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巴格达
巴格达与泰西封只有一步之遥。
泰西封是波斯萨珊王朝的故都,巴格达则原本是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一个村落,距离泰西封只有32公里。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al-Mansur)把它定为新都,而且像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隋炀帝营建洛阳一样,亲自选址并亲自监工,当然不会是心血来潮。
事实上“巴格达”这个名字很可能来自波斯语,意思是“真主的恩赐”。建成之后的正式名称则是麦地那·萨拉姆(Madinah al-Salaam),意思是和平之城。显然,这就意味着帝国将来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放弃地中海,转而依靠波斯的传统,寻求波斯的支持。难怪阿巴斯人要把自己的政权称为道莱(Dawla)了,他们开创的确实是一个新纪元。
新,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王朝在曼苏尔和他以后都“一国两府”。哈里发是宗教领袖和国家元首,行政事务和大权则交给名曰维齐尔(Wazīr)的宰相或首席大臣。他们通常由波斯人担任,权力大到不但理所当然地主持国务会议,而且可以任命和罢免行省总督。基督徒和犹太人也被委以大臣和顾问的要职,阿巴斯王朝变成了联合政府领导的多民族帝国。
这就与定都大马士革的伍麦叶风格迥异。伍麦叶王室是不相信非阿拉伯人的,他们也不会把国家事务假手他人,对其他民族的文明更不感兴趣。这个从麦地那乌玛到哈里发国家一路上升的家族,更像隋唐初年的关陇集团。他们的“关中本位”政策就是依靠阿拉伯人,尤其是阿拉伯武士。
阿巴斯王朝却显得开放和宽容,各色人等都能在这个帝国如鱼得水。这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作为旧政权的颠覆者和过去的少数派,他们既不能依靠伍麦叶的人,自己又没有执政能力,只好就地取材使用波斯官员和波斯官制。何况阿巴斯人造反起义时得到了什叶派、基督徒、犹太人和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的支持,胜利之后总要以德报德。
结果,政权的性质就变了。
听到这渐渐的发现,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什么样的文化,而这一切,早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已注定。中国人就是务实和繁衍。所以我们存在了下来。外国人就是自由和多样。所以他们消失了。感觉我们的文明有种苦行僧的样子。一直在咬着牙坚持。
一个王朝之兴,在于奋发图强,恪尽职守。一个王朝之败,在于骄奢淫逸,好逸恶劳。
和平之城…还真是讽刺啊
我是易中天粉丝,但我还是要说这部分文不对题,是败笔!
一个学中文的写历史,就把历史写的妙笔生花!美文、美思!又一个司马迁,又一部史记!
讲伊斯兰教比讲基督徒详细,接下来讲中国佛教更详细
哈利法
我真的一点也不相信,这是易中天老师写的东西。
听友245444557 回复 @13777508opb: 已经有太多的帝王将相兴亡史那样的历史了,这种有深度的历史你不觉得更有意义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