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禅
真经与净土
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的第二年,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历尽千辛万苦抵达印度,入住摩揭陀王国(Magadha)的那烂陀寺(Nālandā,梵语,以下无另注者皆同)。这座恒河以南的寺庙是佛教的最高学府,高僧云集,学科齐全,师生人数常达万众。年轻的玄奘以此为据点访师参学,誉满印度僧俗两界以后,才带着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回到祖国。
开明的太宗皇帝隆重地接待了他,尽管玄奘出国违反了他的禁令。帝国政府还为法师的译经活动提供了种种方便和大力支持。作为在印度被尊为“大乘天”和“解脱天”的得道高僧,玄奘译出的当然都是真经。他和弟子窥基共同创立的法相宗唯识论,在他看来当然也是真理。
然而怎么样呢?
没过多久就被忘得一干二净。
被遗忘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那一套理论实在太专业也太难懂。仅仅阿赖耶识(Alayavijnāna)这样一个根本无法意译的名词,便足以吓退许多人。就连“外境非有,内识非无”这样最浅显的道理,对芸芸众生也是丈二和尚,更不用说高等数学般的论证过程。何况就算弄懂“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又能如何?能立地成佛么?不能。
那就不学也罢。
“无后为大”不是这个意思呀?易老师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赵亦伟 回复 @1854505uefb: 你恐怕还得再读一读书
阿弥陀佛,阿不读阿,读屙
让让让让 回复 @菠萝菠萝谜: 应读“阿姨的阿"a!
大宅门里的七爷下地就是在笑的
佛祖已经猜到目前状态了,所以劝大家戒色,
好像之前录的没了,这是新录的,这个总感觉没有之前那个好听
文稿只有一小部分吗?怎么看不到剩余部分?
五噚之下 回复 @旭日朗月: VIP帐号可以看
印度不是在南边吗 跑西域干嘛去
唐朝,万国来朝,民族大融合。
把禅宗兴起放到当时世界宗教的大背景下,非常好的视角。
用别的国家和宗教一铺垫,禅宗就讲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