中华历史真相 |131. 元朝正朔论

中华历史真相 |131. 元朝正朔论

00:00
26:13

本期内容:


1. 文天祥为什么在南宋灭亡四年之后仍选择了“死社稷”?

2. 怎么看待王炎午劝文天祥去死而自己却活着?

3. 如何评价宋朝?

4. 元朝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朝代?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到文天祥被押解到元大都之后,申请去做个道士,结果是被另一个汉人投降官员留梦炎一语戳破,说我瞅你好几眼了,你文大人就不像是一个牛鼻子,倒是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再次造反的牛人。


那么我们说文天祥是真的心灰意懒想出家活命,还是要继续造反?我觉得两者都是,不想死是真的,如果能活命,将来要是有机会造反,他肯定也会造反,当然,如果当了道士对方看得紧,没机会造反,他也不会上吊抹脖子就是了。


就这样,文天祥又被关了三年多,在监狱里又写了很多诗,其中以《正气歌》最出名,一直到1283年1月8日,忽必烈突然想起了他,亲自召见,劝他投降大元。忽必烈还把那个已经投降了的宋恭帝赵显也叫了出来,说你看看,这个是你原来的老板,他都投降了,吃得白白胖胖的,我还准备给他娶了一个蒙古媳妇儿,而且他也同意你跳槽,你老文就降了呗。文天祥的回答是“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你啥也不用说,俺就是忠贞不二,赶紧杀了我好了。


忽必烈一听,这是一头犟驴啊,关了三年还这样,那就啥也别说了,磨刀吧。第二天,文天祥的死刑判决书就发了下来,我们说不管文天祥心里是咋想的,他确实是做好了充分的死亡准备,刑场上从容不迫,向着南方跪下,磕了几个头之后,站起身子说,“我事已毕”,然后面不改色,慷慨就义。


据说忽必烈是后悔了的,觉得应该再多劝文天祥几次,说不定对方就降了。《宋史》上记载,“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也就是说忽必烈想刀下留人,谁知道刽子手下手太快了,文天祥的脖子也不结实,一刀下去,脑袋就掉下来了,那就没办法了。

                           一


易中天先生在《中华史》里,说到文天祥的死,对王炎午这个人物进行了口诛笔伐,不仅说王炎午是虚伪的伪君子,更是扣上了一顶变态狂的帽子,为啥?就因为王炎午写文章劝文天祥自尽,而他自己却不去死。


关于这事儿,我的看法和易先生略有不同,原因就是对儒学和理学的理解。前面我们说过,儒家的《五经》之一,《礼记》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君王死社稷”,也就是当国破时,君王不应该苟活,这就是死节,但是《礼记》里从来不要求普通老百姓这样去做。从儒家发展出来的理学也一样,在它的义理谱系里,不同的人承担的道德责任也不一样,文天祥作为南宋的丞相、状元、士林领袖,所有文人们的大领导,他需要去死节,甚至可以冷血地说,他有义务去死,但王炎午不一样,他在宋朝既没有功名,也没有职务,更没有影响力,一句话,白丁一个,他在传统的儒家和理学道德体系里,没有任何死节的义务。


另外,王炎午这个人,后来终身也没有当元朝的官,无论多少人来请,就是不去,这其实就已经是保存了他作为宋朝读书人的气节了,所以,王炎午虽然做出了我们今天看起来无比恐怖的事情,居然劝自己的老师去自杀,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伪君子,你要知道,后来他多次拒绝蒙古人让他出来做官,不仅仅是财富损失的问题,那绝对也是一个掉脑袋和不掉脑袋的赌博,只要摊上一个脾气差一点的元朝皇帝甚至官员,他绝对立马被超度,去西天陪着文天祥聊天了。


易中天先生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天祥本来是不必死的,你想啊,南宋都已经亡了四年了,他这个丞相,死不死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那么,他咋还是死了呢?按照易老师的观点,他是被理学或者说理教害死的。这一点我同意,但我认为拿着理学害死文天祥的,不是王炎午,也不是大汉奸留梦炎,更不是老百姓,而恰恰是文天祥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他的遗作,文天祥死后,他媳妇儿给他收尸的时候,看见他口袋里有这样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诗现在叫做《衣带歌》,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仁,孟子说义,要我文天祥说,舍身取义之后,仁也就算做到了,我们读圣贤书,不就是为了这事儿吗?我今儿死了,差不多就算达到了这个目标,从此之后不愧天地了。


