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曾国藩为什么得罪了第二任领导咸丰皇帝

四十九、曾国藩为什么得罪了第二任领导咸丰皇帝

00:00
18:09

曾国藩为什么得罪了第二任领导咸丰皇帝


以前我们讲了曾国藩与道光皇帝的关系。曾国藩一生,遭遇了三位最高统治者。第一个是道光皇帝,第二个是咸丰皇帝,第三个是慈禧太后。至于咸丰的儿子同治皇帝因为年纪很轻就去世了,对大清政治没发挥过太大的影响,我们就不算了。


我们讲过,曾国藩遇到的第一个皇帝道光对他很好。曾国藩京官期间十年七迁,做到了副部长,可以称得上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这是因为道光皇帝非常欣赏他。那么,他与第二个皇帝咸丰的关系怎么样呢?


关系是非常曲折的。一开头,曾国藩对咸丰充满了好感和期待。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去世了,新皇帝咸丰登基了。咸丰皇帝这一年才十九岁,比曾国藩小了二十岁。差不多小了整整一辈人。


虽然自己的恩人道光去世了,但曾国藩的心情是非常兴奋的,他感觉大清王朝又有新的希望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成为副部长后,曾国藩一度是十分兴奋的,工作也很卖力气。但是在副部长办公室坐了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就消沉起来了,心情是越来越灰色。不停地想要告老还乡,回老家,不干了。


为什么升了官却这样郁闷呢?


主要是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


道光年间,我们知道,外部,大清王朝的内外环境都很不好。外部,刚刚发生了一场鸦片战争,堂堂大清帝国让一个以前不知道名字的小国英吉利给打满地找牙,割地赔款,颜面丧尽。内部,官场非常腐败,几乎已经无官不贪。老百姓民不聊生,好多地方都有人在跃跃欲试,准备揭竿而起。可以说,情况是非常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朝的高官们却一个个都在混日子。在道光皇帝治下这个非常守旧的政治气氛下,他虽然身为副部长,但想要搞点大的改革,根本没有可能。身处这样的官场,曾国藩感觉自己就象生活在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里一样,实在是太难受了。


但是,新皇帝上台,不一样了。


新皇帝一上台,果然带来了一股新的气象。咸丰刚上台的时候很有干劲,工作非常卖力。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台后,也烧了三把火。刚当上皇帝,咸丰就发布了一道谕旨,罢免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穆彰阿这个人名声不太好,经常糊弄道光皇帝。所以立刻就拿他开刀了。说穆彰阿欺蒙我爸爸,我决不能再用这样的人。这个举动一出,一时朝野上下,都为之一振。谁也没想到新皇帝年纪轻轻居然有这样大的魄力。


接下来,咸丰皇帝又采取了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下诏“求言”,求直言,就是请大家开诚布公,给朝廷提意见,也给我提意见,看看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曾国藩一听,激动起来了。


他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于是曾国藩昼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应诏陈言疏》。在这份上疏中,曾国藩很直接地批评了官场的不良风气。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很不太平了,大清朝的高官们却一个个像没事人似的,都在混日子。眼看着国家一天不如一天,却谁也不着急。都说反正天塌大家死,我一个人着什么急?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没有责任心。皇帝您一定要多收拾几个官员,改变一下官场的风气。


咸丰皇帝看到曾国藩的这封奏折,非常高兴,认为曾国藩说的很到位,下旨把曾国藩表扬了一通。说曾国藩忠心为国,敢说实话,号召大家都向他学习。甚至还让曾国藩一个人兼了五部侍郎,就是兼了五个部的副部长。哪个部有什么难办的事,都派曾国藩去处理。所以这个时期算是曾国藩与咸丰皇帝的蜜月期。


这是曾国藩与咸丰关系的第一个阶段,可惜这个蜜月期非常短暂,不过几个月。不久之后,两个人关系突变,曾国藩彻底得罪了咸丰,咸丰皇帝甚至一怒之下,要杀了曾国藩。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曾国藩在官场上不成熟。曾国藩一见咸丰重用自己,就更激动了。他想,这个皇帝,看来真是个大有希望的皇帝。于是他接下来又给皇帝写了封奏折。


什么奏折呢?


