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蒙冤熊廷弼 悲壮袁崇焕

第三十一回 蒙冤熊廷弼 悲壮袁崇焕

00:00
23:25

明朝末年,风云变幻,民族仇恨、宫廷阴谋伴着长城激战轮番上演。大明江山风雨飘摇,风口浪尖上总有忠心耿耿的大英雄赴汤蹈火,保家卫国。这一卷悲壮的英雄谱上留下了两个闪闪发光的大名——熊廷弼、袁崇焕。

先说这位熊廷弼,他的故乡在江夏,也就是如今的湖北武昌。都说湖北人脑子灵巧,熊廷弼的身上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万历二十五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第二年又是进士及第。文人出身的熊廷弼不光是文坛上的好手,到了战场上照样是一条好汉。《明史·熊廷弼传》就说他: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这位文武双全的才子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三入辽东,大战后金,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头一次巡按辽东。新官新上任,面对着这么一大片广阔天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最大的难题不是事,而是人,这又是怎样一段故事呢?

熊廷弼到了辽东,他针对这里地广人稀,边关多战的现实,主张实行军屯,修建城堡,采取“以守为战,修边筑堡”的策略,目的正是防范后金对明朝的攻势,挽救辽东一带的战局。

按说,熊廷弼的法子很是不错,可是,既然当了官,要应付的事情就不止战场上的局势,还有官场上的情势。也不知为了什么事,熊廷弼跟南畿巡按御使荆养乔闹得挺别扭,荆养乔一气之下奏了一本,弹劾熊廷弼人品有问题,说他滥杀无辜,巴结上司。这一通莫须有的罪名逼得熊廷弼只剩下离职这一条路。

几年过后,辽东的形势更不如从前,明朝辽东经略杨镐带领十万大军分四路“分进合击”,跟后金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战一场。结果这一仗,竟以明军惨败而告终,从此明帝国在东北的藩篱逐渐丧失。

隔了一年,败军之将杨镐被关进大狱治了罪,这时候,朝廷又想起了熟悉辽东事务的熊廷弼,派他出关管理辽东。熊廷弼故地重游,还是一门心思地忙工作,他造战车,制火器,修筑城池,充实军备,计划构筑辽河防线,集中十八万兵力分布辽东要地,采取“坚守渐逼”政策和持久防御方针。这一系列的举措安定了民心,提升了军威,也就是几个月的工夫,后金再不敢骚扰辽东,百姓们该种地的种地,该经商的经商,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神宗驾崩,光宗、熹宗挨个登基即位。当时,朝政腐败,大臣们忙着争权夺势,先是兴起了东林党跟齐、楚、浙三党之争,后来又演变为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利用浙、齐、楚各党之中的一部分人来陷害东林党人。

熊廷弼的故乡在湖北,本来跟东林党搭不上边,可是因为他那一腔正义,东林党人跟这位英雄将领惺惺相惜,在辽东军事问题上也对熊廷弼表示支持。结果,熊廷弼也在这场乱子当中受到宦官集团的牵制,他的固边计划也没法顺利实施,他在这一任上干了一年零三个月,又一次不得已辞职回了老家。

熊廷弼走了,新来的袁应泰没头没脑地蛮干,他盲目进攻后金,吃了好几回的败仗,不过四个月的时间,沈阳和辽东首府辽阳都到了努尔哈赤的手中。袁应泰全家自杀,直到辽东的局势一败涂地,明熹宗才不得不承认:“熊廷弼没有错,换了袁应泰才是大错!”

知错就要改,明熹宗一道诏令又把熊廷弼招了回来,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请他第三次经略辽东。熊廷弼又到了老地方,这一回,他又要提出什么样的新主张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