看完这个《衣带歌》,你就知道文天祥追求的是什么了。


我们说儒家,或者说理学,最牛掰的地方就是,它让读书人产生一种完全不是动物应该有的欲望,为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声,可以牺牲一切,老婆,孩子,自己的生命,和这个名声比起来,都啥也不是了。


这在一匹狼或者一头大猩猩来看,肯定会问,你们人类是不是傻?那么这样一来,就产生一个问题,这种事儿是不是要批判呢?我个人的观点,倒也不这么看,如果这种害死了文天祥的东西彻底没有了,那么人类和动物还有啥区别?崖山那十几万名投海的宋朝人,确实是不应该死,也不必死的,我们更不能鼓励他们去死,可他们的死也绝对是值得尊重的,这种人类特有的东西,叫做气节。


无论如何,公元1283年,南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殉国,宋朝算是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二


关于宋朝,我们说它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割据政权,也就是从地域上来讲,它从来也没有统一过中国,与它并立的有西夏、辽、金、大理等朝代和政权,一句话,它不是一个统一政权,你可以说它和南北朝的北魏、北周、宋、齐、梁、陈什么的,也差不多,而且在它存在期间,几乎年年都给北方政权送钱,大宋大送,确实不是小宋。


就是这样一个政权,我们今天却认它为正统朝代,而且超过了对北魏等朝代的认同,所谓唐宋元明清,那不是随便说说的,甚至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也就是他认为宋朝是中国迄今为止,中华民族最顶峰的一个朝代,这是为啥呢?

答案一点儿都不复杂,其实就在陈先生的这句话里,他说的是“华夏民族之文化”,也就是虽然宋朝这个熊孩子经常被人打成一个熊样,也没有从地域上统一中国,但是人家学习好,在文化上,是登峰造极,傲视整个世界的。


在我看来,有五个理由导致了这个结论,第一就是儒释道三家在宋朝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且开始了三家归一,也就是确立了以儒学理学为主,和尚道士理论为辅的三家合流,最终形成了中华主体文化;


第二点就是贸易和科技文化的大发展,四大发明有三个出现在宋朝,而宋朝的海上贸易更是极度发达,以南宋屁大个地方既给北方送钱,又维持了富得流油的奢华生活,没有无与伦比的海外贸易产生的巨大GDP,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点就是他无与伦比的教育系统,据《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共有各种高等书院203所,这在当时是惊人的。《舆地纪胜》这本书里说:“家乐教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朝诵暮弦,洋洋盈耳。”也就是不仅有高等学员,基础教育也达到了人人都能入学的程度,放在今天,这也是一个奇迹。


第四点就是它发展出了高度的城市文化。外国人有一本书,叫做《中国大历史》,里面说,“历史进入了宋朝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我们说唐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最多也就是10多个,可是到了宋朝,增加到了40多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就是当时全世界前五大城市,都在中国。同时那时候已经有了城乡差别,史书上说:“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大城市家家都烧炭,不烧柴禾,乡村当然没有这个待遇。至于说茶室,饭馆,旅店,澡堂子,酒肆,冷饮摊,外卖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宋朝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一幅《清明上河图》足以说明无数的问题,更别说还有一本《东京梦华录》了。


《宋史》里还记载:“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遂以为常”,也就是对于城市的那些弱势群体,没钱没家人的,乞丐可以住在居养院,有病了可以到安济坊治病,死了之后还可以葬在漏泽园,这些都是政府负责,不用你掏钱,这样的城市文化和福利,就算是今天的发达国家,也不一定能全都达到这个标准。


除了上面的四个方面,最后一个理由就是知识分子们超级喜欢宋朝。一代又一代,这些孔老二的信徒们天天给宋朝唱赞歌,这里当然就包括陈寅恪。那他们为啥膜拜宋朝呢?八个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既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定下的基调,也是因为从宋朝开始,贵族阶层彻底垮台,科举制全面普及的客观社会现实。


