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一、samādhi与dhyāna
“善修三昧三摩钵底”,三昧的梵文是samādhi。这个词是三个音节,三昧就是前两个音节samā的音译。如果三个音节都音译,在佛教译得最多的就是三摩地。samādhi意译就是修行入定的定。
上一讲讲的六定的定是dhyāna,音译为禅那,简称禅。这个词更多的时候不是译作定,而是译作禅。samādhi更多的时候是译作定。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当中就有dhyānasamādhi这样的复合词,就译作禅和定。
注意:禅和定的修行是外道、小乘和大乘的共法,外道、小乘和大乘都修禅和定,只是指导的见地不同,因此所得结果也不同。
二、四禅八定
从禅和定作为修行的方法和手段,这个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解释,禅和定都是指心念的专注的修行,以及修行所得到的那种不散乱的状态。
四禅八定的四禅是指色界的四禅,八定指的是色界的四禅,再加上比色界四禅高的无色界的四定,合称八定。因此四禅八定不是在四禅之外,还有八定,而是八定涵盖四禅。
dhyāna这个禅和samādhi这个定有什么区别?第一,dhyāna比samādhi覆盖的范围要小。第二,dhyāna是samādhi的低层次。
三、samādhi与samāpatti的区别
三摩钵底是梵文词samāpatti的音译,意译还是定。samādhi的定与samāpatti的定有什么区别?色界的四禅就是色界的定,与无色界的定,都可以用samādhi来表示。但是如果只表示无色界的定,就可以用samāpatti。还有外道的无想定和小乘的灭尽定,可以用samādhi,但更多的时候用的是samāpatti。samādhi依然是涵盖最广的定,而samādhi的高层次就是samāpatti。
“善修三昧三摩钵底”就是要很好地利用修行定,就是修samādhi和samāpatti,以这样的方法为重要的手段,使得能够一步步地转变为更清净。大家要知道从加行位开始,修定就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内容。
四、“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为胜乐,如凡修者之所分别,外道执我见有我相,及实求那而生取著”
声闻、缘觉和外道的修行会带来喜乐,修大乘法的人不应该贪著。“如凡修者”的凡在梵文里对应的是两个词,是愚夫和外道。愚夫梵文bāla,指的就是小乘、二乘。二乘与外道落入了他们修行的境界之中。小乘的灭尽定,外道的无想定,都会给修行者带来非常清静的感受,没有烦恼,没有痛苦,好像是解脱了,但是从大乘佛法来说,不是真解脱。
“外道执我见有我相,及实求那而生取著”,为什么说外道不是真解脱?因为外道还执著着我,我梵文是ātman,就是那个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比如认为生死轮回中,那个永恒不变的轮回的主体,这就是我。“我相”对应的梵文是所见之相,就是见心外事物的相,梵文是lakṣaṇa,近义词就是前面讲的nimitta,这两个词都表示凡夫所见到的心外的事物的相。因此,外道还是执著着心外有事物的。
“求那”是梵文guṇa的音译,意译是功德,就是做好事有功德那个功德。“实求那”就是以功德为真实有。所以说为什么外道不是真解脱?因为外道还执著着真实的功德利益。
五、十二缘起的两个道理
“二乘见有无明缘行”,说小乘、二乘为什么不是真解脱?因为二乘执著着虚妄的无明缘行的十二缘起。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缘起讲了两个重要道理。第一,生死轮回起源于无明,因为十二缘起是以无明打头。第二,生死轮回只是缘起过程,中间没有贯穿于生死轮回始终的,那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精神主体,在初时教法当中就叫做人无我。
在《金刚经导读》课程当中的《心经》导读部分,讲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时,对十二缘起做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大家可以去听一听。小乘佛教讲十二缘起,而大乘佛教认为十二缘起也是虚妄,这就是小乘执著于虚妄的无明缘行的十二缘起。
六、性空和空性法义不同
“于性空中乱想分别”,这个性空梵文原本是śūnyatā,实际上是空性,不是性空。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性空与空性的用法是混乱的,很多学者分不清性空与空性的区别。在《金刚经导读》课程当中有一讲,专门讲性空与空性的区别,大家可以去听一听。
什么是空性?凡夫境界是以从来、压根就没有存在过为其基本特征,比如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了似毛的影,可凡夫非把这影误执为心外的毛,这个毛其实从来、压根就没有存在过,这个毛的基本特征就是空性,这在佛陀的二时教法当中就叫做法无我。
小乘不能生起空性的见解,因为只能证人无我,还没有证法无我。还执著于分别、能所分离,认为心外的毛还是存在的。小乘认为,虽然轮回中没有精神主体的我,但轮回以及轮回的世界还是存在的,因而小乘还是落入了能相与所相的二边见。
正因为上面讨论的外道跟小乘的种种见解,所以说小乘和外道的修行境界不是真解脱,修行大乘佛法的众生是不能够贪著的。
京东、淘宝,有售。
听友255190442 回复 @于晓非_:
禅定只是工具,不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共,佛法最大的不共是无生法义。大过年的于老师也在法布施没休息,给于老师拜年啦,于老师过年好
于晓非_ 回复 @琉璃藏: 新春吉祥!
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性空与空性的用法是混乱的,很多学者分不清性空与空性的区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西真有 回复 @斯瓦哈: 2500年前释迦佛示现在舍卫城说法,说舍卫城10万众,有1/3听说过并见过佛,有1/3只听说过没见过,另有1/3既没听过也没见过,何故?福报不同。 你我现在喜马拉雅听于老师正法宣流是多大的福呀,阿弥陀佛吧!!!
为什么说小乘的灭尽定,外道的无想定,都会给修行者带来非 常清静的感受,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但却并不是真解脱呢?
虚空华 回复 @无明凡夫: 如同醉酒,醉的状态下确实是没有痛苦的,但醉的人迟早还会酒醒。灭尽,无想定也总有一天会出定,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证的涅槃,定境其实也是假的,误以为进入一个真实的涅槃境界,那就一定会有误以为出离一个真实涅槃的那一天,因此不能究竟解脱。
敬请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Zj4_fwlA8Mhju8ZxJBptYg
听友229314313 回复 @于晓非_: 于老师您好
瑜伽和佛教的关系?
虚空华 回复 @空谷幽兰_44: 瑜伽,梵文是yoga,直白的意译就是“相应”,“勾上”。瑜伽不是佛法和外道的不共法,外道也修瑜伽,外道也修相应,和谁相应?外道修和他们信仰的“大神”相应,和他们希望解救他们的神“勾上”,就以为可以获得解脱,获得外道认为的涅槃。而佛法修的瑜伽,是和谁勾上?和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和真如相应!这也是“瑜伽行派”修行的真实写照。如何和真如相应?善知二无我,能够破增益,以正见指导,进而要发起菩提心,发起佛一样的无量悲心,就可以和如来相应,就可以和真如yoga
感恩老师把难懂的佛教讲的如此通俗易懂。但还有疑惑十二缘起的行缘识和五蕴的行,识有区别吗?顶礼于老师入群能细致讨论吗?
于晓非_ 回复 @慧芳luc: 入群讨论
外道的无想定只是暂时压制前六识不起,小乘灭尽定只是暂时压制前七识不起,他们并不知道阿赖耶识,心识里还有染污种子没有转,早晚染污种子还会现行,因此不是大乘所说的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转所依识,转识成智,转染成净的大涅般。
小乘和外道的修行不是真解脱, 修行大乘佛法的众生, 是不能贪着小乘和外道的种种见解!
白玛若巴 回复 @白玛若巴: 重读本课,以及心经导读,深入浅出,顶礼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