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被湖南官场排斥
上一集,我们讲,曾国藩在咸丰初年,不仅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朝中的权要。同时,曾国藩还通过一道奏折,得罪了所有的普通京官。
怎么把普通京官也得罪了呢?
我们讲过,咸丰皇帝刚刚上台的时候,下诏求直言。那么曾国藩就上了一道奏折,叫《应诏陈言疏》。这道奏折,几乎把所有官员都批评了。
他说,现在的官员啊,有这么几个毛病。第一个退缩,遇到什么事,大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只知道向皇帝请旨。第二个,务小不务大,大家都注意一些细节小事,开个会,办公桌都摆得很整齐,茶杯都准备得很干净,会务办得很用心。但是对国家发展的大方向、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没有一个人敢说,也没多少人敢想。第三个,叫敷衍。遇到什么矛盾和问题,就是一个字,拖,对付过去就完,把问题推给下一任。第四个,叫表面文章,很多地方,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你一去,街道什么的,挺干净,但实际上内里已经完全烂透了,黑恶势力横行,这些当官的根本不管。
在奏折结尾,曾国藩还说了这样一段话:近十余年间,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科道间有奏疏,而从无一言及主德之隆替,无一折弹大臣之过失。
就是说,十来年间,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对皇帝讲过国家有什么严重问题。地方官员,也没有一个人对皇帝讲过地方上有什么重要矛盾。那些负责进谏的官员,也没有一个人指出过皇帝有什么做错的地方。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这说明,这些官员,没有一个是忠心为国的。
曾国藩的这道奏折,一下子把所有的官员都得罪了。京官们当时就炸开锅了。大家一看,你曾国藩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
其实官场当中,很多人对曾国藩这个憨头憨脑坐直升机飞上来的湖南愣头青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本来你也没干什么大事,就凭写几篇文章,升官升得这样快,应该满足了,你还得了便宜还卖乖,说我们大家都不如你。
于是就有一些高级大臣找曾国藩谈话。说你曾国藩难道就不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吗?你不能这样做。你要知道,锋芒毕露,人必非之。众人皆醉,你也喝上几杯呗?天塌大家死,大清朝的事,急不得。你看你这么激动、愤怒,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你要学会成熟,要心胸开阔,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你看你这么一搞,不是把大家都得罪了吗?就你一个人对大清朝忠心耿耿,我们都是废物?皇帝下了一个求言诏,你就把大家一竿子全打倒?
人家是好心好意劝他,但曾国藩听了,心里还不服气。脖子在那耿耿着。所以曾国藩成了整个官场的敌人。在官场上四处碰壁,把官场上所有人都得罪了。在北京混不下去了,谁也不答理他。曾国藩在官场已经是动辄得咎。精神十分痛苦,又开始多次表示,想要辞职回老家。
这是曾国藩在官场上遇到的第一次挫折。事实证明,好说实话,在任何时代的官场上都是很难吃得开的。在道光咸丰的时候,整个官场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不思进取的惰性,任何个人在这种强大的惯性面前,想凭一已之力,扭转整个国家的走向,都是不可能的。曾国藩在官场的失败,是理想主义的失败。过于理想主义,是每个人青年时代都容易犯的错误。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四日,也就是升位“侍郎”后十个月,曾国藩就在家书中做了这样的表示:“吾近于官场,颇厌其繁俗而无补于国计民生。惟势之所处,求退不能。但愿诸弟稍有进步,家中略有仰事之资,即思决志归养,以行吾素。”可见道光晚年他就因为不能做实事很灰心。
到了咸丰初年,曾国藩又一次想着要回老家。咸丰二年正月,他在家书中说,“余近来常思归家,今年秋间实思挈眷南旋,诸弟为我禀告堂上大人。”
除了在官场上不得志之外,曾国藩要回家,还有思念家人,特别是思念母亲的原因。
曾国藩是在二十八岁那年因为考中了进士离开老家,到北京去当官,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母亲。
母亲江氏当然非常想念曾国藩,也想她的孙子孙女们。曾国藩离开湖南的时候,长子曾纪泽刚刚出生。后来纪泽一岁多,就和母亲一起去了北京。曾国藩夫妇在北京又生了好几个儿女,江氏一个也没看着过。
不过曾国藩想回老家回不了,因为没有钱。拿不起回家的路费。他在家书中说:“余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京帐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也就是说,现在他欠账一千两,回家路费又几百两,这个钱没地方出。
