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如何让儿童走进诗歌世界(下)

10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如何让儿童走进诗歌世界(下)

00:00
39:16

大家好!

我是朱永新。

是新父母大学的联合发起人,

也是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讲的是诗歌的下集。 

首先我们先系统地说一下,什么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国汉族的传统诗歌。通常认为是比较适合于言志。所以中国古代说叫诗言志,而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要求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且按照严格的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感情,以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诗歌最早产生于先秦,在唐代发展到巅峰。词起源于隋唐,直到宋代才广泛流行。


我认为古诗词就像童年的歌声。当我们把小时候的课文几乎都忘掉的时候,那些经典诗词却忘不掉,它扎根在我们的心里。它就像童年的歌声唤起的是我们的记忆,是我们的温暖。


所以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你看往往留在我们心底里面那些沉淀下来的仍然是那些我们曾经熟读成诵的经典诗文,仍然是窗前那片永恒的明月光。

 

儿童时代的我们往往很难理解李白的这首诗。月亮和思乡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告别双亲,背起行囊四处漂泊的时候,你就会在那个瞬间秒懂了什么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在脑海里瞬间浮现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就是古诗词。这就是童年的歌声。它赋予了童年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随时随地唤醒我们心底的柔情。

 

古诗词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有很多人问我:“朱老师,孩子们背那么多的古诗词有什么用?”


我说:“你耽误那么多时间干什么?你让他去学学课文做作业,不是更好吗?”


其实我想说:诗教,是一个慢的艺术。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够将优秀的古诗词植入他的心中,这些经典会一直默默的守护着他们的灵魂,滋养着他一生的精神和气质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1、古诗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会更豁达

西方有句谚语叫“钓鱼的孩子,不容易变坏。”指的是心境的力量。这句话我们可以换作“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不容易变坏。”我觉得同样很有意思,也很有用。为什么?

 

因为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所以在古诗词的感悟和学习中,孩子们可以和古人进行思接千载的对话,进而拥有视通万里的精神视野。

 

在生命教育亟待提升的今天,我们看看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豁达,再学习古人上下求索、百折不挠的毅力,无疑是对孩子最好,也是最直接的生命教育。

 

就像苏轼他一生坎坷,但是他始终很超脱,从来没有颓废。他坦然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再看刘禹锡,他几经生死,但是依然本色不改,他在小茅屋里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们再看陆游,非常豪迈豪气的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在他失意闲居的时候,他依然初心不改,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诗词充满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古诗词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会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在孩子某一个特定的生命的节点,甚至于在他成人所遭遇的特定的生命困境之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爆发出一种巨大的精神能量,去瞬间地修复、唤醒,甚至于救赎孩子们的灵魂。


所以我甚至在想,如果那些轻生的孩子们他之前是热爱古诗词的,或许他们不会选择轻易地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会在困境中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把困难看作是生命对自己的考验,要么迎难而上,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么坦然放下,“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也许正是古诗词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的意义。


 2、古诗词本身也是最好的思维训练,热爱古诗词的孩子往往会更聪明  

 

我有一个研究生叫苏静,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学老师。当时我在中国教育报看到她的一个故事,很感动。她教的孩子都会写诗,两分钟可以做一首诗。


我很想认识这个小姑娘,后来我就把她招到我的门下,跟我读研究生。有一次她用诗作为题目,让孩子们进行现场的创作。她说的题目就是“诗”,有一个孩子两分钟不到就写出来了十六字令诗:


千古文化凝成汁。

苦吟诵,无畏人笑痴。

 

我很喜欢这一句叫“千古文化凝成汁”,我觉得这是对诗歌,对诗词最好的概括。

 

因为经典诗词,就像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诗人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众多的特征,更何况很多诗人本身还是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画家和音乐家。

 

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战场上炮火纷飞的场面;在读诗的过程中,你也可以看到那些画家和那种如诗如画的画面。

 

所以通过古诗词,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当下生活的全新的世界,是一门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融会贯通的一门综合的学问。


所以古人说诗无达诂,也就是说诗是没有一成不变的解释,因人而异。孩子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词进行学习和欣赏,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观点,并且提出问题,明辨是非,谈论古今,甚至于还可以效仿古人来进行创作。应该说这正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3、古诗词是最好的审美教育 

 

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会更优雅。古诗词的美好是不言而喻的,长期浸染在古诗之中的孩子,诗词回馈给他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们的孩子在诗情画意的流淌中,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的成长。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为什么会丧失那种敏锐的观察和精致的灵感呢?为什么他们的语言比较匮乏、举止比较粗俗呢?

