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成事(6)|开平煤矿的修建

樊登读书:成事(6)|开平煤矿的修建

00:00
09:03

上一讲,我们提到,李鸿章策动身边人上奏折,借边疆局势紧张、军事冲突一触即发为契机,向朝廷提议修铁路,由此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关于是否应该修铁路的“大争论”!在这场大争论中,由于顽固派力量强大,而洋务派又很难从道德、意识形态上来反驳顽固派的攻击。因为洋务派没有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严密的话语系统,所以他们在面对顽固派这种,拿儒学、道义、祖宗家法来攻击他们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来反驳。所以,清政府在1881年2月14号发表圣谕,就说,不修铁路的这种观点是对的,反对修铁路的观点是对的。所以,刘铭传上奏修铁路的这件事情,就不必再讨论了。

就这样,修铁路的大争论,以洋务派失败结束,中国的近代化再次受挫。

修铁路,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我们都反复强调,大家也不用再多说,但清政府认为,大清自有国情在此,不能修铁路。

但李鸿章并不甘心,他一直在寻求机会,看能不能修铁路。他明白,修铁路虽然不可能作为一项国策,但却有可能在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作为一项地方的土政策来试行一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让项目先试跑,看看成效怎么样。所以说,就在争论最激烈的1880年,李鸿章就开始试探性地开建动工,修建开平煤矿,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为什么要给开平煤矿修铁路呢?因为,凡是懂煤的人都知道,有煤,就面临着运输问题,就要懂铁路。所以主管煤炭的人,基本上都懂铁路、懂运输,因为你有矿就要面临个运输的问题。


此外,李鸿章之所以要修现代化的煤矿,就是开平煤矿,完全是为了供应现代化的北洋水师用煤。我们知道,北洋水师的军舰都是买外国的,主要是买英国现代化的军舰,军舰要烧锅炉,就得有大量的煤炭供应,而恰恰在开平的煤炭质量,请了外国工程师、地质矿藏师一勘测,开平煤矿的煤,质量特别好,离北洋水师的基地码头又近,那朝廷也同意了,要建北洋水师。你既然同意修水师了,那就要同意用机械化开采煤矿,就要买英国的现代化机械,因为中国没人懂,得请英国工程师来建一个现代化的煤矿。

第二,建现代化的煤矿,就面临着运煤的问题,既然不能修铁路,那就决定修运河,挖一条小小的运河,把它通到滦河,再到海河……反正就是到北洋水师的码头。但是其中有一小段,就是从开平煤矿到这条运河的码头之间,有9.8公里,不到20里路,地势很高,河水上不来,所以这一段路就靠骡车来拉煤!就是一匹骡子,拉一辆煤车,拉到运河边。这个效率太低啦!一天才能拉几车煤啊!

所以李鸿章知道,我要修一条铁路,但我不跟朝廷打报告,或者说,李鸿章他打报告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因为当时对铁路,railway,中国还没有术语化。中国对铁路的术语化也是很晚的时候,所以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有的叫铁路,有的叫新马路,有的叫快路,有的叫硬路……反正你自己想叫它什么就叫它什么。

李鸿章他修开平煤矿,要钱,要请英国工程师,这就要不断地跟朝廷打奏折,顺便在种种的奏折中,他就提到,我修了一条运煤的路,运煤的新马路,因为当时铁路也叫新马路——这里大家注意!他在写奏折的时候,避开了敏感词,他知道朝廷最忌讳的就是修铁路!所以他避开了“铁路”这个敏感词,结果朝廷根本就没有在介意!你挖煤当然要修条新马路,来运煤——朝廷就没任何介意,可以说李鸿章是后来遇到红灯绕道走的前辈了。

负责修建这座现代化煤矿的,是一位英国工程师。因为李鸿章是深谙国情,对国情很了解,他知道欲速则不达,所以他让英国工程师修了这条9.8公里的铁路,修完之后,李鸿章就没有用蒸汽机车来拉煤,而是用了几匹骡子、骡马,这几批骡马拉一节车皮,车皮装满了煤,就这样,一趟一趟地拉。而这位英国工程师呢,他完全不了解中国国情;此外,主持煤矿事宜的经理、总负责人,他是一个买办,名叫唐廷枢——所谓买办,就是当时受雇于外国商人,帮他们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经理人。唐廷枢他对中国国情也不算很了解,他最早在广东那边、就是说现在叫珠海,当时叫香山那边,后来又到上海,他也没有走科举功名的道路,所以他们俩都不是很了解中国国情。

英国工程师觉得,你修了铁轨之后,居然用骡马拉车皮运煤,这太不像话啦!他寻思着,估计还是这李鸿章没钱,买不起蒸汽机车,恰恰呢,开平又是个大煤矿,有各种各样的设备,什么卷扬机、有一些不用的锅炉什么的,各种动力设备。这工程师,他会改装啊,于是他改装了之后,做了一个简易的蒸汽机车。他也没有报告李鸿章,他觉得这种小事,不需要向李鸿章报告,直接就把这个蒸汽机车调到铁轨上了,拉了好几节车皮来运煤,这不比骡马拉着快多了!英国工程师还给它起了个英国名字,叫做中国火箭,Rocket of China。而唐廷枢是煤矿的中国负责人,他就说,得改名叫中国龙号!中国龙号,这是多好的一个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