在宋朝,只要你会读书,读好书,就可以做官,然后就算是进入了统治阶级,从此之后,妇人美酒,吟诗作画的好日子就来了,兴致上来了,还可以骂骂皇帝,讽刺一下上级,最多也就是流放到外地做官,简直就是知识分子的天堂,他们当然喜欢。


没有人理会宋朝对普通老百姓的严刑峻法,比如贩卖私盐超过二十斤就是死刑,贩卖茶叶超过二十斤也是死刑,造反的,那就是凌迟处死,而凌迟这种最不人道,最残忍的刑罚,就是起源于宋朝。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中国从唐朝和五代时期的半贵族时代进入了宋代的平民和市民时代,而整个社会的基调,也从那种贵族主导的慷慨激烈的大汉雄风和盛唐气象,转变到了以小市民、小知识分子为主的浅斟低唱,装模作样。历史学家们比较客气地给了一个相当好听的评价,叫做“两宋风流”。


最后,让我们以那个盼着文天祥快点死的王炎午的一首词,来告别这个风流大宋: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

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

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

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

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

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

拼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这首追念故国的《沁园春》具体写作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候,整个神州都已经改了名字,叫大元。

                           三      

我们说1271年建立的元朝,和宋朝之间第一个巨大的不同就是,它结束了自从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换句话说,秦始皇汉武帝他们确立的大致中国疆域,重新归于一统,可是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元朝它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朝代?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是既麻烦,也简单。


先说一下为啥麻烦,因为元朝统治者不是汉人,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蒙古人,所以,你要是认为,想当中国的正统朝代,必须是纯种的汉人建立的王朝,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自然不是中国的正统朝代。


可是你这样一说,就麻烦大了,因为纯种的汉人到底指的是谁?这件事就掰扯不清楚了。中国人最引以自豪的唐朝,创立者李氏家族身上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还有少部分的匈奴血脉,那这个唐朝还算不算中国朝代呢?还有金国、辽国、西夏这些家伙到底算是谁的朝代呢?而且汉人这个称呼,本来指的也不是民族,它是因为大汉王朝太牛掰了,才被周围国家称呼为汉人,那汉朝以前的秦,春秋战国,甚至周朝,到底算不算中国人的政权呢?


既然用纯种汉人来定义朝代有点儿麻烦,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出生地,也就是籍贯来区分朝代呢?大家都知道,“中国”这个词最早是因为周朝搬到洛阳,认为位居天下之中,而自吹自擂出来的,刻在那个叫做何尊的大瓶子里。这样来论的话,那么河南洛阳一带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是中国人,建立的政权才能算是中国政权。最多把陕西和山西再划进去,因为周朝发源于陕西,搬家到河南的时候,路过了山西,其他地方都不能算中国。如果用这个标准,那麻烦就更大了,刘邦刘老幺出身在今天的江苏徐州一代,他创立的汉朝难道也不算是中国的朝代?那汉族人又是啥玩意?


其实吧,我们说不用等到元朝出现,中国的老祖宗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开始就是北方所有政权认为的蛮夷,无论是谁,对它都是一脸的嫌弃,和宋朝看蒙古的那个嘴脸是一模一样的,可是后来楚国慢慢地就成为了和其他诸侯国平起平坐的国家,到了战国时期,连著名的大忽悠张仪在魏国找不到工作,都跑到楚国打工去了,为啥?因为大家认为,楚国遵循了中国的礼治和天命观,也就是被中原地区给“文化”了,大家一看,得了,打仗归打仗,但你也算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了。这一点唐朝的那个韩愈总结的极为透彻,他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话的意思就是判定一个政权是不是中国的,要看它用何种方式来治理国家,社会主旋律是什么。如果是用中国人的方式和传统来治理国家,那就是中国,否则,就算你是根红苗正的洛阳人,祖上一百代都是中国人,你也是蛮夷。


当然,这个政权管辖的地方也不能太离谱,你去南极弄一个无人区,天天和企鹅讲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那你那个地方也很难被称为中国,除非传统上中国的这块地方上的所有人都死绝了。


如果你说韩愈讲得有道理,是真理,那么就有人问你,啥叫中国统治方法,你唐朝大搞三省六部,以前孔老二可没说过那套!所以,这事儿也麻烦。可以这样讲,如果一句一句地掰扯,那么元朝是不是中国朝代简直可以辩论一辈子。