 

其实跟他们缺少古诗词的滋润是有关系的。

在当下的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往往是最有欠缺的。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占据了,考级代替了艺术审美,孩子们几乎没有完整的时间去思考童年的秘密,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

 

而从小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他很容易找到自己情感上的知音,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体验美的心灵。

 

就像辛弃疾,一个伟大的诗人说的那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人和自然的之间的神奇的眷顾,正是通过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而产生的类似的情怀。

 

我们在读李白、王维、陶渊明等众多的诗人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相遇,所以经常诵读古诗词的孩子,他会有更敏锐的审美眼光,对自然美的发现和体验,对人情美的领会和感受,都会积淀成内在的修养。他们会从容举止、会优雅言谈。

 

就像在旅途之中,爱诗的孩子他会看到水天相接,水鸟飞翔。他首先想到的是那句名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好多鸟啊。

 

看到沙漠,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说好多沙子。

 

这就是审美能力的差异。所以诗歌和音乐、绘画、建筑的形式一样,它都在培养孩子一种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这样一种能力。




那么诗歌这么好,怎么让孩子去爱上诗歌呢?

 

其实我觉得,首先家长父母要自己喜欢古诗词,如果我们都是整天在刷手机  不管不问,孩子在学古诗词如诗如醉,这可能吗?这是可能只是一个想象中的情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是父母亲喜欢上,才来感染上孩子喜欢上。

 

所以,诗词的亲子学习和分享,是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的首要条件,而引导孩子背诵、赏析和创作,是让孩子爱上古诗词的三条有效途径。


 1、背诵  


背诵,背诵能够让孩子觉得古诗是很有趣。

因为古诗词量的积累很重要。我看到很多父母亲在家里,都是让孩子背一首、两首、三首、四首、五首。这个量的积累很重要


所以引导孩子背古诗词的方法,当然也很重要。如果你每天硬性的要求他,背固定数量的诗词,当然是有助于积累的。但是长期以往会引起他的反感,引起他的厌学的情绪,所以你可以用尝试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他背诵的积极性

 

比如说你可以设计闯关游戏、亲子背诵。比如爸爸妈妈说上句,孩子们说下一句;你也可以借助媒体,比如说父母亲跟孩子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化身场外嘉宾进行点评,借鉴里面可以操作的竞赛的模式。比如说飞花令,让孩子们一起来进行游戏,诗词的游戏会让孩子感受到诗词的乐趣。

 

此外你也可以像听英语那样“磨耳朵”。选择合适的经典诗词音频的资源,有规律地循环地播放,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背景音乐,不是刻意地听,就是他做事过程作为背景音乐,放给他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诗词的背诵和积累

 

总而言之,背诵是很重要的。

 

 2、赏析 


赏析,让孩子觉得古诗词很有料。因为赏析古诗词是让孩子深入走进诗人和作品的重要的环节。所以通常情况下的背诵、解释和默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析,每一首经典的古诗词都有它的丰富的内涵。

 

所以我们应该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孩子阅读诗人经历相关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感受诗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诗人和作品,而不是去直接指定

 

还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说在这首诗中,孩子有没有觉得有难以理解的地方啊?像刚刚我提到的苏静,我的学生,她当时在设计《春晓》这首诗的教学时候,她就提出了一组问题。

 

第一,这首《春晓》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第二,作者孟浩然的名字,为什么叫孟浩然?哪里来的?

 

第三,少年早慧,才华纵横的诗人,为什么终身没有当官?


然后,孟浩然的朋友圈里面,还有哪一些令人想象不到的唐朝的大咖;孟浩然的死,和哪一位著名的诗人直接相关呢?古诗中的“啼”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蕴含着作者怎么样的复杂的心绪呢?

