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第五讲(7)蒲团坐破太虚空

《大宗师》第五讲(7)蒲团坐破太虚空

00:00
09:52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所以我们的用心,我们的处事,就是要将自己放在“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的地带。什么叫“物之所不得遁”?我们还是回到洞山祖师那个公案。有和尚问,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天气很热的时候到哪里去避暑,天气很冷的时候到哪里去避寒,生死到来的时候到哪里去逃避生死?洞山老和尚就说,何不到无寒暑处去?到无寒无暑的地方就无寒暑,到无生死的地方就无生死了。那个和尚就追问了一句,如何是无寒暑处?无寒暑的地方在哪里呢?洞山老和尚就说,寒时寒死你,热时热死你的地方,那就是无寒暑处。什么叫无生死的地方,生死就是无生死的地方。所以这里说,“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当年我刚进监狱的时候,才26岁,当时还是满不在乎,写了一首词,还觉得自己很厉害:“愁来且酒,运颓岂怨人,总有天边地角,足以寓此身。”当了犯人也不管,总有一个落脚睡觉的地方,总有一碗饭吃,监狱里面还是要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还是少不了有碗饭。自己感觉自己还是很厉害的,“总有天边地角,足以寓此身”嘛。当时我的一位老师去世了,我在监狱里面,起初非常难过。后来想一想,老师在哪里呢?来是在乾坤之中,走还是在乾坤之中,并没有离开乾坤半步,来去的人都没有离开乾坤半步,所以到哪里去了呢?禅宗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公案。洞山告诉他的老师要去云游的时候,云岩老和尚就说:“此去一别,难得相见。”洞山回了一句:“此去一别,难得不相见”。如果从具体的个人因缘来说,有聚散离合,但从真如佛性而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大家永远都在一起,水乳融融为一体的,哪有分离呢?就没有分离,就看你怎么来感觉这个东西。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我们就要把那个“物之所不得遁”的地方找到,要破参,要明心见性。什么是我们本自具足的“物之所不得遁”的东西?我们身外的事物,都有新陈代谢,都有生住异灭,都有来去。面对生死也是,生老病死都有来去,我们的念头,我们的精神内容,也是来来去去,生生灭灭的。但是有一个东西,它知道生住异灭,知道新陈代谢,知道念起念落;它可从来没有来,也从来没有去;它与这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一体的。学修就是要把这个东西找出来,《庄子》里面的语言现现成成。怎样使自己“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这个可不是在文字上下工夫,一定要读懂自己这本无字天书,要在自己的心性里面,找到“物之所不得遁”的这个地带,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

 

蒲团坐破太虚空

有了这些以后,我们就应该知道,“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妖”是夭折的夭,“妖”和“老”,一个表示短命,一个表示长寿。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对待自己;老了的时候,也要善于对待自己。记得柏林寺第十二届禅修夏令营时,净慧老和尚所立的主题是:学习《华严经》的“净行品”,并归纳为八个字——“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我觉得这八个字归纳得非常好。善用其心,我们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善用其心的,很多人都不会善用自己这个心。而且要善待一切,不管是是非非,荣辱得失,穷通寿夭,都要善待。有大智慧,有大修为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有小孩子的朋友要注意,怎样善待自己的小孩?幼儿也好,小学生、中学生也好,都要善待。现在的学校教育不敢恭维,家庭教育更是不敢恭维,不过在一些家庭中还是能看到喜气。那天看到朋友的儿子就很好,很欢快,无忧无虑,他不是调皮捣蛋,而是一种欢快,是一种自在。如果我们成年人能保持那样的心态,就跟大家道喜了。而且从小到老,我们都一定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现在流行胎教,小孩子怀在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天天念佛经,念诗书,放录音听,我觉得这种做法太多余了。不要说婴儿,那些搞少儿读经的,提倡一两岁时就在孩子身边放《弟子规》《老子》《庄子》《大学》《中庸》。放一放也可以,没有必要那么刻意,非要孩子听进去。

所以“善妖”以后还要“善老”,什么叫各就各位?小孩子做小孩子的事,青年人做青年人的事,中年人做中年人的事,老年人做老年人的事。学佛也是这样,开初时学点佛教基础知识,学一些基本经教,有了一定基础和因缘的时候,就好参禅了。前面必须要有基础,参禅以后才能由顿归圆,各宗各派的知识都要消化,你不圆起来,怎么成菩萨?老了就归净土,天天念佛求往生。我最不愿意青年人、小孩子每天去念阿弥陀佛。因为这里有个因果关系,也有次第关系。小孩子把基础搞好,年轻人有冲劲,就好好去参,去破参,破参后就是空空道人,然后要归圆,要在后得智上好好去充实自己。老了后还要玩什么呢?就等着西方三圣接你就行了嘛,好好念佛就是。

实际上,我们很多佛教徒对佛教的各大宗派都没弄清楚,宗派的设立和其所摄受的对象也没弄清楚。有的法师是学净土的,他是干这一行的,有这方面的法缘,当然可以去精进于此。但是对于我的感觉来说,年轻人还是要多学经教,要有学佛教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三法印八正道都不知道,你怎么学佛呢?但是有了这些功底以后,也不能说天天就玩这个,天天在蒲团上去坐。在蒲团上坐,我认为都是初级功夫,老了还坐蒲团就没有意思了,要以大千世界为蒲团,才是真本事。这么小一个蒲团,整天坐在上面有什么意思呢?前两年,佛源老和尚要我给云门寺的禅堂写一副对联。我写的是“指月堂中禅板响,蒲团座下太虚空”,老和尚说,很好,但要改两个字,“蒲团坐破太虚空”,对蒲团也要破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hnihudui50vf5gae65fn

    老师您幸苦了谢谢您讲的很好我喜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