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怎样做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仁者无敌:怎样做才能赢在起跑线上?

00:00
17:08

梁惠王说,“寡人愿安承教”,说安呢,就是乐意,寡人现在特别乐意听您讲讲道理,梁惠王觉得孟子说得有道理。然后这时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你看孟子啊,特别善于层层递进地举例子,就是他用层层递进的这种类比,能够让对方很容易地接受。所以答案,基本上都是被问的那个人得出来的,就是梁惠王自己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说五十步笑百步这肯定不行。



所以孟子问他说,“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梃”大家知道,就是廷仗,拿着一个棒子打人。你用一个棍子把人打了,和你用刀把人杀了,有区别吗?然后王曰:“无以异也”,说这个没有什么区别。然后孟子接着递进了一下,你看这陷阱在这儿呢,孟子说:“以刃与政,有以异乎?”就是你用这个刀杀人,和你用你的行政措施杀人,你觉得有区别吗?



然后梁惠王经过了前面那一轮的头脑上的训练,王说,“无以异也”,这也没什么区别呀。接下来孟子说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率兽而食人就是从这儿来的,就是你的厨房里边有大量的肥肉,你的马厩里边有大量的肥马,就说明你们家的牲口都吃得很好。然后“民有饥色”,老百姓一看就没吃饱饭,浑身浮肿,“野有饿莩”,路上有很多饿死的人躺在道上。这是什么呢?“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说话真狠,也真痛快,说这就是带着这些畜生在吃人呐。



因为原本应该给人吃的东西,被你的马和猪给吃了,所以这就是率兽而食人。接着说“兽相食,且人恶之”,就是你看到那个猪如果吃猪,你肯定会觉得很恶心,马如果吃马你也觉得受不了,狼吃狼你都觉得受不了,觉得这不行,膈应,这种叫“且人恶之”。



你看到野兽相食,你都会觉得恶心,“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就是你给大家做父母官,你做王,你相当于是大家的父母,然后你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个恶是一个语气词,就是这又怎么能够被称作为人父母呢?



仲尼曰,就是孟子一直认为自己是接续孔子血脉的人,你知道这需要勇气的,因为他跟孔子隔了这么多代,那个曾子教了那么多的学生,子思又教了那么多的学生,那么多的学生,又分别教了那么多的学生,谁敢站出来说我是孔子的亲传?此大丈夫气概也!所以孟子讲过叫舍我其谁,大丈夫!



所以孟子认为自己就是仲尼的传人,他说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曾经狠狠地骂过那些在殡葬的时候做那个俑的人。就咱们在西安看的那兵马俑,把一个人的形象做成一个陶俑,然后放在墓里边埋起来,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就这个话的原文理解是这样,就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你说你在墓里边埋几个像人一样的陶俑,孔子为什么这么生气呢?说这种人要绝后啊!为什么呢?原因是,“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你看前面讲了,说野兽相食,人都心里边觉得不安,那你现在埋一个像人一样的形象,埋在地底下,这件事情就让孔子觉得极其不安。“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那何况我们还让老百姓饿死在道上,这是对梁惠王的一次特别强悍的洗礼。



就是那时候的君王,可能不止梁惠王一个人,孟子因为一路走过来,他见过很多这样颠沛流离,路有饿殍的这个场景,所以他就非常痛快地把内心当中的愤恨全部讲了出来,说这叫“率兽而食人”。关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个话,有很多不同的争议,因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始作俑者做了一件很好的事,因为在过去更早的时候,就是我们说殷商时代,都是拿活人去埋的,就是这个国君要死了,或者一个大夫要死了,他喜欢的这些妃子、小妾、侍从,一块儿埋,全埋了,那时候是活人殉葬。



然后后来为了减少活人的殉葬,这确实太残忍了,就把陶俑当做人的代替埋在这里边,按理说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孔子还依然骂这个始作俑者。那按照这个字面的解释,就是因为孔子连这个都不忍心。但是据我的感觉,孔子不是这样的人,孔子是一个很灵活的人,他会觉得这样能救很多人。



