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鸿宾《解密中国智慧》006学习中国文脉的四个纲领

米鸿宾《解密中国智慧》006学习中国文脉的四个纲领

00:00
15:54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米鸿宾老师的著作《解秘中国智慧》,上一集开始的第二节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国文脉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时期,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是:中国智慧的实践路径。和文化的核心是要人有功夫和境界这个功夫就是先见之明的智慧。对此,往圣先贤总结出来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哲学、中国文脉的四个纲领:宗经、涉世、守先、待后。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纲领:宗经。经典是纯阳之物,读经典可以补阳气,这叫采经补阳!因此你的生命一定要能够守住一部经典,用它来安顿自我的灵明,成为你灵魂的支撑行为的指导价值的引擎生命的高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成为一本正经!

读书贵用,开卷有益有毒,不可不慎!什么书都读,没有智慧选择就是祸害生命。因此,古人明确了读书的路径——宗经。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专门记载有“宗经第三”章节,阐明了五经,也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它们的主旨、重要性还有文辞特点,非常的高屋建瓴。

任何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都是从宗经开始的。天地之道,异曲同工。犹太民族就是典范之一——犹太人有1400万,占全球人口不到0.3%,但是全球诺贝尔奖得主一共900位左右,犹太人占1/5多,全球富豪犹太人占一半;全美2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界的一流人才,犹太人占60%。犹太人的小孩子长到两三岁时,父母就会在经书《圣经》或《塔木德》上滴几滴蜂蜜,小孩子接近后,会下意识地用舌头去舔,舔完之后,发现是甜的,于是便对经典产生了亲近感,从此他的生命就种下了一个磅礴的种子:经典是甜的!之后,父母亲也会有意地为孩子们讲读其中的故事……渐渐地,经典就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扎根了!这就是他们独特的教育方式。并且,通常不超过10岁,很多孩子都能将经典背下来。

由于宗经教育是从童蒙时期开启的于是经典便成为了生命饱满和昂扬的源泉。

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是:宗经、涉事、守先、待后。守住一部经典,一经通,经经通。然后在生活中待人接物用经典指导自己,中规中矩地办事。继承之后然后给后人表法,将希望传播于后人。读经之后,生命开始变化气质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中有一句名言:“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是说汉代的贤人们守住一部经典,就能够做到上能明了天时,下可以实践人事,用这个方法做到省部级高官的大有人在。这告诉我们中国经典的大用!而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更是说“中国经典给我开启了一个新世界,没有这个新世界,真不愿苟活于世。”

还有,我们今天忽略很多来自经典中的“家训日本从开始到今天经营的产品类别没有变化,时间上没有中断国的百年以上的企业有27700多家,占全球56%。超过两百年的企业有3700多家。中国超过百年以上的企业少之又少,这就是差距。

专注出天禄,散淡废灵明!持续专注做一件事,心足够虔诚,老天都会护佑你的!当你把生命的高度,提升到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时,你的所作所为,就都应该谨慎对待!而生命,也会因此别开生面!  

要知道,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智慧,“诚者,天之道”,一诚可动天地啊!

仔细想想,这世上,哪有什么成功学只有诚意学!天地间一切都昭然若揭。上天不负诚意人,任何精细的交流都是靠诚意和会心来抵达的。所以说——非诚勿扰。

传世经典,言不空发,字不妄下。一言一字,都大有妙义。如果能够真实无伪精通一部,就可以可举一反三。这个功夫,从涉事中熏习而来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个纲领:涉事。涉事在日常生活中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生活,让经典的智慧融化在自己生命之中不断地饱满自己。

这种融化,不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是通经致用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证得道用要知道:凡事都可以在不动声色中见道,无论富贵贫贱都不妨碍你载道的功夫,这叫不让时间变质这种对生命的管理,就是在涉事中完成的。古往今来,有智慧的人都深谙此道。比方说,明末清初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就是将“涉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的——他时时的砥砺自己,如何圆活生命,如何庄严自身,如何如理如法,如何饱满而轻灵的活着……一直活出令世人赞叹不已的美不胜收。

第三个纲领是:守先。守先就是守护继承好往圣先贤的智慧。这个能守能安能尊的动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进。但是精进不是执着,执着是染污的,而精进是清净的,它能够体现生命的功夫所在——善护念。人的一生,智慧的构建,如象开城门一样,不开就死,开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功夫就在于你能够如何看好城们,如何让生命得到真正的安住与尊重。

古代青铜器中,那些叫做“尊”的器物,都是供在那,如如不动,这叫尊重。

而精进,是尊重的外化,因为万念印心!

