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61:冬三月6~若有私意,情志养生

四气调神大论61:冬三月6~若有私意,情志养生

00:00
37:59

前面我们讲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是在讲人法天道,冬天要养藏。怎么养藏呢?就是无扰乎阳,冬天不折腾,你就是在养生了。

然后,作息规律是使劲睡,睡它个天昏地暗。早卧晚起嘛,要比太阳还要懒,让太阳每天去996工作赚福报去吧,我们不要那么多,不能贪多。这是冬天养藏。

学习古文就是要磨耳朵,经常听,经常读,时间久了,不用背,这些古文就都熟谙于心了。这是学习的窍门,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否则,背了也会忘。


我们再继续往下读: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句话,是在讲人的情志,该如何养生,也就是养藏。

冬天里,人的情志该如何养藏呢?

是使志若伏若匿,让我的志向都藏起来。


一、伏

1.说文解字

伏,这个字,左面是个人,右面是个犬,这是表示一个人牵着一只狗吗,出去遛狗去了吗?不是的。古人没有那么无聊,古人看到了狗,大概首先会想到的人把它吃掉。


2.五畜

狗在古代是五畜之一:

牛狗猪羊鸡,对应着肝心脾肺肾:

牛肉养肝;

狗肉可以状心阳之气;

猪肉呢,刚好能够补充脾脏的不足和缺陷;

羊肉,可以弥补肺的不足;

鸡肉可以补充肾的不足;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里面讲的知识。

以后如果有机缘,我们会学到。


可能有人会说,狗肉可以壮阳,适合养心,这个容易理解,可是猪肉不是属水的,和肾气相通吗?是的。但是呢,猪肉也可以补充脾脏的弱点,比如,脾虚的人通常会脸色黄,这是气血虚的典型表现,这个时候,就适合吃猪肉。这是我们随便举了个例子,说的是,五脏如果出了问题,该怎么通过食物来解决,这里面提到了五畜,关于五畜,黄帝内经里面的内容很多,《灵枢·五味篇第五十六》里面有五畜的具体属性,以及怎么吃才能养生甚至治病。

(《五味篇》出自于《灵枢》,不是《素问》,音频里讲错啦)

饮食能够调理疾病,这个观点和实践是来自于古老的《黄帝内经》,古人的智慧非常了不得,不像现在,人得了病,医生用药物都治不好,这是医术、医法出了问题了。

跑题了哈,说到了吃,中国人酷爱吃,我们再回来。

这个伏字的内涵是人像狗那样,趴在那里,安安静静地。


3.给大家举个例子:

还是说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养过狗,我过去养过,小的时候也经常养狗。狗在晚上是不活动的,很多人说狗在晚上会叫啊,那是因为外面有声音,它感到害怕,狗的胆子其实是很小的。而且,它尤其不喜欢熬夜,不像猫,夜猫子,正常状态下,晚上的时候它是趴在窝里老老实实地睡觉。

我记得过去我养狗的时候,晚上,有的时候,我想嗨一下,还没玩够呢,想出去浪一下,然后,我看到家里养的狗都睡了,这怎么行呢?睡嘛睡,起来hai——于是,我就把狗给拎起来了。



那只狗很可怜,一脸困惑地看着我,然后看到我赶它起来,它没有办法,为了配合我,就起来了,晕晕乎乎的,在屋子里面转了一圈,然后,趁我不注意,就找个地方,又趴在那里,不动弹了。

这个感觉,就是伏。

能趴着,就绝对不站着。能安静,就绝对不动弹。能睡觉,就绝对不叫唤。这就叫伏——我不知道我这么理解对不对哈。


4.然后,从这个狗趴着,引申出来,就有了很多词:

(1)潜伏:这还是趴着,隐藏起来。就像《易经》里面,开篇就讲到乾卦的第一爻:潜龙勿用,龙潜藏在水中,等待时机,厚积薄发,这也是伏。

(2)埋伏:这个趴着更厉害,还要把自己埋起来,大概是潜伏得很深,都把自己埋了,叫埋伏。

(3)然后,再看一个术语:三伏天:

(我们要把各种伏都讲清楚,这是学习古文的方法,要能举一反三,不过,这也会像有的人留言说的那样,这个“老师"除了中医啥都懂,就是不懂怎么治病,别急,《黄帝内经》的《素问》中,前面是基础,后面才是诊断和治病。)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三伏天很热是不是?是说人要像狗那样趴着那里潜伏着,什么都不做么?

