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鸿宾《解密中国智慧》007先秦,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什么是儒?

米鸿宾《解密中国智慧》007先秦,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什么是儒?

00:00
15:02

上一集,我们完成了第一章第二节中国文脉的学习,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第三节:中国文化策源。第一部分,我们来讲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先秦,诸子百家诞生于先秦,这也是中华文明中最灿烂的黄金时期。我们今天称为“经典”的书籍,绝大部分诞生于这个时期,如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管子》《道德经》《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诸子的著作和典籍耀世而出……这个时期还涌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哲学家。以稷下学宫、西河之学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堪称中国最早的智库。那些广为人知诸子们,例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箕子、鬻子、管子、文子、鬼谷子、荀子、尸子等等,个个驭慧争鸣,灿若群星而几乎在同一个各时期,也就是(公元前800——200年之间),西方的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印度出现了释迦摩尼,犹太出现了耶稣,阿拉伯出现了默罕默德等等。各大文明最重要的精神导师、宗教领袖,几乎都聚焦的诞生于这一历史时期,并且集中于北纬30度上下(25——35度区间)这些地区,这个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被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定义,出自雅斯贝尔斯享誉世界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他认为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自汉朝以后,中国几乎几乎很难找到能代表中国哲学思想称为“经”的哲学典籍。换言之,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体系,第一阶段——先秦时期经广规模——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文化道统并且,《易》被称为了学界公认的智慧头活水从周至汉、唐、宋、明、清,《易》一直都居于中国文化的主流地位。《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意思是说,《易》之道,太高深了,它经历了上古、中古,一直传到今天,有三位圣人都在发扬它,足见它的评价之高。而据《汉书•艺文志》载,自汉朝开始,“易为群经之首”,一直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依然如此。《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第一部分的第一个经就是《易经》。此前南宋时期所形成的“十三经”中,《易》位列其首。

中国文化认为经典是纯阳之物、无方之药、无价之宝。据《宋史》载:有一次宋朝战败后,辽国说:你们这一次可不可以要再赔款啊,给我们几部十三经行不行?这个足见辽国对经典的渴望,然而,宋朝却回复说:“不行,我可以加倍给你,但这些书不能给你!”

《宋史》又有记载:高句派遣国使到中国,求购《九经》及阴阳术数等书,苏东坡知道后,连忙上书劝阻皇帝:不可将天机伎的书卖给国,所合适的呢,不过是些文学之类而已……

宋朝这种语言文化上的自,是一种文化上的强势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歌颂过这种强势因为,们忽略了各个时代不同维度的贡献特征。

第一部分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先秦讲完之后,我们下来讲第二部分:什么是“儒”?中国文化以儒家为核心,那什么是“儒呢?是否等同于今天我们做理解的“儒家”呢?恐怕未必,要探讨“儒”含义,不得不从“巫”文化说起“巫”与中国文化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传统学术门类,起源都与“巫”相关在中国文化中,“巫”是“儒”的源头。

古代中国原是政教合一、巫史一体的国家。“巫”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其职责是沟通天人关系——“巫”在夏、商、周三代社会中,不仅承担祭祀天地、祖先、鬼神, 以沟通 “天人之际”的职能, 还参来了与古代的天文、地理、历法、术数、军事、历史、乐舞、艺术、医药等大量活动, 他们是上古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他说:“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什么意思呢?是说“巫”,就是能以祝祷的方式和无形能量进行沟通的人,女的称为“巫”,男的称为“”。“巫”字在形态上看是两个翩翩起舞的女人的形象,引申为能够以舞蹈降伏无形的鬼神的人。由此可见,“巫”是舞蹈的起源——天的湖南、云南、贵州等地依然保有着傩戏北方的“跳大神”(或称萨满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继续展示着舞蹈、戏剧与“巫”之间的关联。而人们熟悉的“妈祖”,就是从宋代的“里中巫”演化出来的。

