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8】三自性

【1-03-18】三自性

00:00
17:16

内容提要

一、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于诸有中受上妙生


“诸有”的“有”,梵文是bhava,基本含义就是存在,在这里表示生死轮回。佛法的究竟意义上讲,轮回如梦,梦醒解脱。但从方便说,未醒之前如梦的生死轮回,对凡夫而言还是感受真切的。


上妙就是很好的在六道轮回当中,天、阿修罗、人被称为三善道,就是很好的、上妙。畜生、饿鬼、地狱被称为三恶道,当然就不好,就不妙。


修行这个大乘法,就可以在未来的如梦如幻的六道轮回中能够获得三善道的受生。修这个大乘法,虽还未彻底解脱,但是已经可以不受生三恶道了。当然这里除了发愿受生恶道去度化众生这种情形,有很多菩萨发愿,我就要下地狱,我就要到饿鬼中去度化众生。

二、楞伽王,此大乘行破无明翳,灭识波浪,不堕外道诸邪行中


这个大乘的修行,能除翳病,能灭识浪,不堕入外道修行的所依。能除翳病就是清净种子不断地替换杂染种子,逐渐地没有了ābhāsa的显现,就是除翳病


识浪这个识,按照识的八分法就是前六识,按三分法就是意识。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是显现与分别。分别就是把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误以为心外的毛的这个误以为,这个错误认识。意识就是这个分别的功能。


《楞伽经》把阿赖耶识比喻成大海,把意识比喻成海浪。灭识浪就是坚决地对ābhāsa的显现不起这个分别,以至于最后没有ābhāsa的显现了,就更不可能生起分别了,这就是灭识浪。除翳病灭识浪,这就是初地到七地的菩萨的修行,能做这样的修行,就不可能再堕入外道修行的所依了。

三、楞伽王,外道行者执著于我,作诸异论,不能演说离执著见识性二义


外道的修行者执著于我,生出了与佛陀不同的观点。所以说外道修行的所依就是这个我,这个我执,我执包括人我执和法我执两种。佛法讲的是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叫二无我。


外道执著于我,因此就不能够演说出,远离我执的见解的那个识和自性这两个法义。这里的识就是唯识的识,就是阿赖耶识,按照识的八分法也叫做八识。这里的”,梵文是svabhāva,一般翻译为自性。这里讲自性就是三时教法的三自性。三时教法是由四个主要的道理支撑起来的,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无我。佛法讲八识和三自性这样的法义,目的就是让凡夫远离我执,证二无我。

四、三自性


第一个自性parikalpita-svabhāva,实叉难陀译为妄计自性,玄奘法师译为遍计所执自性。


第二个自性paratantra-svabhāva,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玄奘法师译为依他起自性。


第三个自性parinipanna-svabhāva,实叉难陀译作圆成自性,玄奘法师译为圆成实自性。

1、自性(svabhāva


在佛教里这个自性就等同于存在,存在就是有自性,无自性就是不存在,不存在着无自性的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


佛陀二时教法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重点在于破增益。对于补损减,对于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只是遮诠表达并不直陈。所以在二时教法里的标志性的表达是无自性,梵文是nisvabhāva。二时教法讲无自性,就是讲凡夫境界的一切法,从物质到精神都是无自性,就是都不存在,这就是破增益。


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不能混讲。三时教法由于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因此在三时教法里讲三个自性就是三种存在。

2、遍计所执自性


就是遍计所执的存在。这是凡夫误以为的心外的存在,就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显现了似毛的影,而无明凡夫非执为心外的毛,这个毛就是遍计所执自性。


遍计所执的梵文是kalpita,意思就是分别。分别就是凡夫的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kalpita就是所执,就是把心内的影误执为心外的毛,执为心外就叫所执。


遍计所执的梵文是parikalpita,前缀pari是普遍的意思,玄奘法师译为遍。就是这个分别、这个所执是普遍的。谁的分别是普遍的?意识!这个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的这个意识的分别是普遍的。


因此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认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仅仅从凡夫认为它存在,姑且把它叫作自性。

3、圆成实自性


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真如。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在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的三时教法中,表诠、直陈,给它起名真如、如来藏心,还有圆成实自性,这是圣者认为的真实存在,但凡夫见不到。大家注意,这是在事上定义圆成实自性。