第四个纲领:待后。待后就是等待来者,得时相授,以发扬光大道统,这是功德。

山东邹城的孟子祠中,悬挂有清代雍正皇帝所写的“守先待后”的牌匾可惜今天人能看懂的,太少了!要知道,“人非觉者,即为刃靡”,但凡用小聪明玩世者,世界对他都是先刃后靡

问问自己:经典是美好的,你有何德何能能让这美好继续美好呢?!

先贤说:惟有德者能之!

《圣门十六子书》载:孔子晚年闲居的时候,有一次发出长叹孙子子思问他是不是担心子孙不学无术辱没家门。孔子很惊讶,问他如何知道的?他说:“父亲劈柴儿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继承祖业,努力学习毫不松懈。”孔子听后,非常欣慰:“我不用再担心了。”后来,子思果真是没有辜负孔子——汉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载:“子思作《中庸》。”《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成为中国文化必读之书。

“宗经、涉事、守先、待后”这八个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纲领,中国文化就是由此而开出圣化道统的

当你能够知晓并能够践行这八个字的时候,你的天时就到了,生命亦会从此开始发迹……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智慧的实践路径:宗经、涉事、守先、待后。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抵达圣境的方法。如何才能抵达圣境呢,伟大的孔夫子,早已为后人开出了善护成圣的方便法门——“察言、观变、制器、卜占。”这八个字出自《易经·系辞》

下面我们逐一解释。察言,就是依据表达来判断势能发展规律。,《论语中所记载孔子根据言谈评价门生的案例,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声知疾的功夫

观变,就是通过观察事物变化而得知规律一叶落而知秋,风雨欲来时的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等。这都属于观变的范畴

下面我们讲一个“识势制衣的故事,能帮助我们理解“观变”的大用。

明代嘉靖年间,北京有一知名裁缝,所做衣服,长短宽窄没有不称身,个个赞。曾有一御史叫他裁制圆领衣服,裁缝请问他当御史的资历有多久了,御史感到很奇怪,:“做衣服为什么还要问这个?”裁缝答:“人们刚开始担任要职,意气高昂,身体总是微微上仰,衣服就应该前长后短,过了一阵,意气渐平,衣服就要前后一样;等到任职较长又要升迁,他会谦虚自守,身姿微微下俯,衣服就应该前短后长,因此,如不晓得做官的资历,做的衣服就不能称身你看,观察的多明白呀!各行各业都有道。

制器,是制作器物的高。《庄子》中所讲的“梓庆做鐻的故事,它所展示出来的物我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是制器。

卜占通过占卜的方式,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

以上四个途径,路路不相左,法法不相违。但是,道不虚传只在人啦

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就基本学到这里,我们从《战国策·赵策》中对中国文化魅力和境界的描述再到中国智慧的时间路径:宗经、涉事、守先、待后,再到抵达圣境的方法:察言、观变、制器、卜占,这些都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文脉的精妙和气魄。下面一集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一章一脉中国的第三集:中国文化策源的内容,它包括了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先秦的风采以及什么儒、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同学之道等等,但是最关键的是会学习到关于格物智慧的认知,千万不可错过,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集再见。

听解密中国智慧,饱满生命,庄严人生!

我们下一集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夯夯夯夯夯夯夯夯

    宗经 涉事 守先 待后 让生命成为一本正经

  • 玉语晶寻

    誓当“一本正经”~

  • 牛l郎

    音乐好,声音好国学滋养我的生命

  • hw虎哥

    米老师的书哪里能买到?

    青黄相接t 回复 @hw虎哥: 新加坡正式出版了,国内今年9月份出版

  • 方寸映乾坤

    宗经 涉事 守先 待后 让生命成为一本正经

  • 13326123phz

    解放后公私合营,或者没收

  • 玉语晶寻

    哪有什么成功学?只有诚意学!.....太精辟了,振聋发聩。

  • 闭关的童仔

    周日了怎么还不更新(⁍̥̥̥᷄д⁍̥̥̥᷅)

    青黄相接t 回复 @闭关的童仔: 每周一、三、五,更新三集

  • 听友242619499

    原来读经典是为了当高管啊!

  • 胡凡圣一如

    音乐好声音好内容更好滋养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