中医也起源于“巫”。古代巫、医同源,“的繁体字下面就是一个“巫”字。古人治病,常常问于“巫”,因为他们可以沟通神灵,甚至可以神灵为人消灾祛疾降福免疫。中国古代典籍便有大量关于巫医同源的记载,如《山海经》所载的当时医生有巫彭、巫阳等。对于巫医的标准,孔子说:“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如果做事没有虔诚之心,就不能当巫医!”这话说得真好啊足见当年医巫理念的影响之深刻。

——汉代扬雄“通天人者为儒

起源巫。

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司马相如传》传中也这么说:“凡有道术皆为儒。”清末学者如俞樾等也认为“有伎术者为儒”。这个“”呢是指伎术的伎,把提手旁换成单立人的那个“伎”,关于其中的“伎”,《说文解字》解释说“伎,与也。”这个“与”,是给与的与,说的是通过外物的疗心得以定。因此呢,苏东坡就认为这个“伎术”珍贵的不得了,坚决不能送与外国人。当然,这个“伎术”,也包含了中医

那么,掌握“伎术”术士需要具备什么特定技能呢?汉代大学者雄对此有着明确定义“通天、地、人者,为儒。”“巫”的职能是负责沟通天人关系的可见上古巫史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源头。

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原儒》中提出“儒有三科”,达、类、私。“达名为儒”,根据“儒”字的右侧“需”来看,这个需呢,是需要的需,它对应了《易经》中的水天需卦,可以知道早期儒者必须精通天文、地理、水文或者全都精通,或者至少一个;而后逐渐发展成为了“知礼乐射御书数”的“类名儒者”,最后缩小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的狭义的“儒”,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儒家”。渐行渐远。

古人对儒者的基本要求要能够做到“通达天人之学”。正如司马迁自己说的他著述《史记》初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换句话来说,即使是熟练掌握文字、训诂、声韵等学问对传统经典烂熟于心甚至于著作等身善于协调人世的各种关系,但如果内缺少“天人关系”的切实领会和践行没有自证自验的格物本算不上正的”者,顶多算是知道很多知识的“知识分子”。那标准而言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无可非议的儒生呢?当然有很多,例如:汉代郑玄,晋代郭璞,宋代的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邵雍、张载以及范仲淹、王安石,陈瓘,清代江永、戴震、曾国藩等这些都是大儒,他们个个备有天人思想的智慧

但是以同样标准来衡量,反观时下,究竟有谁算得上是儒人?有真正的儒家

当然,有人会说,要根据时代背景和现实情况来看,不必较真。可是,建立高的标准是立命的永恒法则啊!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謇曾经说过“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而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亦说“有一乡眼光就做一乡的生意;有一省眼光就做一省的生意;有天下眼光就做天下的生意。”只有如此,才可以避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的情形出现。如果社会的文化群体,成规模地衰减、蒙昧到不认识本来面目的境地,那将是多么的可怕!

古语说得好:哀莫大于心死。对于民族而言,文化灭亡,才是真正的灭亡。

古往今来,智慧和知识上的错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从多元方面的千疮百孔、颓废不堪。因此,要从真实无伪的传承开始——宗经、涉事、守先、待后——要成为创新者,而非创衰者。

人生苦短,可不慎乎?

第三章前半部分的内容我们先学习到这里,主要包括了先秦轴心时代的致敬以及古代先贤们对“儒”的理解。下一集我们将继续会学习到什么是传统、文化、国学以及什么是学习和同学之道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下一集再会。

听解密中国智慧,饱满生命,庄严人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闭关的童仔

    通天地人者,曰儒

  • 卡恰扎西

    通天、地、人者为儒!!!

  • 热云之声

    吾本草上霜,夕霭心苍苍; 米师如朝露,助我升四方; 国学须震荡,扬长示万邦; 八卦非玄奥,十翼永开张! ~《赞解密中国智慧》

  • 渺渺千江水

    纠错:阿拉伯的穆罕穆德诞生时间是公元后7世纪,不是公元前

  • 方寸映乾坤

    人是天地的触须,通天地人曰儒

  • 轻语慢烟尘

    高深的智慧👍

  • 1397237oina

    就八集

  • 曲江尽虚空_KKB

    宋朝高句丽已经被灭国了吧?

  • 胡凡圣一如

    轴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