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想起周总理的几个点滴小事

用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想起周总理的几个点滴小事

00:00
06:36

这几天学校的课程都进入尾声了,我们一般讲管理会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选择管理。第二部分会讲团队管理,这里面在讲到格局的时候,会举“刘备创业”的例子;在讲到用人的时候,会举“庞统上任”的例子;在讲到激励的时候会用到“宋江当领导”这个例子;讲到团队合作,会举“西游记”这个例子,这些都算是比较经典的。


这几天在总裁班的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代表性的。他问我,在带团队的过程当中,如何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关于影响力的话题,其实可以从很多角度讲很多的要点。不过最核心的其实就是一句话,这句话就是用管理自己的方式去感召他人。


基本上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的影响力、号召力都是从这句话里边出来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周恩来总理做得特别好,大家去网上搜一下,可以搜到很多很多周总理的小故事都特别地感人。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分享几个。


1966年邢台发生大地震,周总理视察灾区,在现场要向灾区的干部群众讲话。讲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发现总理的声音比平时小。进一步观察就发现,是因为总理讲话的时候他顶着风讲。说话当然要顺风说,这样声音又大,他讲起来又舒服。你呛着风来说话,声音又小,而且说话也不舒服。总理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讲话的人如果顶风讲的话,听讲话的干部群众他们就可以顺着风听,这样就不会被寒风吹到。为了关心群众,周总理宁可自己被寒风吹着,顶着风站在那讲话。


再往前推,1958年黄河中下游发生了大洪水,郑州一座铁路桥的桥墩被洪水冲得跑偏了,变形了。郑州铁路干线是南北交通大动脉,一旦大桥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不像现在条件那么好,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有关部门就组织了几千人,准备用拉纤的方式给桥墩纠偏,让桥墩回到原位。


当时周总理到达了救灾现场,他二话没说,脱了外套就加入了拉纤的行列。当场很多人都急了,劝总理离开,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别感人的场景。这喊号子的老爷子想劝总理离开,情急之下他就跪到地上。当时很多人都跟着跪下了,总理也掉了眼泪,但是他很坚定地告诉大家,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我们大家一起拉,很快就好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桥墩终于恢复了原位,铁路大动脉化险为夷。


再往前推,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还发生过一件小事。这件小事是毛泽东同志的摄影师侯波回忆的,开国大典是个历史性的时刻。当时天门城楼上,侯波是唯一的女性摄影师,她亲身经历了这个历史时刻,并且拿着手中的相机拍了很多经典的照片。比如说毛主席在现场庄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这张经典的照片,就是侯波老师抓拍的。


当时毛主席脸对着广场,摄影师如果想拍到正面的照片,身体就必须探到护栏以外。大家知道天安门城楼很高,这探到护栏以外很危险。侯波老师是个女同志,她的力量又不像男同志那么大,所以她一边想探到护栏外边抓拍照片,一边又特别担心自己会掉下去。正在进退两难、手足无措着急的时候,突然身后伸过了一双有力的大手,把她给拉住了。然后跟她说,你放心地拍,我抓着你。等侯波老师把照片拍完了,回头一看,发现抓着她的是周总理。


凡是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或者跟总理打过交道的人,差不多都能说出一两件这种特别让人感动、特别让人难忘的事情。包括很多外国国家领导人,对周总理那都是非常地钦佩,非常地敬仰。用管理自己的方式去感召他人,在这句话上面可以说周总理做到了极致。


最后想分享一个文本,周总理在45岁生日的时候写下的一个修养要则。一共有七条: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总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永远去学习的榜样和偶像。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地_21

    人民的好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