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为什么同事们要孤立曾国藩

四十八、为什么同事们要孤立曾国藩

00:00
16:52

为什么同事们要孤立曾国藩


上一集,我们讲到,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叫《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给咸丰皇帝挑毛病。结果惹了祸了。为什么呢?


我们说了,咸丰皇帝是一个特别自卑的皇帝。一个是因为他从小和弟弟奕一起长大。奕处处比他聪明。有那么一个聪明能干的弟弟衬托着,所以他从小就感觉自不如人,什么事都表现得比弟弟差,所以他从小自卑心理就很强。另一个,咸丰身体还有残疾。什么残疾呢?有一次他出去打猎,笨手笨脚,从马上掉下来了,把腿摔折了。后来虽然大夫给接上了,但接得不好,终生走路不便,一瘸一拐的,是一个瘸子皇帝,所以这更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


那么一个自卑的人,最在乎的是你看得起看不起我。所以上台之后,他不停地挑大臣礼仪上的错误,挑大家给他磕头磕得好不好,见他表现得恭顺不恭顺,正是这种自卑心理的表现。


对于曾国藩这个人,一开始咸丰其实是比较有好感的,感觉这个曾国藩做官认真负责,比较有能力,所以本还打算进一步提拔重用曾国藩的。所以他这时候,已经让曾国藩兼任了五个部的侍郎。就是说,兼任了五个部的副部长。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这个曾国藩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让咸丰对他的印象就完全变了。


我们可以想象,咸丰看了这样一道奏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史书记载说:“疏上,帝览奏大怒,摔诸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就是说,咸丰看完了,一把把奏折摔到地上,立刻召来军机大臣,说你们马上给我拟旨,把这个曾国藩立刻抓起来,关进大牢!敢这么埋汰我,还反了他了!


所以曾国藩本来想帮助皇帝成长,却得罪了皇帝。


通过这件事,我们能看出来,曾国藩在刚刚当上高级官员的时候,还不算太成熟,血气方刚,做事比较冲动。


按理说,这时候曾国藩已经当了十年京官了,已经是老资格了,不应该这么不成熟了,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这是因为道光年间曾国藩的升官,是靠考试和皇帝赏识得来的。所以他实际上没有经过官场上的真正的风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些深层规律还不掌握,对人心对世事,还没有研究明白,他净研究学问了,没研究人心。


那几个军机大臣们一看到这个情况,也都吓傻了。这可怎么办呢?闹不好要出人命啊?好在有一个军机大臣比较机灵,他赶紧跪下来给曾国藩求情。他对咸丰说您刚刚下诏求言,还说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之类的话。结果这才几天,曾国藩就因言获罪,那您这岂不是出尔反尔,这不也正好坐实了曾国藩在这道奏折当中对您的指控吗?不如您啊,来个大家出其不意,你下诏褒奖一下曾国藩,鼓励他一下,这样一来,天下人岂不是会佩服您的气度不凡,说您英明伟大吗?


咸丰皇帝一听,说得也有道理。要是把曾国藩抓起来,大家真要是这么一批评,他脸上更不好看。


于是咸丰皇帝就下达了一篇长篇上谕,开头假惺惺地夸奖了曾国藩几句,说曾国藩敢于上这样的奏折,看来还算得上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但是接下来,笔锋一转,一个但是,就开始为自己辩解了。他说,你说的那些毛病,我一条也没有。然后咸丰不厌其烦,长篇大论,论证说我其实是一个如何英明伟大的人物,完全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说我指挥打仗,不看地图。其实打仗不见得非要看地图,谁说打仗必须看地图?等等等等。


曾国藩一看这样一道上谕,心彻底凉了。咸丰皇帝一开始大发雷霆,要抓他,曾国藩并不感觉意外,他已经做好了要坐牢的精神准备。但是咸丰如此长篇大论地为自己辩解,这让曾国藩明白,这个皇帝是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你想让他洗心革面,变一个人,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件事让曾国藩受到很大打击,也受了很大的教训。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地上建议改革的奏折,不过多是就事论事,不再有类似的戆直之言了。也就是说,他在做官方面,比以前成熟了一些。


曾国藩在家书中汇报这件事说:




折子初上之时,余意恐犯不测之威,业将得失祸福置之度外矣。不意圣慈含容,曲赐矜全。自是以后,余益当尽忠报国,不得复顾身家之私矣。然此后折奏虽多,亦断无有似此折之激直者。此折尚蒙优容,则以后奏折,必不致或触圣怒可知矣。诸弟可将吾意细告堂上大人,毋以余奏折不慎,或以戆直干天威为虑也。



折子刚递上去的时候,我怕触犯天威,遭遇大祸,所以已经把得失祸福置之度外,做好一切准备。没料到皇上宽容包涵,对我曲加保全。自此以后,我更要尽忠报国,不再顾虑身家性命这些个人之事。不过我也决定,以后虽然还会多上奏折,但也不会再像这道奏折这样激烈直言了。如此激烈亢直的折子,皇上都能优容,那么以后的折子一定不至触犯天威。弟弟们可以把我讲的这个意思,详细告知堂上大人,让他们不要担心我以后会因为奏折中语言憨直不慎,干犯天威。


曾国藩不知道,他的这道奏折,后果很严重。他彻底把咸丰皇帝给得罪了。从此之后,小心眼的咸丰就不断给曾国藩小鞋穿。咸丰皇帝是一个特别爱记仇的人,所以他后来把这个事记了一辈子。在曾国藩编练湘军开始打仗的时候,他就不信任曾国藩。曾国藩建立湘军,立了很多战功,但是咸丰皇帝对他特别防备,一直不信任他,他办很多事,都得不到朝廷的支持。


事实证明,与最高领导的关系处理一步不慎,可能影响自己的终生事业。


那么,在咸丰朝刚开始的时候,曾国藩不光是把皇帝得罪了,同时还把朝中的高官大臣以及自己的同僚们也给得罪了,让自己非常孤立。


怎么把大臣得罪了呢?


第一个,他把琦善给得罪了。琦善是晚清一个很有名的大臣。大家知道他,可能是因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他接替林则徐,对英国人采取妥协投降的态度,所以也被称为著名的投降派。所以后来鸦片战争打败了,他也被道光皇帝给革职了。


但是这个琦善背景很深。他出身贵族,当官很早,三十岁就当过河南巡抚,所以他在朝廷当中根深蒂固,人脉非常广。虽然被革职了,但是不久之后,通过自己四处活动,就获得了道光的重新起用,派他去当陕甘总督。


不过在他当陕甘总督的时候,出了一点事。他搞刑讯逼供,把一些少数民族叫雍沙番族的犯人给打死了。这样这些雍沙番族就进京上访。这时咸丰皇帝已经即位了,于是咸丰把他革职,交刑部审讯。


那么我们说过,曾国藩因为认真肯干,所以咸丰皇帝让他兼了五部侍郎。中央一共六个部,吏户礼兵刑工,曾国藩兼任了五个部的副部长。哪个部有什么难处理的事,都让曾国藩去办。那么琦善这个事,曾国藩也是审讯官之一。


琦善这个人在北京人缘特别好。所以京官中有一多半,都和他有关系。而且琦善家有钱,给很多人都送了钱。因此把他押回到北京后,刑部官员对他非常客气,给他放到高级牢房里,好吃好喝好招待。开庭审问的时候,刑部尚书就是部长,只找一些“微琐细事”就是一些小的问题来让琦善回答,实际是为他开脱罪责。


参与会审的官员们也都说,琦善问题不大,应该从宽处理,降个级罚个俸就算了。


曾国藩一听不干了。曾国藩是一个处事只凭公心的人。琦善家里送来的钱,他一文没要。现在一看大家都要高抬贵手,就知道他们都收钱了。曾国藩非常生气,一拍桌子,说:“琦善虽位至将相,然既奉旨查办,则研讯乃其职分。”


就是说,琦善虽然官位很高,但是既然犯了罪,皇帝叫我们查办,那就一是一二是二,必须得查清楚。你们要是敢循私枉法,我肯定要汇报皇上。


曾国藩“词气抗厉”,“四坐为之悚动”,声色俱厉,把大家都吓一跳。当时的刑部尚书恒春一看,没办法,不得不按照法律条文,把琦善判了个革职充军。所以咸丰二年(一八五二年)四月,曾经不可一世的一品大员琦善,被革了职,穿上罪犯的衣服,凄惨惨离开北京,被押往北大荒充军效力去了。