这个词不好解释,可能我讲完,有人会抱怨我,怎么又跑题了:

这个话题和五行有关——大家看,五行很重要啊,我们在聊《黄帝内经》的时候,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5.在古代的历法里面,有这样的说法:

伏者何也?——伏是怎么回事呢?

金气伏藏之日也——伏是大地里面的金气开始潜伏了,然后,慢慢地壮大之后,就要过秋天了。

(《历忌释》)


我们再回顾一下,过去反复讲的五行系统:

一年的五季,对应五行:

春:木

夏:火

长夏:土

秋:金

冬:水

春天生机勃发,这是木的特性,生发;

夏天,火热的,生命能量在这个时候爆发,然后,生命就茁壮成长了,长到茂盛了;

秋天:生命能量开始收敛了。借用一句现在网络中的大白话,就是不能再到处浪了,得回家干正事了。这是金,金是收敛的意思。

然后,冬天,是水的特性。水能承载万物,《道德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嘛。(《道德经》第八章)

水的特点是能容纳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中尤其是能藏住阳气,这个阳气,是生命的能量。所以,冬天是藏,藏而不露,藏而不泄,这和夏天刚好相反。


讲完了春夏秋冬,这是一个生命的循环,然后,再说长夏:

长夏介于夏秋之间,夏秋之交:

夏天的时候,是属火,木头在火里燃烧之后,成了炭灰,成了土,如果你住在农村的话,你就会知道,田地里面如果烧一把火的话,草木灰积累得多的话,来年庄稼会长得更好,这是因为火燃烧之后,为土壤提供了大量的养分。这是火生土


然后,长夏是土生金

长夏的时候,是属土的,这个土,里面同时也能够孕育金气。

这是中国古代经典里面的智慧,为什么大地下面那么多金属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长夏的土里面,是湿乎乎的,因为长夏季节,大暑立秋这段时间,天地间一派氤氲之气,空气非常湿润,所以,土湿了之后,就为秋天的收获做伏笔。这就是物极必反的表现了:土湿乎乎的,很润,很软,可是呢,土里面却偏偏能够孕育出至刚至坚,坚硬无比的金属来……

大家学习中医,学习国学的时候,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国学里面有很多辩证法,要正反两方面看问题,所以,我们也建议大家,学习《黄帝内经》的同时,有两部书是一定要看的:《易经》、《道德经》。

这两本书里面,正反的对比,阴阳的智慧,阴阳的转化,物极必反的道理……随处可见。


6.五行是什么

好了,做完了这个铺垫,我们再看上面的那句古文:

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历忌释》)

伏,是金这种元素的气,伏在土里面。藏在土中。这其实就是中医五行里面的土生金的表现。可不要把“土生金”简单地理解为大地下面能挖出各种金属矿产啊,因为,这样讲的话,中医课,地理老师也能讲。不过,其实,说不定,学习中医五行的时候,中医院校里面的老师,或者教科书上就是这么讲的。还是要结合五行、五气,来讲这个知识,否则的话,我们就学不透五行知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了。

是什么呢?五行是气,不是那些矿产。

或者更准确地说,五行是运,五运。

——这么理解不容易理解,我们就先把它理解为气就好了。

大家注意啦,我们的《黄帝内经》课讲到这里,越来越深入了,如果大家是刚开始听,建议还是先从头听,从《上古天真论》开始,或者从《四气调神大论》的“春三月”那里开始听,否则的话,现在这些讲,我们每次都会讲到五行,不太容易理解。

根据我的计划,是要从2021年开始讲《运气七篇》,把《素问》中关于“运气”的篇章拿出来专门讲一讲,这些篇章,刚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这一年来的疫情是怎么来的。

在《运气七篇》的一篇《天元纪大论》(素问第66篇)里面这样讲的: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人的五脏,能够化生出五种不同的气,这些气,最后形成了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根源。而这个五脏所化的五气,和天道的五运对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木火土金水,这五大行星,对人类的影响,天道的规律是玄而又玄的,远不止人类现在的天文学家和天文工作者所能观察到的:你能看到的,都是表象,并不是道的本质。


所以,长夏的时候,虽然天气又湿又热,但是,这段时间,实际上已经为下个阶段,秋季的到来做准备了。

准备什么呢?

很多人听到这里,结合过去所学的中医知识,可能会脱口而出:准备收获。秋天收获嘛。

别急,还没有呢。收获是怎么来的?

草木万物为什么能够在秋天成熟、收获呢?

