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生于一九六五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蒙蒂菲奥里爵士的曾孙,纪录片《耶路撒冷——一座圣城的诞生》主持人。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畅销多个国家,曾获得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人权奖等众多大奖。新闻周刊曾评价蒙蒂菲奥里说,他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这部作品中,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依照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的规律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耶路撒冷。
作者在本书的前言部分详尽阐述了他写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诚如他所言,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同时,也是犹地亚山间一座长年贫瘠的小镇的编年史。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而今,它比任何以往时候都要名副其实:这座城市是亚伯拉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的圣地,是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角斗场,也是无神论和有神论交锋对峙的前线,是世俗瞩目的焦点,是惑人阴谋与网络神话的发生地,是二十四小时新闻时代里全世界摄像机聚焦的耀眼舞台。宗教、政治和媒体兴趣相互滋养,使今天的耶路撒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
耶路撒冷是神圣之城,但给人以迷信、骗术和偏执的印象;是帝国的欲望与奖赏,但又不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具有战略价值;耶路撒冷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耶路撒冷是一座拥有许多名字的城市——但每个传统都如此偏执的排斥他者,仅仅尊崇自己的称谓。耶路撒冷既是天上城又是地上城,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它的天上城与地上城的事实意味着这座城市可以存在于任何地方。新耶路撒冷可以遍布全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耶路撒冷,当《圣经》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后,它成了世界性书籍,也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之都。每个伟大的国王都成了大卫,每个特别的民族都成了新以色列人,每种高贵的文明都成了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之中。这是这座城市的悲剧,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十四世纪的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既是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事件的参与者,也是这些事件的史料来源。他注意到,历史被如此“热切地追捧,街头巷尾的人们都渴望了解它,国王和领袖们也愿意为它决一死战。”这对耶路撒冷而言尤为真实。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主题,一个支点,甚至一根脊柱,就不可能书写这座城市的历史。
耶路撒冷的历史必须是对神圣本质的探究。“圣城”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对它的圣迹的敬畏,但它真正的意思是耶路撒冷已成为尘世间人与上帝交流的必要场所。我们还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为什么选中了耶路撒冷。这个地方远离地中海海岸的贸易路线,这里缺水,夏季暴晒,冬天凛冽,嶙峋的岩石参差不齐,而且不适合定居。但是,选择耶路撒冷作圣殿之城,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决定,也有着自然演进的因素在里面。随着时光的流变,它的神圣性有增无减,因为它已经神圣了如此长的时间。神圣不仅需要灵性和信仰,还需要传统与合法性,当然有许多无神论游客厌恶圣城所谓的神圣系,在他们看来,耶路撒冷弥漫着自以为是的盲从,迷信像流行病一样折磨着整个城市。然而,否认神圣,没有这种需求,就不可能理解耶路撒冷。就像我们需要感受一种比我们自身更强大的力量,我们敬畏死亡,渴望发现它的意义,因为这是个谜题,亘古而恒久。
事实上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时盛时衰,绝非静止不动,而是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就像一种不断改变形状大小甚至颜色,但始终根植在原地的植物。在耶路撒冷,真相通常远不如神话重要。所以,一部耶路撒冷的历史,既是真相的历史也是传说的历史,但其中有历史事实,而这本书致力于讲述这些历史事实,不论对一方或另一方而言是多么难以接受。
作者的目的是为普通读者书写最广泛意义上的耶路撒冷历史,他将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故事。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一部耶路撒冷作为世界历史之中心的历史。它并非想成为有关耶路撒冷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也不是每座建筑物中,每个柱顶、每座拱门的旅游指南。作者的任务是追寻真相,而非在不同宗教的神话间进行裁决。有些世纪的耶路撒冷历史是鲜为人知的,它的所有内容都是颇具争议的。而作者感到他的一生都在为书写这本书做准备。诚如他所言,耶路撒冷是他的家训。作者在这里只是为了讲述真实发生的历史和人们相信的历史,借此回到人们开始的地方。
因为无论如何,耶路撒冷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