所以曾国藩晚年回忆自己在北京这一段经历说:“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就是说,我早年在北京的时候,专门爱批评大人物。官越大,我越不怕。


曾国藩与琦善这个事,在家书中也有反映。曾国藩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家书当中提到,“予署刑部,现在审办琦善一案,正为吃紧之时。予保养身体,自知慎重。诸弟禀知堂上大人,敬求放心。”


他只是让家里的放心,没有讲自己如何与大官斗争,显然是怕家里人担心。


那么另一个有大名大位的人,叫赛尚阿。


赛尚阿也是朝中重臣,作过文华殿大学士,还做过首席军机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那么咸丰元年,咸丰刚上台,广西就爆发了农民起义。咸丰皇帝慌忙派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前去镇压。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家书中,曾国藩提到这件事,说“初九日,予上一折,言兵饷事。适于是日皇上以粤西事棘,恐现在彼中者不堪寄此重托,特放赛中堂前往。以予折所言甚是,但目前难以遽行。命将折封存军机处,待粤西事定后再行办理。赛中堂清廉公正,名望素著,此行应可迅奏肤功。但湖南逼近粤西,兵差过境,恐州县不免借此生端,不无一番蹂躏耳。”


也就是说,初九日,我上了一道奏折,谈军队和兵饷之事。恰巧这些天皇上正烦心广西的事,担心现在在那主事的官员难以承担重任,特地派赛中堂去广西。皇上认为我的奏折虽然很有道理,但是目前难以立即施行,命令把我的奏折封存军机处,等广西之事平定以后,再来办理。赛中堂清廉公正,名气和威望向来都很高,他此次前去应该能够很快取得成功。但广西毗邻湖南,军队经过时,恐怕各州各县不免会以供应军队为借口向百姓强行摊派,百姓难免又将经受一番蹂躏。


其实赛尚阿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料,而且特别贪生怕死。他到了广西,胡乱指挥,贻误军机,太平军一到他又带头逃跑,结果清军是一败涂地。


所以咸丰二年,咸丰把赛尚阿抓起来,交给刑部处理。同样,大部分人想当老好人,放赛尚阿一马,降个级罚个俸就完了。只有曾国藩不同意。曾国藩说,带兵打仗犯的错误,非同寻常。打仗是军国大事,直接关系国家安危,你不好好打仗,再不严肃处理,以后谁还好好带兵?那国家不得亡吗?所以一定要坚持原则。他说,“以军务关系重大,议处罪名宜从重者,不当比照成例。”军务关系重大,处理一定要从重。


那么刑部开会,大家只好听曾国藩的,从重议处,最后赛尚阿也被革职了。


本来,曾国藩这个人特别爱交往,在北京有很多朋友。他又热心肠,爱帮助人,所以在京官当中人缘是非常好的。


然而,这两件事出来之后,可就不一样了。因为琦善门生故旧遍天下,赛尚阿更是人脉广阔,满朝都是他的人。曾国藩这个楞头青一下子打破了“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就让他自己成了官场上的公敌。这两个案子审完之后,许多人就不再跟曾国藩往来了。“诸公贵人见之或引避,至不与同席。”有一次,谁家里生了孩子请满月酒,请了很多人,曾国藩也去了,一看东边角上有一个桌子上还有空位,桌上坐的呢,还都是自己认识的人。于是一屁股坐到那了。正想跟大家打招呼,结果他一坐下,这一桌人都纷纷站起来,一言不发,都跑到别的桌上去了。这桌就剩下曾国藩一个人。你说这饭还怎么吃啊?曾国藩感觉非常难堪。所以他这才发现自己坚持原则,会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


所以有人说,四十岁以前,曾国藩在官场上,是很不成熟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emo666888

    谢谢张老师,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

  • Jake_Zhao

    和四十九集顺序反啦

  • 镜子里的灵魂

    这时候的曾国藩跟以前的我很像认死理 不懂得变通、圆通

  • 听友290809146

    很收益!谢谢张老师!

  • 林_u6c

    讲的非常好

  • 灯火阑珊的历史

    讲的好

  • 智慧远山R7

    讲的好

  • BOSON

    说到底咸丰是没有搞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