是因为阳气收敛了。

阳气为什么在秋天要收敛呢?因为,根据一年四季的轮回,到了秋天,大气当中是“秋之气当令”了。这就又涉及到“运气学”的知识了。

我们看,中医的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里面涉及到很多知识体系,都是必备的,这也是很多人会觉得中医难学的原因。


秋天是秋气当令,秋气值班了,秋气的特点是刑罚,肃杀之气,杀伐之气重,这个杀伐之气,它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一点一点地慢慢产生的,开始的时候,它潜伏在夏天,在夏末秋初,也就是长夏的时候,然后,秋气慢慢地发展壮大,这个秋气,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金气。

大家如果学中医,看到金就想到金属,想到手上戴着戒指,想到美国大量印美元之后,美元贬值了,然后,你购买外汇存到美联储的黄金再也回不来了,如果总想着这些,中医就不容易学了,还是用运气学的角度去理解比较好:

我们把一年当中的不同季节的主导,都把它当成是气,是大气在对地球、对人类活动,对草木万物,动物植物们施加的影响,这就容易理解了。

于是,春天有春气,夏天有夏气,秋天有秋气,冬天有冬气,春气属木,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它比较坚硬,其实也不是坚硬,是它比较严肃,比较严厉。冬气属水,比较沉静。

秋气也叫金气,这么去理解。


然后,这个金气,是在长夏的时候伏藏在盛夏的炎炎烈日之下,藏在湿乎乎的泥土之中,一点一点地壮大的。


举个栗子:

这就好比,在我们国家,潜伏了间谍,比如,这些间谍可能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他们总是想要颠覆我们,给我们弄个颜色革命,让我们从红心变成美国那样的白心。红是夏天的颜色,白是秋天的颜色,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肯定是要坚决反对的,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嘛,炎是红色,是火的颜色,黄是土的颜色,这两种颜色,是老祖宗给我们的,是不能变的。

然后,你看,现在,这个金气潜伏在我们这个中国红的国度里面,现在已经壮大了,不得了了,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当然,说到一年四季,拿国家来举例子是不合适的,我们国家是红色,黄色,这是我们的传统,是不会那么容易改变的。

但是呢,常言说,四季(天道)有轮回,上天放过谁,你看:美国英国,它们在全世界搞分裂,在各个国家埋伏反对和颠覆别的国家的势力,然后,现在,它们国内,也开始动乱了,最近美国黑人又在闹事,因为白人警察又向黑人开枪了。英国也是,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要独立了,然后,英国就只剩下英格兰了。


这是伏天的由来。

伏天,就是金气潜伏在盛夏里面,夏天盛极而衰,然后,秋天的金之气准备华丽登场了,你们都太平盛世那么久了,我要来杀人了,于是,杀伐之气就来了。


7.三伏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个时间是怎么界定的呢?

(1)入伏

进入伏天的时候,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的太史令,也就是后来的司天监,它们经过观察发现,每年夏至过后,夏至是每年的6月21-22日,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开始,入伏第一天。

(2)我们再说庚:

这和十天干以及历法有关:

古代的历法当中,每一天,都有一组天干和地支相对应:

比如,今天是4月16日,农历的干支就是癸巳日,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排最后一位,它在五行当中是属水的。

然后,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巳排在第六位,巳在五行当中是属火的。

这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中国古代的历法非常强大,而且,它还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又陆续吸收了古代印度还要西亚的历法,最后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华夏的历法体系。注意,是体系哦!

然后,根据这个历法体系:

(3)夏天的时候,夏至这一天开始,第三个庚日,庚是属金的:

甲乙属木;

丙丁属火;

戊己属土;

庚辛属金;

壬癸属水。


金是秋天之气,庚也属金,这个庚,和秋天之气相通。

所以,夏至以后,要找到属金的日子,按照天干计算,不要管地支,因为天干和地支都有五行属性。现在,我们只说天干,因为天干和天道有关,地支和地道有关,我们现在是在讲天道,讲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所以,按照天干:

要在夏至之后,找到属金的日子:也就是带庚的一天,

如果我们看过任何一本万年历的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月中所有属庚的日子,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中间相隔十天,因为你看:十天干嘛。十天是一个轮回,一个天干的轮回。


(4)然后,比如,我们就以今年,2021年的夏至举例: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

巧了,这一天刚好是庚子日,天干是庚,属金,地支是子,属水。

然后,我们刚才说过,庚日的特点是相隔十天,下一个庚日,就应该是31日:

6月没有31日,6月是小月,最后一天是30日,于是:

7月1日,是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

7月11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第三个庚日出现了:

于是,7月11日,入伏。


初伏:第三个庚日,7月11日。

中伏:是十天之后:7月21日。

末伏:是中伏的二十天之后:8月10日,因为七月是31天。

那为什么要第三个庚日呢?大概是因为,秋天是第三个季节吧。我也猜的。


(5)三伏天总共是40天:

初伏:10天;

中伏:20

末伏:10天。

在古代,如果一个人要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要博学强记,甚至要把这些知识,比如每一天的天干地支都背下来,装在脑海里面的,而且,每年的历法,也都是司天监的天文学家编定的。

现在就不用了,每个人想了解这些,到网上一查,连万年历都不用买了。

这是三伏天,是伏的解释和拓展。

好长的一个专题。

好吧,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已经讲跑题了。

这一讲,涉及到了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不太符合我们经常说的大道至简的学习原则,大家再忍一忍,就过去了。

伏,是潜藏,是埋伏。

三伏天里面,藏着秋天,藏着未来,这是中国古人的大智慧,一旦你认可了这个,你就会自发地屏蔽掉很多西方医学当中不够人性化的东西。因为,你得知道,学医是为了治病,为了健康,管用的,才是最好的。你看,那么多西药,现在越来越不好用了,尤其是面对大病的时候。


二、匿

然后,说完了伏,再说匿。

1.广雅和说文

匿,这个字的外面是个匡字旁,读作匚(读方),这个匡,表示盛放东西的器具,所以,这个字也有把东西装在容器里收藏起来的意思,这是匡字旁,带这个偏旁的字,都有这个意思。

匿的里面是个若,若是选择的意思。选择+收藏=匿。

(1)《广雅》:

《广雅》里面,将匿解释为藏。

(《广雅》是中国第一部百科词典,成书于东汉,共收录18150个汉字)

(2)《说文》:

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成书于东汉初期)里面,匿解释为亡,亡是丢失的意思,也是没有的意思,亡=无。


2.若伏若匿

好了,解释了伏,匿,我们再看:若伏若匿。

若是好比,好像,伏是潜藏,匿是消失了,彻底隐藏了。

若伏若匿,就好像躲起来了一样,消失了一样,实际上消失了没有?

没有消失,它还在,但是你找它,却找不到了。就好比,我们在网上查东西,比如,前些天,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体育明星,是足球明星,然后,他经常传播一些负面信息,现在,你在网上查他的名字,找不到了,借用一句网络术语:404

404≈若伏若匿。

我还在,但是我已经消失在了茫茫的宇宙当中。你找不到我了。


3.我们回到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先把你的阳气藏起来啊。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接着,把你的身体也藏起来。

使志若伏若匿:再然后,把你的情志也藏起来,这样,你就可以实现404的梦想了。

就这样。你就消失了,从身体上,到情志上。

但是呢,如果一个人,真的那样,不就没有了吗?

还不是。其实这里,只是打了个比方,这是古人的智慧,一句话说不明白的时候,不是打比方,就是举例子。打比方还好些,如果是举例子,你看《易经》里面举了很多龙的例子,我们现在连龙都看不到了,这就有代沟了。打比方呢,最多,我们想要精通古文的含义,如果不理解那些文字,可以买一本《说文》,或者《康熙字典》,都可以。

若伏若匿,是打比方:好像伏,好像匿……

你猜。


三、私意

然后,后面还有: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就好像有私意一样。


1.私意是个啥东西?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一首钢琴曲,叫《秋日的私语》,那段钢琴曲的旋律非常优美。

私语,就是我悄悄地对你说,对你说了之后,你不能告诉别人,这个话题只能说一次,我能说,你只能听,你不能我说了之后,再悄悄地对他说,那就不行了,就不叫私语了,就叫闲话了。

私意呢,不是私语:

私语是可以说的,虽然只能说一次,但是终归还是说了。

私意呢,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这个意,是人的情志的一种,它是怎么来的呢?

人的情志,如果按照五行的划分的话:

我们不说情,只说志——现在这个社会,说情,已经成了奢侈品了,说不得,也不可说:如果不信的话,你看,现在的男女相亲,已经不谈情感了,只谈物质:钱,房子……


2.五行再来:

(1)人的五脏,对应五志:

木:肝:魂

火:心:心

土:脾:意

金:肺:魄

水:肾:志

这是按照五行的对应关系。这样看起来有些乱,我们再调整一下:

(2)按照五脏在人体当中的位置的高低:

心:神

肺:魄

肝:魂

脾:意

肾:志


3.然后,就产生了三个词,这三个词,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

(1)神:

神和人的心有关,和人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但神究竟是什么?我们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究竟有没有神明的存在?天知道。

(2)魂魄:

