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 “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都被重估

97 | “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都被重估

00:00
13: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都被重估。我们听到上帝死了比较没有感觉,是因为我们所谓的上帝在《诗经》、《书经》里面出现过,总觉得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信仰。的确,“上帝”跟“天”在古代都指至高的神明。后来因为人间的帝王称为“天子”,就把这种力量转移到人间,等于是宗教跟政治结合起来。人在世界上好好的服从天子的指导,就这样子过日子啊。万一天子崩除,对一般百姓那就是可怕的事了。如果说作为全民信仰基础的“天”或“上帝”真的死掉,那情况多可怕。


我们就不难想象在西方来说,他们所谓的上帝他是普遍的现象,因为有中世纪一千三百多年开始都是信“天主教”,后来出现“东正教”,再后面发展成为“基督教新教”。这样一来,宗教信仰是每一个人从小熟悉的一种内容。


而尼采的背景是非常特别的,他的年代是1844~1900,他家有好几代曾祖父、祖父、外祖父,还有他的父亲,都是基督教的牧师。他五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他从小家庭的环境就蒙上了阴影。他在十岁的时候就可以作曲了,他有绰号叫做小牧师,可以在教堂里面背诵《圣经》的箴言与圣咏,让别人听着感动落泪。


但他后来念大学的时候就放弃了他的信仰,他念书念得极为杰出,二十五岁还没有拿到博士,就被老师推荐去一所大学担任古希腊文学的客座讲师,但是三十五岁他就辞职了,因为眼睛不好出现幻觉,后面就从事创作,成为西方一位非常特殊的哲学家。他一生只活了五十六岁,但最后十一年都在精神病院里面。


那么尼采他说上帝死了,是在他一本书里面叫做《欢悦的智慧》,他认为这样的智慧让人听得非常的愉悦的。


其中有一段寓言,谈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他说有一个疯子大清早提着灯笼,在市场上大喊我在找“上帝”,我在找“上帝”,旁观的人听了就大笑,说你这个“上帝”走失了吗?他像小孩子一样迷路了吗?还是他故意藏起来了,他是害怕我们吗?他到远方去旅行了吗?他搬走了吗?


我们一般人听到一个人如果说上帝已死,也可能会有类似的反应。这个疯子就说了:“我告诉你们,我们杀了他,是我们人类把“上帝”给杀了,你不觉得大海倾斜海水被倒光了,天地的分界线被擦掉了,地球与太阳的纽带被割断了,请问地球还在转动吗?或者在到处乱撞跌入深渊,前后左右不断的飘荡,一切不是在走向虚无吗?黑暗不是越来越深沉吗?早晨不是也需要灯笼吗?”


从这边就可以知道对西方人来说,如果上帝死了等于天崩地裂,整个宇宙要瓦解了,而人的世界更是毫无保障的。上帝死了对人有什么影响呢?这个疯子继续说:“谁能擦去我们手中的血迹,我们是谋杀者,谁能用什么样的水来洗涤我们?有什么样的赎罪的仪式可以帮助我们,因为杀死上帝这个举动太吓人了”。


他在这边就转个弯说:“人生观要改变了,如果没有上帝,而我们又不能够变成上帝,整个宇宙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了,人生也就找不到真正的意义了”。


像这样的话我们听了就知道,人活在世界上,至少对西方人来说,他认为像前面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后面就要接着说“我在故上帝在”,要以上帝作为宇宙万物跟人类生命的一个基础跟保障。


但是尼采为什么说上帝死了? 上帝被我们人类杀了呢,再等一下再发挥。他结束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我来的太早了,我的时间还没有到,在整个事情正在发生的过程中没有人愿意听,然后疯子进了好几所教堂,在里面唱一首曲子,祝上帝安息曲”。他出来的时候自言自语:“这些教堂现在除了是神的坟墓,还能是什么吗?”