幸好,我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这个简单的判定一个王朝到底是不是中国朝代的方法,是我发明的,基础就是著名的哲学三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一,你是谁,就是一个政权自己认为自己是啥玩意儿,这一点元朝毫不含糊,忽必烈的《建国号诏》里明确说明了,“法春秋之正体,体大易之乾元”,完全以华夏正统自居,承认自己就是秦汉唐宋的小字辈,没事儿还要去拜一拜孔老二;


第二个问题,你从哪里来?元朝是建立在打败宋朝的基础之上,或者说,宋恭帝是向元朝投降的,而宋朝的权力是从后周等五代手里接过来的,五代又是来自唐朝的,唐又是来自隋等等,这条线是清晰的;


第三个就是它死了之后,到哪里去了?元朝灭亡之后,就进入了明朝写的《元史》里,换句话说,明朝承认了,它的政权继承于元朝,明朝后面的清又承认了明,中华民国又承认了大清等等,这一条线也很清晰。


所以,回答了上面三个哲学问题之后,我个人认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正统朝代。


那么,下面就有了另一个问题,为啥总有人说元朝不是中国正统朝代呢?其实吧,以前的中国,包括世界,都是很少有这个说法的,人家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朱大皇帝都承认了,还有谁敢唧唧歪歪?可是19世纪末,日本崛起,当小日本牛掰起来之后,很多日本学者开始抛出了很多关于中国奇形怪状的观点,其中就包括一个叫做内藤虎次郎家伙,他极力宣扬中国在宋朝之后,其实已经亡国了,元朝不是中国,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也就是崖山海战之后,中国就被异族占领了。


那么,这个日本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接下来想告诉大家的是,宋朝灭亡之后,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中心就转移到了日本,也就是俺们日本才是正宗的中国文化继承者。既然这样,那中国的万里江山,花花世界俺们日本人是最有资格继承的,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参考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赵政权之后,马上宣称,自己是汉朝的外甥,绝对有资格继承整个中原的故事。


也就是说,按照内藤虎次郎的这个理论,日本人端着刺刀进入中国,是来拯救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把你们从外族统治解放出来。这种观点配合大东亚共荣圈,那是杠杠滴给力。本质上,他们就是想说一句话,日本人统治中国,天经地义。


可惜的是,当时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只钻研学问,不问政治,被内藤虎次郎的瞎白话忽悠了之后,很快就有人相信并且跟着鼓吹这种观点,这里面也包括大名鼎鼎的鲁迅。我对鲁迅其他事情没啥评价,但是他在日本人宣扬“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同一时间,跟着也宣扬这件事,说实话,确实是很让人无语,因为这等于是变相地宣传日本占领中国的合法性。


当然,你要是觉得鲁迅说得对,元朝就不是中华正统朝代,说不行不行就不行,我绝对不承认蒙古人的政权,那也随你,可是在我的《史话》里,我是绝对不会删掉元朝这段历史的,否则的话,我没有办法解释,为啥俺的老家叫做吉林省,因为现在中国的某某省这样的行政划分,就起源于元朝;我也没办法理直气壮地说,西藏是中国领土,因为也是元朝,第一次在此设立官方的管辖机构,从北京对当时称为乌斯藏的这个地方发号施令的。


书归正传,我们现在就走进元朝。


                            四


元朝的实际创建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托雷的嫡次子,也就是托雷大老婆生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大哥是蒙古大汗蒙哥,三弟是欧洲征服者旭烈兀,四弟阿里不哥也做过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位置就是从他四弟手里抢过来的。这些我们前面都说过了,可是这里我们要问一句,这样一个无比牛掰家庭出来的孩子,咋就信了孔老二的那一套,非要折腾出一个元朝来,难道做大蒙古帝国的大汗不香吗?