 

所以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直接吊足了孩子学习诗词的胃口。一首诗学下来,孩子们的收获当然是满满的,也对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所以除了相关的图书,其实网上也有很多优质的诗词鉴赏的资源。这些有趣有料的实时讲解,会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和诗词的温度。

 

 3、创作  


创作,就是让孩子们写诗,让孩子们觉得古诗词很有用。所以这里的创作,我们一方面是指孩子们写作时,对诗词的活学活用;另一方面,也指孩子们可以尝试着模仿古人来完成自己的诗词创作

 

在平时的写作中,可以鼓励孩子们尝试将学过的古诗词化用集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我们成绩优异,表达喜悦的时候,你可以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和朋友们分离的时候,你可以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春天美景的时候,你可以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也可以诗人的精神化用其中,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比如说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写疫情中的那些逆行者的行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再比如说,前不久洪水灾情,你写抗洪救援的战士的时候,你可以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当孩子愿意用诗词跟世界产生连接,和他人产生共情的时候,其实他们就具备了一种自由表达的能力。

 

那么我们再说说诗词的创作。

其实模仿诗人完成创作最重要的并不是技法,而是孩子们对于诗词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的认同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情用于原创诗词的表达

 

大胆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训练。比如说我的学生苏静她有一个小学生,六年级的,写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我相信很多父母亲跟小朋友看了以后会很有同感。


一首叫《满江红•自嘲篇》的自我嘲讽。

为什么自嘲?因为他觉得毕业生太难了,所以在小学毕业之前他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

 

怒起红颜,凭母过,巴掌当空。

抬眼仰天一叹,壮怀无奈,

八千里路补习班,三千学生沉作业,吾未闲。

累白少年头,空悲切。

昨夜文尚未写,今日题亦未练。

朦胧中,遥想幼时雀跃。

见习题漫天飞,几多欢乐随梦去。

待从头收拾书包后,望校怯看。


所以你想想,像这样的诗歌对孩子来说,其实不仅仅是诗歌,其实也帮助孩子减压,孩子的很多压力,在这写完诗就没了,写完诗就消解了。

 

所以创作诗歌是具有很多特别的功能的。


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提笔成章,出口成诗。但是的确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随着诗词量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孩子们自然会形成对诗歌语言的天然的敏感,进行诗词创作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总而言之,孩子们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孩子们最美的年华,赋予他们一双诗意的翅膀,帮助他们在梦想的天空飞得更远,更坚强



 

最后我们跟大家谈一谈,家庭里的新教育晨诵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提倡新教育晨诵,我们也多次给大家展示过我们新教育的晨诵的教材。我主编了一套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诵本,每学期一册。


我们倡导的新教育的晨诵,它跟我们一般所谓的古诗词诵读还不一样。我们是以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为基础,采纳的中外和各种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创新的一门现代课程,它包含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清晰的知识框架,是可以从外到内进入孩子心里的一门综合课程。

 

在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晨诵应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中,我们专门为新教育的学校编写了一套《新教育晨诵》。这套新教育晨诵是从幼儿园开一直到高中每学期一本,每天一首诗歌,包括星期六、星期天也有。


为什么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有呢?就是为你们准备的,为父母亲准备的。


所以我们父母亲也完全可以用新教育晨诵的理念和方法,去引导孩子。


我们还专门做了一个教师和父母的指导手册,叫《让生命放声歌唱》,就是帮助父母亲能够理解我们新教育的晨诵理念。那么它的理念和方法,应该说是非常有特点的。

 

所以我觉得要抓住清晨的黄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清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到底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让儿童咀嚼生命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状态开始新的学习和探索?

 

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每个人又如何开始新的一天呢?我们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如何愉悦地迎接挑战呢?其实新教育人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2007年,我们在山西运城召开了新教育年会,正式地推出了新教育的“晨诵 午读 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在新教育学校全面推广。然后到2016年,我们正式地提出了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纲要,并且出版了刚刚我们提到的这套教材。

 

那么这套新教育的晨诵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统的晨诵。它强调的诗本身,它是以诗为中心的。而我们新教育晨诵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而然,我们一切关照的应该是人,关照的是生命的本身。所以我们按照新教育以人为本的,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个理念,做了很多尝试、调整,对过去的吟诵也做了很多改造。

 

所以无论是结合不同情景下的诵诗,还是对诗歌内容进行改编,应该说我们特别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所以在我们的晨诵对孩子来说,它不是强制的灌输,而是可以和诗歌产生共鸣的。以真实的体会去理解诗歌中的这样一种感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