对西方背景人来说,这样一段话太震撼了,等于是天崩地裂,所有的一切信以为真的价值,所有一切行善避恶的基础全部崩溃。“上帝已死”到底可以有什么样引申的意义呢?我们这边所说的基本上是从西方的背景来看,因为对我们一般人来说,可能会觉得“虚无主义”四个字确实是很大的威胁。在中国古代也出现过,当一个社会整个崩解的时候“礼坏乐崩”,然后人的社会几乎是无法合理的生存的时候,这就是一种“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我们提过有两种,一种行善避恶,根据何在?儒家就针对这一点说,人性要真诚,就会显示向善的力量。道家老子就认为存在上也有虚无主义,就是人生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要找到生命的来源与归宿,也就是道。


谈人生哲学对尼采这一段确实要有点认识,以下就要引申他的意思,可以引申为以下几点:


第一,尼采本人不再相信上帝。他从小在虔诚的宗教家庭中长大,对基督教的教义非常熟悉,但是尼采现在他不再相信人有灵魂,有来世,有永生,他也不再相信超自然的上帝会来救人。人活在今天的世界上,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属于地球,你没有仰赖上帝的必要,就老老实实有具体的生命就活在世界上,看看下一步该怎么走。


第二,尼采说上帝死了,但他无法掩饰内心的矛盾。如果真的没有上帝,你不是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吗?的确,尼采就说了“如果没有上帝,我如何能够忍受自己不是上帝?”你可以跟上帝一样为所欲为了。尼采他反抗上帝,是为了取而代之,排除了上帝,自己才能成为上帝。但是把作为权威的上帝打倒之后,自己变成权威,自己又是谁呢?自己不可能是人类,因为人类只是一个集合名词,尼采就以这个做背景推展出他的超人哲学,要用“超人”来取代原先“上帝”的位置。


第三,尼采真的要反对的是什么?当时在欧洲随处可见的挂名的教徒,这些人宣称自己是基督徒,却没有相关的行为表现,既没有“仁爱”也没有“正义”。那时候正是西方殖民主义盛行的时候,他们在各个殖民地怎么对待当地的所谓的科技比较落后的民族呢。换言之,是这些基督徒杀死了上帝, 说实在不信教的人,对基督教并不了解,他怎么去杀死上帝? 背叛耶稣的只有耶稣的门徒,同样的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情况。


尼采认为推翻上帝之后,人才会觉悟到自己的责任。人如果过于依赖上帝,就不会自己努力,这样反而对人有害。我们在这集标题里面谈到“一切价值都被重估”。所谓的价值基本上就是你活在世界上,做人处事的原则,你在分辨各种价值,包括善跟恶,是跟非,真跟伪装,美跟丑等等。原来都依赖有一个全知、全善、全能、完美的上帝。现在上帝死了人应该怎么办?人自己找到这些价值的基础,尼采整个的思想从批判当时欧洲的现状着手,也就是说欧洲的社会在一千多年以来,表面上都是信仰基督宗教的,就等于是大家经常都怀着一种宗教的情操,高尚的理想,但是在行为上那是另一回事,尼采对宗教的批判有很大的杀伤力。


他是怎么样批判当时各种基督教的教派,他还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宗教要人信赖“上帝”,上帝可以对人怜悯,这样反而使一个人萎靡不振。你想想看,一个经常被怜悯被原谅被宽恕的人,他不可能成长和独立。


第二,宗教使人的注意力向着来世,总在想到死后要升天堂,而忽略了现在这个生命。


第三,宗教赏罚的观念降低了人的道德水平。行善是为了受赏,而不是为了其他高尚的动机,比如说爱,如此一来,人就会缺乏独立自主的心态以及承担责任的心态,让一个人走向奴隶道德,而缺乏高贵的主人道德。有关奴隶跟主人,我们将来谈到强者弱者的时候会再做说明。


第四,宗教偏重于灵性来压迫身体,强调要节制欲望才能够提升灵性,使现实的人生变得消极而苍白。换句话说,一个人经常忏悔会让他降低他的人格水平,让他觉得自己不堪、不完美、有原罪等等。尼采他要完全否定宗教,他认为这样才能够让真正的人得以出现。


这一集我们谈到上帝死了,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是尼采提出来的。他在他特殊的时代背景跟个人生活的经验里面发现,所有的宗教本来是最要求一个人真诚虔诚的,内外表里要一致,信仰跟行为要配合。但是他发现信徒往往都是阳奉阴违,到最后整个社会出现各种虚伪的风气,在这种风气里面,人生的快乐也不见得是真正的快乐。至于痛苦,也不可能真正的把它化解掉。


这一来,所有人都要重新思考,人生应该何去何从?我们下一集的主题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语读书堂

    听完老师说的尼采的观点,都感动了,在西方社会那样的宗教背景下,他能透晰到问题所在,并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际遇十分艰难。作为先知先觉醒的人,如果肩负着唤醒他人觉醒的使命,的确艰巨。

  • wsw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