实际上,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一个是客观上。主观上的原因就是忽必烈从小就喜欢读书,书这个玩意,自然是汉人聚集的地方最多,蒙古这帮大老粗,认字的都没有几个,成吉思汗很多时候传达命令要让传令官先背熟了,然后唱给那些下属听。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结识了很多汉人知识分子,比如窦默、姚枢等,学习了什么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儒家学问,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和尚,法号叫子聪,这个僧人相当地牛掰,精通儒释道三家的学问,而且特别有智谋,忽必烈一生之中,都对这个后来还俗,改名为刘秉忠的和尚言听计从。


依靠汉人,用汉家方式治理国家就是刘秉忠的建议。大元这个国名也是刘秉忠起的,而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更是这个刘秉忠一手设计的,所以,有这样的人在忽必烈身边,主观上他就和汉人靠得比较近。


客观上的原因就是忽必烈的汗位得位不正,是从他弟弟阿里不哥手里抢来的。所以,当他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大蒙古帝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纷纷自立,宣布脱离忽必烈统治。忽必烈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无论如何,在蒙古王公眼里,他可能只是一个背叛者。


在这样情况下,依靠汉人,经营好汉地,对于忽必烈来说,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必须。让他很惊奇的是,当他宣布成立元朝之后,原来那些西夏和金国的遗老遗少,地方士族,纷纷前来投靠。


更让他吃惊的是,元朝建立之前,南宋投降的将领只有一个刘整,可是有了大元这块招牌之后,南宋将领投降的马上就多了起来。在吕文焕投降之后,沿江一线宋将投降大半,包括兵部尚书吕师夔,殿前指挥使范文虎,江西安抚使钱真孙等等。


其实忽必烈倒是不必惊奇,这里面隐秘的原因相当地清晰,无论是已经完全汉化了的金国人和西夏人,还是从小就接受孔老二教育的宋朝人,投降给一个用“大哉乾元”命名的元朝,比投降大蒙古帝国这种一听就是外国人的政权,从心理上,要容易得多。


当然,我们今天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元朝的汉化并不彻底,别说比不上前面的北魏和后来的清朝,就算是和五胡十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相比,也是远远不如,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子固非鱼也

    应为陈寅恪(确)

    枫落白衣 回复 @子固非鱼也: 关于这个字,我解释了很多遍了,它在字典上只有一个读音,就是ke。据说,清华学子都读que,我想了想,我不是清华毕业的,还是按照汉语词典老老实实读ke吧

  • 1386191avod

    文天祥的事老师说的比易中天更有道理

    1836872xjnu 回复 @1386191avod: 易中天的很多观点都很毒,很难让人不怀疑他就是为了流量暴一些奇谈怪论

  • 季节的味道甜蜜蜜

    超喜欢枫落白衣老师的逻辑分析和幽默风趣,来听第二遍了。

  • 阿瑟在读

    很多历史知识,都差不多,关键是怎么来判断历史知识,并且合理的自圆其说。这个用哲学三问来判元朝,我觉的挺牛逼!点赞

  • 蝌蚪和妈妈

    枫老师,宋朝的时候中原地区还有辽、金、西夏等国同时存在,为啥这一时期不像三国时期一样叫四国或五国时期,只提宋朝?是因为历史学家只认可汉族的朝代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和清计入中国历史是不得已了?否则中间就断了?

    枫落白衣 回复 @蝌蚪和妈妈: 其实,我们的历史学家习惯把我们的朝代看作是连续的,如果同一时期有几个政权存在,那是要找出一个正统的。所以,三国时代在真正的历史里,应该是东汉(到220年),曹魏(220年之后)和晋(265年之后),刘备和孙权不算做正朔,但承认它们是中国曾经的政权。辽,金,西夏也是一样,宋做为正朔存在,他们是‘其他’政权。元和清不是不得已,它们为什么算正朔,我在史话里有详细的论述。

  • 1370212mihh

    讲得真好,感恩

  • 13309798gus

    易中天本身就是一个网红公知。

  • xlpxtq

    每日必听,人生引领

  • angela3203

    老师什么时候出书啊,我要先买十本,送给朋友

    听友396585580 回复 @angela3203: 枫落白衣老师的节目《中国史话》结集出版了!新书将在2024年3月份与大家见面,为答谢听友,首期将推出部分精装签名版,并赠送价值149元的音频节目,请加微信ximajun2018,备注史话,进入枫落白衣历史群了解详情。白衣老师也在群里哦。

  • 安心便是吾乡

    中华民族是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本来就有56个民族所组成的!

    李聿洵 回复 @安心便是吾乡: 是哪些?(除了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