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种方法是浓缩法。这种方法对于掌握实际操作性的知识效果尤其地好。浓缩法的核心就是“关键词+生动案例”。比如说我们在讲到“西游记团队”的时候,总结了几个关键词,什么位置认同、工作节奏,还有人岗匹配、权力符号,还有作者倾向。
对于这些关键词,都搭配了生动的案例。比如说沙和尚的担子、孙悟空的帽子、唐三藏的服装,还有为什么妖精、神仙都特别喜欢写诗。后来我们还总结了,人有人的位置,马有马的位置,猴干猴的活,猪干猪的活,你不能都招最有本事的孙悟空。合作的关键就是要用最合适的人,而不是用最有本事的人。否则的话,你看都找孙悟空,抡棍子、打妖精是个猴,扛耙子是个猴,挑担是个猴,唐三藏骑个猴,那就不是取经,那是耍猴。
这一连串的“关键词+生动案例”的浓缩,让你对很多很多合作的原理和方法一下就理解了,就掌握了。我记得应该是前年了,我们平讲平说也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当时后台有一个朋友留言,他说赵老师你每天能坚持推送,这是挺不容易的,挺了不起的。
但是我发现你有问题了。你说的这些内容,我看另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人家完整地都讲过,你这个推送的内容居然跟人家讲得一字都不差,这样恐怕不太合适,你最好还是讲你自己的内容。看了他的留言,一开始我还有点蒙。后来我理解了,人家认为我是照搬了别的老师的内容,我禁不住就乐了。
大家想一想,赵老师会一字不差地照搬别的老师的内容吗?我即使那样坏,我也不至于那么蠢吧。您可以不相信我的人品,您得相信我的智商,这种类似情况每年还真都有发生。再次强调,我们平讲平说所有的内容都是原创!如果大家在课堂上听到哪个老师讲的内容跟平讲平说基本上一字不差了。你不要来提醒赵老师,恐怕你应该课后稍微认真地提醒那个老师。
经常听我讲课的同学会感觉到我们的基本传播方式就是“关键词+生动案例”,抽象的知识只有跟生动的例子相结合,才能在人的头脑中扎根,才能迅速地形成执行力和战斗力。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举例子”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实际上威力无穷。
我们应该经常训练自己“举例子”的能力,对一些抽象的原理和核心的观点能迅速地举出生动的、贴切的例子。一般都建议大家准备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古人的例子,第二个例子是现代人的例子,第三个例子是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例子。能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小事来证明天边的、书本上的大道理,这才说明你已经深入地掌握、深入地理解了。
第六种方法是提问法。前面我们说过,找到正确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学问,学问,会学还得会问。比如当初我在看《水浒传》的时候,有几个有效的问题引领了我的深入理解。
宋江为什么要投降?他既没有颜值又没有背景,文武两方面也不突出,他为什么就能号令英雄好汉,就能让人心服口服?还有晁盖为什么宁可让外人接班,也不让兄弟宋江做自己的接班人?为什么英雄好汉对牛肉情有独钟,闯江湖的时候都要大碗喝酒,大盘地吃牛肉?这些问题帮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本书,更透彻地去掌握这本书。
一般提问有三种问法,第一是换位式提问。就是换个角度来提一个问题,从管理学、心理学、博弈论、人际沟通或者是日常合作角度,这一点上课时候我们也讲过。旧材料,新观点,独特角度。比如说从“桃园三结义”看团队建设,从“赤壁大战”看三方竞争的策略与方法;还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当中的自我展示策略;还有从周瑜之死,看一个帅哥型领导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种提问的方法是搬家式提问,把书本上的、古人上的一些言行和做法挪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挪到我们自己的身上。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古人会那样做?如果是我们,我们自己会不会那样做?通过这种迁移和对比,加深理解,发现规律。总结就是一句话,要知千年事,只需看今朝。
第三种提问的方法是刨根式提问。核心就是一句话,看一看作者他为什么要这么写?比如在《水浒传》里边,那不是宋江要投降,作者他把宋江写投降了,那为什么作者要把梁山好汉都写投降了,然后又写得死于招安?他这种写作手法背后的动机和思想倾向是什么?
另外在《西游记》里边,取经团队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妖精。你仔细看,小妖精都是本地产的,老妖精那都是天上来的。这些老妖精当中,有很多都是菩萨坐骑。各位什么叫菩萨坐骑?大领导司机。这些领导身边的人,他利用特殊的身份到基层来把持资源,占据要位,然后拦路作恶。接下来你就得想一想了,为什么作者吴承恩先生他要这么写?他想表达的是怎样的态度?怎样的观点?
所以我们在读一本有思想、有见地的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先看作者背景,先了解作者的经历。这叫做先看作者,后看作品,才能够理解更多、掌握更多。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