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独酌》:谪仙李白壮志难酬,举杯邀月与影共舞

7《月下独酌》:谪仙李白壮志难酬,举杯邀月与影共舞

00:00
18:30

第7节 《月下独酌》:谪仙李白壮志难酬,举杯邀月与影共舞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亮是诗人最好的朋友,一轮当空皓月,一壶绿蚁新酒,总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情思。千百年来,人间有多少离别之苦痛、团聚之欢欣,月亮就有多少阴晴之未定、圆缺之变易。

月亮的阴晴圆缺,又会点燃诗人心中的灵感,让他们挥笔写下那些流芳千古的诗句。吟鞭北指,踌躇满志的曹操看到月亮,写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变法失败,被贬江宁的王安石看到月亮,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生性豁达,心思细腻的苏轼看到月亮,写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但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个人与月亮的缘分格外深。在他流传至今的一千多首诗里,咏月诗的数量就超过了三百首。他给月亮起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名字:玉盘、玉轮、玉镜、西江月、洞庭月、关山月……他还把自己的妹妹唤作“月圆”,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明月奴”——这个酷爱月亮的诗人,就是诗仙李白。

不仅爱极了月亮,李白还是一个好酒之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古时的一斗就是现在的十升,大概也就相当于十斤,就算古时的米酒只有不到10度,这十几斤下肚,也相当于2斤50度的烧刀子。看来,要想让咱们的诗仙写出名垂千古的诗作,先得让他把杯中的美酒喝够才行啊!

李白以饮酒、赏月流芳于世,以至于在民间流传中,他的死都跟月亮有关。北宋诗人梅尧臣在《采石月下赠功甫》中记录了这个流传下来的版本,诗是这么写的: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说的是李白在采石矶附近的江上泛舟,喝醉了酒,看到水面上月亮的倒影,喜爱得不行,于是伸手下去捞月亮,结果失足落水而死。这种说法虽然没有什么依据,但是却把李白对酒、对月亮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身为大唐诗坛的谪仙人,李白的文采和诗才自然是第一流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说的是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说的也是李白。

但身为一个读书人,他也有着官居宰辅、位极人臣的政治抱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虽说不是为了出将入相才读书学习,但至少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志向。他在给友人的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诉说生平所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要以自身大才,践宰相之位,使天下太平,国家统一。的确是豪气冲天,锋芒毕露。”

现实虽然没有那么顺利,但也给足了李白机会。四十岁出头的李白来到长安,凭借着好诗才和好酒量,很快便在京圈混出了名气,不到两年就直接来到皇帝身边。这期间还留下了一则轶事。

话说唐天宝元年,耄耋老人贺知章初见李白,在读完《蜀道难》后,叹为观止,激动地直呼他是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后来两人把酒言欢,不巧都没带钱,于是贺知章便把官员专属的金龟配饰解下来换酒喝。

能舍了如此珍宝,只为跟李白喝酒,一来说明贺知章确实是位狂客,还非常赏识人才;二来也说明李白的诗才确实举世无双。杜甫把这件事儿写进了诗里“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李白从此名震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

再后来,贺知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读过李白的诗后也很喜欢,于是就特意聘请李白担任“翰林待诏”的职务。我们的主人公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朝廷。

可是进入朝廷,并不等于有了“谋帝王之术”的机会。这个“翰林待诏”根本不是个正经的官职,说白了,就是给天子吟诗作文,陪贵妃饮酒听曲,皇家的御用文人罢了,压根就不能参与政事。可怜的李白本以为自己有希望实现一腔抱负,结果到头来,只被皇帝当成弄臣。

既然让天不遂人愿,索性破罐子破摔。抑郁不平的李白只好终日豪饮,时常撒撒酒疯,在皇帝荒淫享乐的时候,写一些“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的艳诗来助兴。据说,饮酒吟诗到了兴头上,还让最有势力的大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靴子,让宠妃杨玉环给他磨墨。这狂放的名声从朝廷传到民间,于是便有了杜甫那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也招来了当权者的厌恶。果然,没过多久,唐玄宗就给了李白一个“此人固穷相”“非廊庙器也”的评价,说他没见过大世面,更当不了国之重臣。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换做是谁,也不敢对此等酒鬼委以重任。又过了几个月,唐玄宗找了个理由、赏赐了黄金,就客客气气地把李白给打发走了。

此后,李白变得非常消沉——他自信才华盖世,也是带着指点江山的野心来长安闯荡的。但是在长安、在朝廷,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用,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没得到。

李白满腔悲郁无处倾诉,只好借酒消愁。这天晚上,李白拿出一坛陈年佳酿,想好好喝上一顿,但从前一起喝酒谈心的老朋友,如今都天各一方,身边现在竟连个可以共饮的知己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

