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
咱们要讲的依然是坛经的第七品《机缘品》。前面几讲咱们讲了慧能大师和法达之间的对话,这个对话篇幅比较长,因此呢我们多用了几讲。接着法达登场的是一位非常特别,非常有名的僧人。当然这是后来,这位僧人叫智通。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馀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僧智通,僧人智通,是寿州,也就是今天大致相当于安徽淮南那一带的,安丰人。他最早是研习《楞伽经》的,读了大概有千余遍,千来遍,但是依然不理解什么是“三身四智”。“身”就是身体的身,“智”就是智慧的智。那么他来礼拜慧能大师,希望能够向他开示这个“三身四智”到底是指什么?“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那么在听众朋友们一下子就清楚了“三身”就是指我们以前讲过,而且多次提到过的法身、报身、化身,这就叫三身。慧能大师是怎么来开示这三身的?慧能大师讲,三身,就是清净法身,这是你的本性;圆满报身,就是你的智慧;千百亿化身,就是你的行为,日常的修行行为。“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如果离开了本性来说三身,这就是什么,就是“有身无智”。“有身无智”的意思,怎么来理解呢?按照禅宗的学说,离开了人的自我的本性,所有的都是虚妄的。
四智是离不开本性,如果你离开了本性,去说三身,那么这就没有什么意义。因此说“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如果你觉悟到三身,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它都是从你的本性当中产生的,不是说这三个身有什么不同,它是都是产生于你的本性的。因此你对这三个身不能执着分别它们。如果你悟出了这一点,就叫“四智菩提”,你就有这样的一个智慧。
然后这里就讲到了“四智”。四智这个学说比较复杂。最简单的说法,世人有八识,这是唯识宗、法相宗的说法。八识里边可以转出四智,当然这个转呢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学说。哪四智呢?大圆静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里咱们就不在这展开了。“听吾偈”,慧能大师接着又念出了一个偈语,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这个偈语当中非常有名的就是“超然登佛地”,还有“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不要学那些好像看来整天忙着去追求的人,他们只不过是整天地在口里说着菩提而已,他们是没有真正的菩提智慧的。
智通接着又请求道:“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四智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四智。智通又向慧能大师请教,四智的学说。“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大师讲,你既然已经理解了什么是三身,你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四智,何必还要问呢。如果离开了三身,去谈四智,这个就叫有智无身。这样的有智还是无智。
“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五八六七果因转,这是法相、唯识的学说了。什么叫五呢?就是指我们非常熟悉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系统,对色、身、香、味、触,能够生发出五种识,梵文叫XX。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这种对应,听众朋友们一定很熟悉,因为这个是鉴于《心经》的,对不对?咱们读过心经,或者能背诵心经的朋友,一定会想起“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对不对?有这么一句。那么这个眼、耳、鼻、舌、身五种官能系统,对,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会生出五种识。这是五。
“八”是指第八识,也就是唯识宗里边非常重要的阿赖耶识。“六”是指第六识也就是意识。“七”是指第七识,就末那识。这里边就非常繁琐,这个学说。第五识和第八识属于果,第六识第七识属于因。前五识也就是五和第八识也就是八。要到成佛的时候才能转为所作智和大圆静智,这个也叫果上转。而第六识和第七识在成佛以前就可以转为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所以叫因中转。这个叫五八六七果因转。咱们也就不进一步详细地为听众朋友们做解说了。
念完了偈子以后,“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他马上就对三身四智顿悟,于是呢他也做了一个偈子,“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等于是把前面慧能大师的开悟做了一个概括,来作为自己的偈子。
我前面讲到这位智通禅师后来还很有名,因为他的名字在《景德传灯录》这一部非常重要的禅门典籍当中。智通还曾经礼敬过归宗智常,他去向归宗智常求法。有一天傍晚,智通突然大喊大叫,我觉悟了,我已大悟。第二天归宗智常法师就问他,你悟了什么?智通回答:“师姑天然是女人作。”你看这就是禅宗的这种机缘和话头。他的回答,如果对禅宗不是很了解的人,听来觉得莫名其妙,师姑,也就是这些女居士,她天然就是女人做的。师姑当然是女人做的了。“智常许之”,智常一听,很赞许,你确实悟了。
智通后来是到了五台山的,而且他自称自己为佛,叫大禅佛。伟大的大,禅宗的禅,佛祖的佛。他在圆寂前有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气魄极大,叫什么呢?“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因此作为智通在禅宗史上还相当的有名。
好。慧能大师和僧智通的对话,咱们就讲述到这里。今天这一讲到这里结束,感谢您的垂听。咱们下一讲,再见。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而不是说看见或发现五蕴皆空,是因为心如果不再前念后念相续不断变得像平静的水面,水面就会照见物境真相,这时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一切皆空。佛陀并不是说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而是真空妙有,即真实情况是空却美妙或玄妙的产生了有,我们普通人只能起念而做不到无念,就像水面波涛汹涌是不可能照清真相的,所以没有甚深定境,慧就不能生起也就发现不了实相。
希望老师什么时候能开唯识论的精读课
三身四智
🌹
文稿错误极其恶劣,严重误导听众!
请问老师这个“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到底暗藏着什么机锋呢?
贾秉治 回复 @nb8el8cuygcfc2494o24: 这个禅机,我个人的一种理解是"原来道法是寻常"。拙见,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