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孟子换了个地,因为齐襄王望之不似人君,所以孟子就走了。
去哪儿呢?孟子去了齐国,在齐国见到了齐宣王。齐宣王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是一个荒淫的人,我们在民间传说里边看到齐宣王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还被拍成电影了。但是,齐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为的国君。在齐宣王的时代,他把稷下学宫做得特别兴旺,那时候的稷下学宫门庭若市,孟子也来到了齐国。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老先生您跟我讲讲这个齐桓公、晋文公的事吧,因为这是春秋五霸中非常重要的两位。孟子说什么呢?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说,仲尼的徒子徒孙从来不说桓文之事,所以后世无传,咱都不知道。孟子在这儿装糊涂,说自己没学过不知道。
为什么?因为齐桓晋文之事就是霸道,孟子要讲的是王道。霸道是什么呢?就是称霸天下,就是我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要做到足够强,然后我九合诸侯,成为能够尊王攘夷的最大的诸侯,这是霸道。这个不是孟子所要倡导的东西。所以当齐宣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孟子就知道齐宣王心里边在想什么,所以他不想说,他说“臣未之闻也”,这个没听过。
“无以,则王乎”,孟子说咱们还是讲讲王道这件事吧。“王”就是动词,也就是我们来讲讲王道是怎么回事。“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宣王说,您希望我的德性能够做成什么样,我才能够成为您说的那个王天下的人呢?因为齐宣王觉得这事很难。霸道容易操作,就是我征兵、我搞建设,我很快就能做起来了。但是你让我的德性要修得特别好,来王天下,“内圣而外王”,怎么才能做到?德行要做到什么程度呢?他觉得很难。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说,你能够让你的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没有人能够抵挡你。“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齐宣王的身段很低,他说就像我这么一个人,我能让我的老百姓过好日子吗,我可以保民吗?你看我这么爱打仗。然后孟子说:“可。”你看孟子总是鼓励这些君王往好的方向走。
“曰:‘何由知吾可也?’”齐宣王说,您刚来我们这儿,您怎么就知道我行呢?你不是忽悠我吧?然后孟子说“臣闻之胡龁曰”——胡龁是齐宣王身边的一个近臣——有一天这个胡龁就跟孟子讲了一件事。什么事呢?孟子说:“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这段特别有意思,就是胡龁跟孟子讲:王有一天坐在堂上,有一个人牵着牛从旁边经过,王就问说你这牛怎么了,然后那个人讲:“将以衅钟。”
“衅钟”是什么意思呢?古人造了一口大钟,这是一个重要的事,为了让这个钟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或者能够具备一定的神力,它需要祭祀,杀一头牛,把血喷在这个钟上,这叫衅钟。然后王曰:“舍之,吾不忍其与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你知道牛是通灵性的,我见过运往杀牛场的那些牛,在卡车上真的流眼泪,大滴大滴的眼泪这么流下来,在那儿瑟瑟发抖。它知道它今天是要去那个地的。包括羊我们也见过,在那儿跪下来求这些人不要杀它,特别让人难过。所以王看到这个牛很“觳觫”,就是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意思是它又没干什么坏事,就要把它杀死。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那个牵牛的人说那咱就不祭祀了,咱就把那个钟就那么直接用了。然后王说:“何可废也,以羊易之。”齐宣王说那个不能废,换成羊,你去把羊杀了就行了。“不识有诸”,也就是孟子问齐宣王说有这回事吗。“曰:‘有之。’”你看齐宣王的状态马上就调高了,说:这事是有。孟子说“是心足以王矣”,就是你有放牛的这个心,你能够以羊来换牛,这个心就足够你王天下了。“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就是老百姓听说您这个事,都觉得您是舍不得。“爱”就是舍不得,意思是您贪财。为什么?因为牛贵,所以你是舍不得。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说:我跟一般老百姓不一样,我知道你肯定不是舍不得这个牛,你只是不忍心。“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宣王也说确实是这样,我也听说有老百姓说我这个齐国褊小,没什么钱,但“吾何爱一牛”,我怎么会舍不得一头牛呢?这个也不至于。“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我就是不忍看它瑟瑟发抖的那个样子,我就拿羊换了它。
孟子说:“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就是奇怪。孟子说,你也别奇怪老百姓以为您是舍不得。为什么呢?“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你是用小的来换大的,那你说让他怎么理解?他是没法知道你的想法的。“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按你这样说,你是觉得这个东西它没有犯法、没有犯罪,就让它去死,牛和羊有什么区别?牛和羊没有区别,因为那个羊也没犯错。羊也会哭,也会难过。
“王笑曰”,就是王笑了,王被孟子这么一揭示,说:“是诚何心哉?”他说我这是什么心理呢,我是不是有病啊?我既然心疼这个牛,我为什么不心疼那个羊呢?齐宣王不理解。“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王说我不是爱财,但是我换了羊,老百姓对我的怀疑也是对的,我可能也就是有点贪。
然后孟子说“无伤也”,就是没关系。我们现在有个词叫无伤大雅,这个“无伤”就是没关系。“无伤也,是乃仁术也。”我们形容一个医生“仁心仁术”,既有爱人之心又有治人之术,“是乃仁术也”,这是好的表现。“见牛未见羊也”,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你看见了那头牛,你没有看见那头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段话我们把这个起个名字,叫“君子远庖厨”,就是这个道理来的。孟子说你为什么要拿这个牛换羊,是因为你看到了这个牛,所以内心发动了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就是我们“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你知道去餐馆里边吃饭,我最怕的就是看到那些餐厅的人说这个鱼是您的,然后当着您面摔死。“砰”,你就觉得造孽,怎么能当着面干这事呢?好多人还要搬到你的房间里边,给你看一眼。当然你说你有点假惺惺,你反正已经把鱼都吃了,还说这样的话,但是你看到它心里就是有点不舒服。
“是以君子远庖厨”,就是古时候的这些君子、有钱人、受过教育的人,他也不能不吃肉,不吃肉蛋白质摄入量不够,营养不良。但是他不能看,他不能盯着那个杀生的过程。所以你知道佛教有一个应对的办法,叫吃“三净肉”。你作为一个居士,你偶尔吃一点能容忍。所以孟子在这儿跟齐宣王讲,你心中其实是有善根的。孟子拿了这么大一段,跟他讲一个牛和羊的事,到底目的是什么呢?
请注意,孟子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能力,就是推而广之的能力。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肯定都有一些善根,也会有一些恶念,如果你不小心把你的恶念放大,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恶,仇恨会笼罩你,然后你会变形。现在电影里面有个名词叫黑化。但是如果你能够找到内心那颗光明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点点,你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好人,你知道自己有责任感,慢慢地把它放大——你对你的家人好,对你的孩子好——你如果能够推而广之,对你孩子的同学也好一点,对你们周围的邻居也好一点,进而对这个社会好一点,你就变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善推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