也有一种说法,再经过考证以后发现,说因为孔子对于之前用活人殉葬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清楚,因为那是殷商时代的事情,所以在孔子看来是因为有人用俑来殉葬,在周朝的时候改成了用俑来殉葬。然后到了春秋时期,用活人殉葬的这个风气有所复苏,就是有一些贵族,有一些王,也开始用活人殉葬了。所以孔子认为,是因为之前有人用俑来陪葬,导致了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了用活人殉葬,这件事情让孔子极其愤怒,所以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我们今天骂一个肇事者就会说,始作俑者就是你,最早去干那个坏事的人就是你,这个始作俑者就是从这儿来的。但是这一章我希望,我们记忆它把它叫做率兽食人,孔子也有过苛政猛于虎的感叹,就是一个政策使得大量的人颠沛流离,或者甚至丧失生命,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是索维尔的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这本书里边就讲到说,人类历史上所有的饥荒,全部都不来自于战争和灾难,而是来自于管制。就是打仗打得再厉害,只要你允许做小买卖的人贩卖粮食,那么他们就会追求更高的利润,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一定能够吃到东西。但是只要发生了严格的管制,你把这些做小买卖的人拿来全部枪毙了,导致的结果就是会有大批的人饿死,所以基本上政策杀人要比用刀用棍杀人,可能效率来得更高。



所以这是孟子跟梁惠王的一段非常痛快的一段陈述,就是告诉梁惠王说,你所做的事情叫作“率兽而食人”,你看看你家里边养的那些马,养的那些猪,你再看看外头饿死那些老百姓,你觉得你为人父母,做这样的国君你心安吗?就是这样一段话。



梁惠王基本上跟孟子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深入了,开始跟孟子掏心窝子地讲自己的痛苦,梁惠王说:“晋国,天下莫强焉”,这个晋国指谁呢?晋国就是指魏国,因为大家听过我讲顾颉刚先生的那个《春秋》史话,就是春秋的结尾叫三家分晋,就是魏、赵、韩家分晋。晋国是春秋五霸当中,非常强大的一个国家,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又拥有了晋国最精华的部分,所以魏国就以晋国自居。



他说“晋国,天下莫强焉”,说我们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然后“叟之所知也”,这个老先生您也知道,然后“及寡人之身”,到了我这你看看,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多难过,东败于齐就是马陵之战。马陵之战,庞涓跟孙膑打了一仗,庞涓中计死于树下,然后太子申被人抓了,后来也死了,太子申是他的长子,说“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西边跟秦作战。



商鞅是他原来的部下,没重用,商鞅跑到秦国去带着兵过来,把他的这个弟弟公子卬抓起来,公子卬被俘,然后“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在南边跟楚国打仗,丢了八个城池,寡人觉得非常的羞耻。你注意这是一段对仗的话,就是东败于齐,西丧于秦,南辱于楚,于人曰死,于地曰丧,于精神曰辱,就是对仗的。就是前边说人死了,长子死焉,后边说地丧掉了,丧了七百里的地,然后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所以于人、于地、于精神,都受到了莫大的挫败,寡人耻之。



你为什么跟我说话,觉得我状态不对呢?因为我心中压着一块大石头你知道吗?我非常羞耻。“愿比死者一洒之”,就是我愿意为这些死者一雪前耻,这个“洒”字就是洗雪耻辱的意思。然后“如之何则可”,你看他最关心的是打仗,他最关心的是报仇,他说我受了这么大的屈辱,先生你看你这么厉害的人,你告诉我怎么才能让我报仇。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就是你觉得,你现在那边丢了七百里地,但是你本身地还很大,只要你有百里的一个小地,你都有可能能够王天下。你看周朝起家的时候,凤鸣岐山,才多大点地儿,而且是这个相当于少数民族野蛮地区,那么小一个地儿的人,而且还到处被人赶着跑来跑去,最后竟然能够建立周朝,王天下,所以“地方百里可以王”。



你不要觉得自己的资源不够,“王如施仁政于民”,就是如果你用我所说的仁政,施于老百姓,“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省刑罚”,就是你把法令变得简单一点,农业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法律。像刘邦进了关中,说约法三章,这个虽然后来人说刘邦他们用的其实还是秦朝的很多法令制度,但是约法三章这件事本身就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因为它表面上看起来就是简化了。所以老百姓希望你的刑罚不要搞得那么复杂,动不动就割鼻子,动不动就砍脚,老百姓受不了,所以刑罚搞得轻一点。