正当李白倍感孤独的时候,突然看到天上皎洁的明月,和地上黢黑的影子,心里一下就有了灵感,于是就挥笔写下了这首流芳百世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独”字。

诗的第一句就把主题点出来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良辰美景,有花有酒,原本是一件雅事;只可惜没有三五知己陪伴,一个人喝闷酒岂不无聊。“花间”两个字,给人花团锦簇、环抱诗人的画面感,这就与“独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更加突出。

当然李白也不甘寂寞,没有人陪不要紧,他有想象力——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李白、头上的明月、地下的影子可不就三个人了吗!三个人凑成一桌,有说有笑,举杯共饮,场面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这一句里其实也有一个对比,对月当歌,须得仰头望月,有一种豪迈气;而与影子喝酒,不得不低头顾影自怜。在此,一仰一俯,一喜一忧,一外放一内敛,一豁达一悲哀,都交汇在酒杯之中。

但遗憾的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远在天边,并不能真的坐下来共饮此杯,而地上的影子也只是默默跟随,人怎么动它就怎么动。说到底,这二人不懂酒,也不懂李白,只不过是一种寄托,根本无法诉衷肠。这就更加孤独了,一腔寂寞无处排遣,再次突出一个“独”字。

但有这么两个不会喝酒、不会说话的伴侣,也总比没有好,“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就让我在月亮和影子的陪伴之下,趁着春光烂漫之时,及时行乐,痛饮狂歌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看来,天上的月亮也被我的歌声感动了,要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徘徊在我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呢?而地下的影子也很喜欢我的歌声,要不然它为什么跳起舞来配合我的歌声呢?虽然影子的舞步很零乱,但不知为何,格外符合我此刻悲凉的心境啊!月的徘徊,还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饮酒、狂舞、作诗……时间慢慢流逝,月亮都有了明显的位移。影子的凌乱,实际却是对诗人自己放浪形骸的描写。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亮啊,影子啊,我们三个人在喝酒之前,已经结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现在我们都喝醉了,也该各自分散啦!但我真是不舍得和你们分开,那怎么办呢?就让我们摆脱俗世的牵挂,约定一起飞到九天之上,好好游历一番吧——“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最后这两句颇有庄子的意味,庄子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道家的“无情”讲究顺其自然,不随意增添什么东西。李白要与与月亮、与影子,相约在无垠的时空之中,这种约定不是对三人的束缚,而是尊重各自的运行轨道,往后的日子,如果有缘再见那就是碰巧轨道有了交集,如果碰不见,那么本来也是如此,不必徒增喜悲。

这首诗的情感跌宕起伏,文字率性自然,想象汪洋恣肆,用看似热闹的场景,烘托出李白内心的孤独,因此成为了望月诗中的翘楚之作,千年流传不衰。

很多人不知道,《月下独酌》其实是一组四首的组诗,这四首《月下独酌》气脉贯通,起承转合,层层推进,表现出李白从微醺到大醉的情绪变化:先是孤独,然后张狂,继而悲愤,最终彻底颓废。

刚才我们讲的这首诗,是组诗当中的第一首,也就是“起”的部分,讲的是李白为了排遣孤独,与明月和影子一起喝酒,直到醉意朦胧。

《月下独酌》的第二首是这样的: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首诗在组诗当中起到“承”的作用,从独自饮酒、醉意朦胧的消沉情绪,迅速转换到关于“酒”的话题,用很多美好高雅的字眼来赞美酒。但如果你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首诗其实有点像喝醉酒后的“大放厥词”,李白是在借着酒劲,发泄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慨。

从“承”的部分继续发展下去,就到了“转”的部分,也就是整首组诗的高潮部分: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三月的咸阳城春光大好,但李白却黯然独愁,惆怅之情与周围美好的春意格格不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那怎么办呢?只能借酒浇愁,“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了。困厄显达,长寿短命都是个人的造化,万事万物哪有定论呢?还不如最后扎进枕头里,忘我之境最为快活了!

现在李白已经喝到忘我的地步,“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那接下来就到了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合”了: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前面的三首诗,都反映了李白在醉酒之后的情绪变化,或消沉、或张狂、或愤懑,总之情绪还有些波动。但到了这一首,李白的情绪突然一变,达到了最压抑、最内敛的程度。全诗笼罩着一层消极、出世的色彩,“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既然人间不得意,那就让我长醉不复醒吧,和月亮一起,躺在高高的楼台上,永远不要回到这让人悲伤失望的人间!

当然,诗仙毕竟是诗仙,李白与大多数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虽然也有悲伤,也有孤独,但他的悲伤和孤独并不是向下沉的,而是飘逸向上的,是一种轻灵的、诗意的情绪。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产生如此奇妙的想法,邀请月亮和影子一同喝酒,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样飘飘欲仙的诗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