这道奏折可不一般。这道奏折叫《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内容是什么呢?是给咸丰皇帝挑毛病。


曾国藩说,看上去这个咸丰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我和他接触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他身上也有些缺点。我得帮帮他。


曾国藩这封奏折就是批评咸丰皇帝身上的几个致命缺点。这道奏折,胆子非常大,就象当初海瑞骂皇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道非常有名的奏折。


曾国藩说,皇上你上台以来这一年多,我对你有所了解,我发现你身上有个缺点,我早点给你指出来,你还年轻,你改了,对你的一辈子发展好。哪个缺点呢?


你这个人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曾国藩说,你咸丰看上去很精明,很厉害,但是你关心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成天净挑大臣们的上朝礼仪之类的小毛病,今天谁的朝珠没戴正,明天谁磕头的时候磕得不到位,你非常在意,不停地下诏批评。其实这些都是些不值得你注意的小事。你把精力都放到这些小事上,大事你反而管得不明白。这就叫“谨于小而反忽于大”,


为什么说忽于大呢,曾国藩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最紧要的事,是广西发生了起义,那么,就要认真研究怎么镇压起义。那么,镇压起义,最要紧的是选对指挥的人。但是你派往广西镇压起义的那几个人,明显都没什么才干,都不能打仗。而且,用兵必须了解地形,要了解广西的地形地貌,才能打好仗。现在战争已经打了一年,但是外边打仗的将领没有一个人给你呈进战争地图,宫内也没听说你找出哪一朝的地图来,研究战况。我那天特意问了一下管地图的官员,说是宫中康熙舆图、乾隆舆图,收藏了好多版,还都在那睡大觉。打仗打了这么久,连地图都没看过,你皇帝一天在忙什么?


曾国藩的动机,是希望自己的这道奏折,能够当头棒喝,让咸丰皇帝能幡然猛醒,改弦易辙。因为他觉得咸丰皇帝还年轻,还没定性,还可以教育过来。


曾国藩在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的家书中提到了这道奏折。他说:


二十六日,余又进一谏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言颇过激切,而圣量如海,尚能容纳,岂汉唐以下之英主所可及哉!余之意,盖以受恩深重,官至二品,不为不尊;堂上则诰封三代,儿子则荫任六品,不为不荣。若于此时再不尽忠直言,更待何时乃可建言?而皇上圣德之美出于天亶自然,满廷臣工,遂不敢以片言逆耳,将来恐一念骄矜,遂至恶直而好谀,则此日臣工不得辞其咎。是以趁此元年新政,即将此骄矜之机关说破,使圣心日就兢业而绝自是之萌。此余区区之本意也。现在人才不振,皆谨小而忽于大,人人皆习脂韦唯阿之风。欲以此疏稍挽风气,冀在廷皆趋于骨鲠,而遇事不敢退缩。此余区区之余意也。


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


也就是说,二十六日,我又上了一封奏折(叫做《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指出皇帝圣德当中的三个缺点,预防以后可能引发的弊病。奏折中我言词非常激烈,但如今皇上胸怀如海,宽容接纳,实在汉唐以来的任何皇帝所不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蒙受皇恩深重,官至二品,不能不算地位显要;家中堂上大人得以诰命封赏三代,我的儿子又荫任为六品官员,不能不算家门荣耀。假如这种时候都不能谏言尽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而且皇上天赋圣德,超迈出群,所以满朝大臣们谁也不敢说他一个不字,我恐怕他来会因此而生骄傲之念,将来发展到厌恶刚直之人,喜听颂扬之声,到了这一天,我们这些大臣岂能推卸掉罪责。因此我才趁着咸丰元年实行新政的机会,把这个关键点说破,使皇上以后能兢兢业业,断绝自以为是的念头萌生。这正是我的基本出发点。现在国家人才不兴,人人都在小处谨小慎微,没人思考国家大计。人人都习惯于唯唯诺诺、阿谀奉承,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折子,稍稍挽回一点风气,希望能唤起众人,在朝廷之上敢于直言,遇到事情不敢退缩。如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更是出乎我的期望之外了。


父亲每次来信,都教导我要尽忠报国,不必挂念家里。我认真体会父亲的教训,所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但这个想法显然是太天真了,也说明曾国藩做官太不成熟了。


你批评官场上作风不好,咸丰皇帝爱听。但是你要是批评咸丰,咸丰可就生气了。他不但没有这个纳谏的雅量,相反,他比一般皇帝还心胸狭窄,缺乏雅量。为什么呢?因为咸丰其实是一个特别自卑,也特别敏感的人。