然后“薄税敛”,收税收得少一点,别收那么高的税,然后“深耕易耨”,这个耨是什么呢?锄草,就是耕地的时候,你耕得深一点,你除草的时候除得勤快一点,这讲的是务农的这个技术。然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这个成年人有了休闲的时候,他因为耕地很费劲,你要深耕易耨,所以有了休闲的时候,“修其孝悌忠信”,来学点儒家的东西,学点“入则孝,出则悌”,这个与朋友交,忠信。



然后“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在家里的时候,跟自己的爸爸、哥哥、兄弟们能够很好地相处,出门的时候对自己的长上能够负责,“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什么叫制梃?制梃就是削个木棍你拿个树枝过来,拿刀削一削,削成个木棍,你这样的话,你就算给老百姓一人发一根木棍,就能够打败秦楚的坚甲利兵。就是那些人你别看他拿着铠甲拿着刀,打不过咱们的木棍,这是孟子的想法。



这个想法其实不对,因为我们知道从历史上看过来,决定胜负的永远就是武器,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兵器确实比六国好,他们叫“物勒工名”,每一个刀剑上全部都刻着工匠的名字,这把剑如果砍断了,这人死了,回到这儿,工匠也得杀头,所以工匠把刀都做得特别好。而且秦国大量地使用弩枪,弩枪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这个来自于我们讲过的一本书,叫做《技术与文明》,有机会大家可以听一下。就是弩枪的好处是,你不需要经过常年的训练,你是一个老百姓,发一把弩枪你就能够上战场打仗,但是在过去如果需要用弓来射箭的话,那么你必须是一个职业武士,一个国家的职业武士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老百姓的数量要多得多。所以秦朝的这个耕战制度,正好和弩枪的使用结合在一起,让秦国变得非常的强大。所以孟子在这一点上,技术层面,说你拿一个木棍就能够把他们打败,我觉得这个话说得稍微有点大,但是他的意思咱们能够掌握,就是你的国家老百姓团结,你的国家老百姓有士气,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然后“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为什么你能够打败那些坚甲利兵的秦楚之国呢?因为那些国家的人不让老百姓好好种地,没法奉养自己的父母,父母吃不着饭,然后还会受冻挨饿,兄弟妻子离散,兄弟、老婆、孩子都不能够住在一起。“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就是孟子的说法是说,可能在战场上根本就不会刀兵相见,因为你拿着这个木棍赶过去,你是救他们去了,因为那些老百姓都深陷在那个糟糕的行政当中,所以你去“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谁来阻挡你呢?都知道你这干得好,都希望往你这跑,干嘛要打仗?所以这时候这个成语来了,叫“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一个人真的从内心当中做到仁,施行仁政,天下没有敌手,大王你不要再犹豫,这就是孟子跟梁惠王讲的仁者无敌的道理,当然我们说这里边孟子忽略了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呢?再反过来讲,如果能够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一个国家的胜利,一定是来自于这个国家本身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就是因为大家是用脚投票,这个国家的生活状态确实好,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觉得幸福指数很高,这个国家就会更加团结,更加有力量。



大家为什么会觉得我们这个国家现在欣欣向荣?有一个非常切身的体会,我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我都不敢晚上随便逛街,就是你去英国,你去美国,你说咱们半夜咱们出去走走吧?没人敢,当地人也不敢,大家都劝你说在家待着别出来。因为没有一个地方会像中国这样,你可以随便在大街上,逛到半夜两点、三点,没事,尤其是像一些大都市,治安情况已经好成这个样子,所以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老百姓爱不爱这个国家,老百姓对这个国家愿不愿意效死命,就在于你是不是让老百姓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所以从短期来看,有可能枪炮、病菌与钢铁很重要,有可能重机枪很重要,或者原子弹很重要。但是从长期看,你会发现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的生活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这段话不知道梁惠王能不能够接受,但是从后边看,梁惠王应该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仁政施行起来,对于他的认知水平来讲有点接受不了,就实际上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他的认知水平达不到那个层次,所以你会发现错过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帆书_原樊登读书

    听友305018013 回复 @帆书_原樊登读书: 问问

  • 听友383697172

    想问158元就听樊登孟子一季课,还有其他课程吗

  • 听友335090826

    有点贵

  • 雨过心安

    有配套书吗?

  • A繁硕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