为什么在大清王朝做到堂堂副部长,却拿不出回家的路费呢?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因为清代副部长的工资不高。
那么就在江太夫人非常想儿子,曾国藩也苦苦想家的时候,喜从天降。曾国藩遇到了一次好运。
什么好运呢?朝廷派他到江西去做乡试的主考官。也就是到江西去选拔举人。我们说,科举考试分三级,秀才,举人,进士。那么考举人,是在各省省会,主考官呢?由朝廷从中央派去。谁当主考,朝廷都会给他发一笔路费。到了当地,当地的官员们又会给他送上一份厚礼,这是符合当时的规定的。而且更主要的是,江西和湖南相邻,曾国藩到了江西,回湖南就很方便了,曾国藩可以在乡试结束后回家探亲。所以曾国藩就和皇帝请了假,考试完了,就回家看看父母。
于是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曾国藩满怀兴奋地离开北京南下了。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了。
结果,人的命运就是这样,总有旦夕祸福。曾国藩兴冲冲离开北京,奔赴江西,走到半路,接到消息,曾国藩的母亲在湖南乡下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在传统时代,父母去世是天大的事,不管你当多大的官,都要马上回家守孝。因此曾国藩就没法当主考了,回到了老家,给母亲守孝,过去的规矩,要守三年。
在家守孝,说实话,曾国藩也挺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他太厌恶官场了。这次虽然不是辞官,不是辞职,但是可以在家里一呆三年,好好读读书,比当官强多了。所以曾国藩在老家收拾出一间老屋,做自己的书房,把从北京带回来的书拿出来,开始认真读书。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咸丰皇帝的一道紧急命令突然传到了曾国藩的老家,让曾国藩不要守孝了,立刻出山。
原来洪秀全的太平军从两广打到了湖南湖北。咸丰皇帝十分着急,说现在朝廷人不够用了,你们这些在家守孝的大员,都快点给我出山,帮着地方官兴办团练,也就是办民兵,来抵御太平军。其中就包括曾国藩。
曾国藩虽然不再想给皇帝办事了,但是现在是特殊时期,眼看着国家都要忘了,所以他也没和皇帝讲什么条件。他毕竟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所以接到命令,就跑到长沙去了。
曾国藩原来的想法是远离官场。但是现在没办法,又得管事。曾国藩为人的风格是不干这个事则已,要干就要大干一场,把事情办好。
他的级别很高,正二品,和湖南巡抚是一个级别,比湖南其他官员地位都高。皇帝给他的任务是剿匪,稳定治安。所以一到长沙,他就在巡抚衙门边上设置了一个“审案局”。原来皇帝的圣旨传到湖南时,太平军已经从湖南走了,到湖北去了。但是湖南的社会治安仍然非常不好。原来湖南的土匪本来就多,太平军一来,这些土匪势力就乘势起来了,因此稳定社会治安成了当务之急。
曾国藩设的审案局,实际上就是湖南省社会治安严打指挥中心。曾国藩以个人名义向全省发布公文,要把全省的社会治安工作管理起来。
在这个中心里,曾国藩命令,凡有地方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州县两级政府,可以直接送到他这里。只要送来的,一不需要参照法律,二不需要任何实际证据,只要有举报者的口头证据,就可以砍头。
在这个审案局内,才四个月,曾国藩就杀掉了一百三十七人。至于他指示各地民兵杀掉的人数,那更是不计其数。
曾国藩从此获得了一个著名的外号,“曾剃头”。今天一提起曾国藩,大家还能想到曾剃头三个字。为什么一介书生曾国藩这么狠呢?他的想法,是治乱世要用重典,要杀一儆百,让地方上那些蠢蠢欲动的反抗势力不再敢轻举妄动。
恐怖政策确实收到了一时之效,湖南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下来。湖南的社会治安一下子好了,老百姓夜不闭户,纷纷说曾大人真有本事,把湖南治理得真好。
那么,曾国藩勇于任事,把湖南的社会治安迅速抓好了,湖南官员们是不是很感谢曾国藩,是不是会给他送几面锦旗什么的呢?没有,而且恰恰相反,湖南全省的官员,几乎都成了他的敌人,都在那日夜咒骂曾国藩。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曾国藩动了别人的奶酪,侵犯了别人的权力。
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官员们的眼珠子,是官员们的命根子,官员们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官员们受他人尊敬的唯一资本。很多人不当官,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官员看自己的权力,就如同那狗看着自己食盆里的那块骨头,或者说美女看守着自己的敏感地带一样,绝对不许别人碰一下。他们可以允许自己在权力范围内无所作为,“占着茅坑不拉屎”,却绝不允许别人在这来有所作为。所以大家非常恨曾国藩。
那么,曾国藩在湖南接下来会有什么遭遇呢?我们下一集接着讲。
对权力的解释非常到位
📽🎥📽🎥📽🎥📽🎥🎥📽🎥📀💿📀📀💿📀📀💿💿📀💿📀💿📸📷📸📷📸📷📷🛠⚒🛠⚒🔨🔧🔨🔧💷💶💷💶💷💶💷💶💷💶⌛️⏳⌛️⏳⌛️⏳⌛️⚗⚗⚗🔭🔬🔭🔭🔬🔭⚰☠🚬⚰⚰⚰⚰⚰⚰⚰⚰⚰⚰🗡🔪🗡🔪🗡🔪🗡🔪📤📥📤📥📤
看了曾国藩的奏折才发现京官原来自古都这样
🛋️
顗yǐ ⒈ 安静。 ⒉ 庄重恭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