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君子对于食物是不需要过度奢华,不需要吃得太饱的,不需要在吃上有过多的追求;居无求安,居住的地方不需要太过于安逸,不需要过于享受。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志于学的一种态度。为什么君子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呢?因为心中有志向,这个志向就是学习。当他们一心投入在学习当中时,就会忽略了吃住,达到废寝忘食的一种状态。
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话,第一句是形容颜回好学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赞美颜回的话语。颜回一心志于学就是这样的态度,一碗饭一瓢水,居住在陋巷,别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堪忧,可是颜回却不改其乐,依然是乐在其中,这是古人志于学的态度。另外一句话是孔夫子形容自己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粗茶淡饭,弯曲手臂枕在头下就可以睡眠,并且乐在其中。这都是形容古之圣贤乐而忘忧、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
如果我们一心是志于学的,志于修行的,我们就会忽略很多东西,不再计较自己吃什么,不再计较自己穿什么,不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再和人争论是非,不再和他人争长短、高下、对错。因为我们满心都是志于学,都是志于向道的。我们沉浸在自己学习的状态之中,就会乐在其中,从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古之圣贤的学问都是引导我们向内求,修养自己德行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只要是志于学的人在世俗之人看来生活多数都很清贫,没有那么多的物欲享受,甚至一无所有,可是这些人却在传播道法,传播圣贤的文化。他们通过内在的修养和德行,自然可以获取外在的名利功德,并不需要向外追逐。由于一心志于学,一心向道,名利功德自然而然就被吸引到自己身边。吸引到身边之时,也并没有在意,能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很坦然地过着自己当下的生活。
这句重点在于志于学的态度。如果每天还有那么多的是非计较,还有那么多享乐的欲望,就是因为志于学的态度还不够坚决,志于道的信心还不坚定,所以每天就会被过多的欲望牵绊着。今天吃得不舒服,今天穿得不够漂亮,今天谁说一句话让我不高兴了,今天又开始懒惰了,今天没有努力去学习,今天没有去精进,这都是因为志于学的态度还不够坚决。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想体会这种内在的喜悦,不光要学还要习,要不停地在人生当中去求证、去证悟,去体察万物的发展规律,这个时候才能乐在其中。
白不白话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利益了多少人,帮忙了多少人,帮忙了多少家庭~授业解惑!
食,不是吃、吃的!食,只带分配制度。看看馁耕食那章吧! 论语不是用垃圾白话来解释的!
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觉得穿的住的可俭朴,如果废寝忘食,影响到健康,是否属于有乐好乐,心不得其正呢?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是不是不孝的表现呢?
虚空济 回复 @听其心: 健康不是向外求的,自己心中不觉得是问题,可能就没有问题,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想来的。虚空济的人搜常年吃素,日中一食,每天休息几个小时,身体一样很健康
乐在其中。
感恩老师的讲解,学以致用。
讲的真好
无求,不是现代白话文的“没有要求”的垃圾意思! 这里的无求,不是不要,是不超越自己现实条件的过分贪求。而且,这也不是独立的一句,后边紧跟着有“敏淤事而慎淤言”的。
感恩老师!
感恩感恩,明白了温良恭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