为什么说咸丰是一个非常自卑的皇帝呢?这和咸丰的成长环境有关。


道光皇帝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奕詝(zhǔ),就是咸丰。另一个也很有名,叫奕,就是后来的恭亲王。两个儿子当中,咸丰年龄居长,比奕大一岁,但是智力平庸,能力平常。而奕呢,聪明能干,能力非常突出。所以选谁当继承人,那时候道光有点犯难。道光就搞了两个测试,看看两个孩子的表现。


搞了哪两个测试呢?第一个,叫他们两到南苑,当着他的面去打猎,看看他们的表现如何。


那么咸丰的老师,叫杜受田,这个人很厉害,他知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道光要看两个孩子的表现,要选接班人了。但是他知道奕詝的骑射本领远不如他弟弟,就给自己的弟子出主意,说你比打猎比不过你弟弟,我们只能另避蹊径,到时候你这么这么办。于是到了打猎的时候,咸丰就按照他老师的教导,既不上马,也不射箭,打完了见他父亲的时候,奕手里拎了一大堆猎物,而奕詝却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打到。道光皇帝很纳闷,问你怎么回事,叫你打猎怎么什么也打着?咸丰就跪到地下,说父皇,你不是教导我们要仁爱吗,现在是春天了,母兽正是怀孕的时候,我要把它射死了,连它肚子里没有出生的孩子也会死了。我实在下不了手啊。


道光一听,感觉这个孩子挺仁慈,挺好。


另一次测试,是道光有一天身体不好,心想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于是召见两个孩子,要听听他们对国家大政的看法。杜受田一听,又给奕詝出了主意了,说你的水平不如你弟弟,到时候你得这样这样表现。


于是两个孩子进宫了。道光先见了六阿哥奕,说我身体不好,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国家怎么治理为好呢?奕口才很好,一听父皇这话,就滔滔不绝,大谈治国的方略,他父亲一听很高兴,说这个孩子挺有出息,说得不错。说完了你先退出吧。


那么等咸丰进来的时候,一看道光躺在病床上,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下,痛哭流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道光说,让你谈谈见解,你怎么什么都不说呢?咸丰就说,我一看父亲病成这样,我就太难受了。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现在就希望父亲健康长寿,别的我什么都不想。


道光一听,非常感动,说还是这个孩子孝顺啊。


于是道光皇帝就决定传位给咸丰了。


那么这两个故事,被总结成一个叫“藏拙示仁”,一个叫“藏拙示孝”,就是掩藏自己的无能,表现自己的慈爱和孝顺。这两个故事在历史上很有名。


不过,这类的故事,编得都过于传奇了,过于故事化了,所以凡是这一类故事,都只是传说,不会是真事。但是这些传说被人们制造出来,反映出背后有它的真实成分。那就是和聪明伶俐、有才有为的弟弟奕比起来,咸丰是一个比较无能、比较内向、比较笨拙的人。


那么为什么是笨拙无能的咸丰最终胜出了呢?这其实和他师傅杜受田的教导无关,而是和道光皇帝的个人偏好有关。道光皇帝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一生追求不出事,特别喜欢老实听话的人,他用的大臣都是一些无能之辈。他之所以选择咸丰,是因为在他看来,咸丰比他弟弟奕更稳重,更老实,更听话。让他当皇帝,更利于守成,风险比较小。


但是事实证明,咸丰确实缺乏当皇帝的才能。曾国藩上的奏折说的是实话。但是曾国藩上这道奏折,可就惹了祸了。


惹了什么祸了呢?我们下一集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特别爱听历史故事

    曾国藩给家写信提及这个奏折,尽说上面的好话和自己的忠心,有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想法呢? 万一日后被抄家,这封信是可能被皇帝读到的啊

  • 股帝师

    一个皇帝两个儿子,败象已定

    勇士杰里 回复 @股帝师: 为什么两个儿子败相已定了

  • 磨耳的饼干

    真好听

  • 老枪168

    这种传说有意思的是,若干个朝代都有一模一样的传说。

  • ARMSTRONG萌

    杜受田才是葬送满清的最大功臣

  • 影翔moon

    这个故事放现在都烂大街了

  • 猫行万里

    前车之鉴,任何朝代都唯唯诺诺方可保命。

  • warfalcon战隼

    装啊

  • zimo0471

    杜寿田误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