你有没有魂魄?鬼才知道呢?你和外国人说魂魄,比如,和西方医学专家说这个话题,如果你是认真的,他可能会说:《哈利波特》读多了。

(3)意志:

这个可以有的。这个还比较接地气,不像神明高大上,也不像魂魄那么玄而又玄。人的意志,是人的志向的一种体现。

意呢,就是你的想法;志呢,就是你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一个方向,确定了一个方向。

你看,想法这个词,是心里想的各种方法,它多发散啊,因为人的心,它是非常活跃的,它属火啊,它是那么的热情奔放,那么浪漫(烂漫),于是,得需要肾来管一管了,肾是水脏,是负责给心泼冷水的。

于是,肾就对心说了:别想那么多了,明天的早餐还没有呢?你得确定一个方向了,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啊?

于是,心就去工作去了。

这是志。

不对啊,我们想想解释意,怎么跑到志那里去了呢?

意,就是这些想法的集合:

心靠神来思考,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心那里是“生长”的过程,到了脾这里,才是“化”的过程,生长化收藏,化,是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


4.《红楼》《西游》

(1)举栗子

这就好比:

一个男生,去相亲,认识了好多的女孩子,然后,产生了好多的想法,最后,他发现,大部分的想法都不切合实际,都落不了地,有的时候,不能光谈感情,还得考虑各种客观因素……

于是,经过脾的加工整理,总结之后,得出了一个意,这个意就是: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2)《红楼梦》

这句话是出自于《红楼梦》:

林黛玉问贾宝玉:薛宝钗好不好?把她嫁给你,你喜欢吗?

然后,贾宝玉知道自己是男主角,林黛玉是女主角啊——曹雪芹(作者)事先都已经告诉他台词了,他肯定不能乱说,于是他就说:

弱书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意思就是我的酒量有限,多了我也喝不了。

然后,这个意形成了之后,就该肾做主了:

肾于是就拍板决定:就是她了!

于是,导演确定了方向,贾宝玉就对林黛玉展开了追求……后来,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贾宝玉娶了薛宝钗,《红楼梦》被曹雪芹编成了悲剧,贾宝玉一怒之下,勘破四大皆空,出家修行去了。于是,这个故事就和古代那些爱情故事一样,千古流传了。

(梁三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悲剧)

这是意和志。

这个意,是归脾管的,是心的想法,经过了脾的汇合,整理。

然后,这个意呢,在冬天的时候,要私藏起来了,不能和别人说,绝对不能说,你看,贾宝玉就把他的私意告诉了所有人,于是后来他就悲剧了。

当然了,我们这里只是调侃了一下,通过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解释了一下意和志,还有人的情,都是怎么来的……

(3)《西游记》

如果换成另外一本名著《西游记》来解释意,其实也可以,四大名著其实很有意思,你看:

《西游记》里面有个词“心猿意马”,《西游记》这部书里面,把孙悟空比作人的心,把白龙马比作人的意(人的脾),然后,心和脾一折腾,就变化出两个妖怪来,然后,捉妖之旅就开始了。其实,《西游记》看似师徒四人走了那么远,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它也是人的心路历程,为了求道,在求道的路上,心灵的成长,这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所在,它能和所有人产生共鸣。


5.再回来:

若有私意:就好像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绝对不能够让别人知道,我要藏起来。

你看:

先是闭藏:所有的都要藏;

然后是无扰乎阳:尤其是阳气更要藏;

再然后是人的作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藏起来,不让寒冷的冬天发现自己,伤害自己;

再然后是人的情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我藏起来了,藏得很深,以至于这个世界都把我忘掉了。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好比《道德经》里面讲的: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7章)

《道德经》里面讲的无私,这就好比《黄帝内经》里面讲的一年四季的春天和夏天,这个时候,要付出,不能自私;

成其私,这就好比一年的秋天和冬天,尤其是冬天,这个时候,该收获了。这也好比佛家讲的“舍得”,先舍,然后才能得。

折腾了怎么半天,就是为了把这些东西,都沉淀下来,变成我自己的,夏天都过了,冬天来了,我已经不能再和你们分享我的世界了。

然后,《道德经》翻译成《黄帝内经》就是若已有得

我就若已有得了。

我就好像已经收获了宝贝一样。

我得到了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简单而朴实的道理:

你看,我说了这么大半天,把你都绕晕了,然而,我自己却没晕,我就知道:

冬天里,要藏阳气,藏住了阳气,你的世界就保住了,那里面无论是什么,就统统地都得了。

因为,阳气才是你的世界里的根和本,其余的那些种种,全都是末。

(末的本意是树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qq公主

    老师讲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