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对话录与形式论(1)

柏拉图的对话录与形式论(1)

00:00
08:56
——许多西方哲学家的理论根植于柏拉图的著作之上。

人们可能会争论谁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画家,也可能会争论谁是最伟大的雕刻家、作家、诗人,以及其他艺术家。但是,如果问到谁撰写了最精彩的对话录,就不存在任何争议,因为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在这方面无可匹敌。
确实有一小部分哲学家曾经尝试过写对话录,其中一些对话录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但是柏拉图的对话录无可匹敌。他能够创作完美的对话录,这很可能正是他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显然,从出身来看,柏拉图应该有另一种人生。或许柏拉图本应从政,或者说至少会成为公众人物。据说,他父亲阿里斯顿是雅典最后一任国王的后裔,母亲克里提俄涅是雅典政治家梭伦的亲戚。父亲过世后,母亲嫁给了伯里克利的一位朋友。柏拉图有着贵族血统,家人享有优越的社会关系,家庭也很富有。有资料称,柏拉图的导师苏格拉底受到不公行刑后,柏拉图从此便不在公众场合露面,潜心研究哲学。我们都知道柏拉图和他的一些亲属以及同伴都是忠实的反民主党成员。三十人僭主集团没落之后,雅典不再推崇反民主情绪。因此,柏拉图从政治生活中隐退也可能是因为人们没机会支持他的政治倾向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早期生活

关于柏拉图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他很可能参过军,在雅典对抗斯巴达的战争中当过铁骑兵。很难想象他骑马奋战的情形,不过,有一点值得铭记,“柏拉图”只是他的昵称,意为“宽阔的”——这里指的是他宽阔的肩膀。所以说,他很可能真的是个勇士。他的真名是阿里斯托克勒。然而,由于一直以来都在用昵称“柏拉图”,因此这个词也替代了他的真名阿里斯托克勒。
我们知道,柏拉图很可能去过埃及,他也一定去过锡拉库扎。塞内卡人称他晚年时期因四处旅行生了病。但是,究竟是不是那次生病导致他去世还存在争议——这似乎不大可能。我们还知道,他和其他几个人于公元前385年创建了学园,并被公认为是第一所大学。但是,那个学园很可能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并不一样。有研究资料称,那个所谓的“学园”事实上是柏拉图住所的名称。很可能是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接收了少量学生,对他们进行私人教学。至于柏拉图是否真的在那里讲过课,我们并不清楚——在学园学习长达20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在谈及柏拉图的观点时,只提到了对话,并没有涉及讲座或者讨论。不管怎样,从各方面来讲,他那个地方都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一样,甚至有别于中古时期的大学。然而,该学园历时久远,存续了900年。后来,极力推崇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认为它属于异教徒机构,下令永久关闭了学园。
有关柏拉图的生平的可靠资料非常少,所幸我们能找到他写过的所有对话。对话录通常分为至少三个阶段,但是究竟按什么顺序排列仍然存在争议。苏格拉底在大部分对话中都是主人公。据说,所谓的“早期对话录”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不过到了中后期,苏格拉底其实成了柏拉图的代言人。尽管如此,苏格拉底显然对柏拉图产生了深远影响。柏拉图的很多深刻见解都旨在解决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或者说至少是由苏格拉底自身兴趣引发的问题。

界定德性

早期的对话录中记载了苏格拉底探索德性定义的过程,因为他认为,要想采取正义的行为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正义。值得注意的是,苏格拉底最终也没找到合适的定义。很可能柏拉图在中后期著作中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就是这个。其他难题与该难题紧密关联,或许也激发了柏拉图的思考。接下来,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对一般术语“蓝色”的使用。
虽然我们已经在使用“蓝色”这个词了,但是既然我们不能确定究竟什么是蓝色,又是怎样学会运用这个词的呢?我们眼中的一切蓝色与寒冷的、凄苦的,或是微弱的感觉相关。首先得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会运用“蓝色”这个词的呢?
拿已知的蓝色事物来举例,比如我知道我的衬衫是蓝色的。很显然,我们周围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件蓝色的衬衫会一遍又一遍地被洗,它会慢慢褪色,很快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蓝了。我也可能无心把蓝色衬衫和别的什么容易褪色的东西一起洗了,假定那件东西是橙黄色的。这样一来,我那件褪色的衬衫就不再是蓝色了。很可惜的是,久而久之,它连件衬衫都算不上了,而是会像其他东西一样归于尘土。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随着衬衫不断褪色,我们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证明它不像之前那么蓝了呢?衬衫破了之后,看着越来越不像是件衬衫(很可能更像块破布)时,我们又依据什么标准说明它已经不能算是件衬衫了呢?似乎需要某种亘古不变的准则来解释上述判断。但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什么才能充当这样的准则呢?
其次,似乎已知的命题永远都不可能出错。观点当然会发生变化,风行一时的事物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知识是可能的,那么知识对象本身一定是亘古不变的。如果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是确定的,那么它永远都保持不变。比如,“二加二等于四”“三角形有三条边”“单身汉指的是未婚男青年”……所有这些命题都是对的,到了明天也不可能变成错的。柏拉图认为,知识超越于这个变幻无常的不完美世界之上。怎么会是这样呢?既然我们周围的一切时刻都处在变化中,那么有什么能够保证知识是固定不变的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