在有的经典里是在理上定义圆成实自性。就是遍计所执自性根本不存在这个道理,是圆成实自性,这是对圆成实自性的一种遮诠定义。大家注意,在理上的定义是方便说,事上的定义才是究竟说。《楞伽经》对圆成实自性的表述是事上的,不是理上的。《楞伽经》后边的经文对圆成实自性的定义是,圣者的自证圣智所行真如。


遍计所执自性和圆成实自性正好相反。遍计所执自性是凡夫认为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圆成实自性是圣者认为的真实存在,而凡夫见不到。遍计所执自性就是那个毛,圆成实自性就是真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玛若巴

    圣者证悟的真实性, 真如、如来藏心, 就是圆成实自性, 这是究竟说!

    白玛若巴 回复 @白玛若巴: 重读,笔记改版, 于老师的课, 把难懂的清晰化, 复杂的条理化, 多听几遍感受更深! 感恩于老师。

  • 于晓非_

  • nihua0

    相对于其他宗教,佛法如此晦涩复杂,劳动人民特别是古代劳动人民,哪有这个时间和机会去系统学习理解,如果不是转化成了祭祀求利和心灵鸡汤,佛教早已死亡。

    于晓非_ 回复 @nihua0: 佛教有念诵阿弥陀佛名号的净土法门,适合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的学习与修行。如果佛教转化为祭祀求利和心灵鸡汤,那就等同于佛教的死亡。

  • 斯瓦哈

    三时的讲自性和二时的自性有什么区别?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是不存在的,不就是凡夫境界吗?我们能看到吗

    晶晶_g9m 回复 @斯瓦哈: 自性,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存在的。存在必须有自性。因此,无论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讲的自性,都是指真实的存在。二时教法立足于凡夫境界,凡夫境界一切法无自性,要得出这个全称判断,其实是需要认识论转向的。认识论转向后,就为学习三时教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因为认识论转向后,就完成凡夫境界破增益了,没有能取和所取,只有知觉感知。这个知觉感知怎么回事?三时教法里讲了,是佛及登地菩萨这些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虚妄分别。三时教法就可以讲自性,讲真存在。三自性,不是说有三种存在。遍计所执自性是执著以为有而实际根本就没有;依他起自性是阿赖耶识,需要转识成智;真正存在的是圆成实自性——真如。

  • 千幻流光_hc

    既然在圣者看来,遍计所执自性是不存在的毛,那为什么还得安立这个从来不存在的毛为圣者能见的三自性之一?

    靈智妙覺 回复 @千幻流光_hc: 佛陀安立各种名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凡夫说法,这是基本理由。 安立遍计所执自性这个名言,就是为了解构凡夫执著地误以为存在的世间万法。 佛陀告诉我们凡夫,凡夫误以为真实无比的一切,只是心的显现,是凡夫虚妄分别的错觉上误以为有。

  • 海客_谈瀛洲

    课程里已经反复地强调过,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不能混讲,为什么?那是不是也不能一起学了?

    晶晶_g9m 回复 @海客_谈瀛洲: 因为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讲法的立足点不同,这就导致即使是相同名言,在不同教法中的法义也往往是不同的。所以绝对不能混讲,否则讲的人讲不明白,听的人更是混乱。同时学是没有问题的,但要谨记两套教法立足点的区别。

  • 听友197666031

    于老师您好,如何证明大乘经典是源自释迦牟尼的说法,而不是后人编的?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197666031: 这样极具震感性、颠覆性的理论,这种解构性超越一切思想家的理论,不是佛说,谁还能说?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后人”编的,这“后人”也得是佛。

  • smartniu

    学了大乘佛法不堕恶趣,发愿让更多人听闻信受真实大乘佛法。

    于晓非_ 回复 @smartniu:

  • 听友318361653

    于老师,听了您的金刚经导读和椤伽经导读,太想听您讲无量寿经,以正众师所讲之不清,以正众修者之模糊迷茫。如是,您救渡了多少净土修行者啊。我觉得只有您能讲清楚教理。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318361653: 会讲《无量寿经》的

  • 乡村古刹

    佛陀道出的重大利好:“修这个大乘法,虽还未彻底解脱,但是已经可以不受生三恶道了。”

    乡村古刹 回复 @乡村古刹: “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于诸有中受上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