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一课——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00:00
22:06

大家好,我是刘雪枫,欢迎收听我的《治愈系贝多芬速成小课》


今天是第一课,我们从贝多芬音乐创作史同时也是西方音乐史的一部里程碑作品谈起,这就是贝多芬千古不朽的《英雄交响曲》,全称是《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现在这部交响曲的地位已经不仅是贝多芬生前最钟爱的交响曲了,它也是当今乐坛无论是指挥家还是乐团乃至听众最喜爱的交响曲,曾经有过很多音乐杂志及电台搞过问卷,对象既有专业人士也有黎民大众,结果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要么稳拔头筹,要么名列前茅。而且音乐会演奏和录音的频率也长期居高不下。

这首交响曲无论是背景故事,还是音乐的内容及形式,都是非常“贝多芬化”的,所以他完全称得上是贝多芬作品的第一“代表作”,同时,它也毫无疑问是贝多芬作品中最具治愈效果的作品,这种治愈,不仅对贝多芬,也对所有的听众,当然对时代,对社会,对世界,也都具有治愈的意义。也因此,我们的《治愈系贝多芬速成小课》便从这部交响曲开始。


首先,要想比较深度地了解这首交响曲,就一定要听听它背后的故事,或者说从它的“更名风波”开始。当贝多芬结识了法国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后,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精神,并被法国人的伟大气魄所感染,在这位法国大使的鼓励下,他打算谱写一部新的作品,来表达他对法国大革命精神的敬仰和对革命领袖拿破仑的崇拜,所以提前把这部作品定名为《波拿巴交响曲》,还在总谱封面写上“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交响曲以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为核心,从中倾注了贝多芬追求民主、向往自由、赞颂英雄的全部热情。可是,贝多芬还是太“天真”了,当他完成这部交响曲之后,共和国的执政官拿破仑便恢复了帝制,他自己当起了皇帝。贝多芬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拿破仑背叛了神圣伟大的事业,玷污了革命的理想。真性情的贝多芬愤怒喊道:他原来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他不仅撕掉原来的总谱封面,而且立即将这首《波拿巴交响曲》改名“英雄交响曲”,以表示他与拿破仑的决裂。从此,音乐史上便留下这首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伟大交响曲和它身后的故事。

我们今天来聆听和欣赏这首交响曲,当然大可不必去顾及它本身的政治意义,而是把它作为一种“治愈”的音乐,与我们当下的生命状态发生关联,同时我们也通过音乐的精神抚慰过程,进行一次人文素养方面的“补课”,了解一些经典,增长一点知识,丰富一番心灵。


首先,我们给《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设定三个“关键词”第一个词便是“突破”。在这首《英雄交响曲》之前,也就是第一和第二交响曲中,贝多芬仍在跟随前辈海顿和莫扎特的脚步,音乐依然讲求一种古典主义的美感,格式规范严谨,充满诗情画意,所追求的还是一种悠然的境界,任何不和谐的声音都靠边儿站。可是在《英雄交响曲》中,竟然一下子出现颠覆性状态,从结构到内容,从格式到配器手法,无处不产生咄咄逼人的冲击,音符竟然可以“耍脾气”了,更丰富更恣意的情绪都可以淋漓尽致地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逻辑”。贝多芬与生俱来的那种“通过斗争——痛苦挣扎——赢得胜利”的精神逻辑和写作逻辑,在这首交响曲中,终于开始完整地显现出来,这是我们今天接受和欣赏《英雄交响曲》的关键,从此以后,这个贝多芬独有的逻辑线便经常出现在他以后的作品中,换句话说,从《英雄交响曲》开始,贝多芬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他区别于所有人的最显著标志。


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既是古典主义音乐臻于完美之境的时代,比如莫扎特与海顿都已经写出她们最完美的作品;同时也是政治风云变幻,历史进入最重要的更替时代,很显然,急风暴雨般的大革命迅猛发展,激发出贝多芬更新颖、更大胆的创作激情,他在音乐写作上关于主题、旋律、和声、配器乃至节奏等要素上,其全新的手法绝对甩了他的“早期作品”几条街,可以说在“放飞自我”的路上一路狂奔,越跑越远。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英雄交响曲》,了解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和欣赏要点。

第一乐章是朝气蓬勃的快板。自交响曲诞生以来,第一乐章往往都是非常能“打”的,此作品当然也不例外,整个乐章宏伟壮大,也最具戏剧性。全曲开始就出现两个干脆利落的和弦,坚定的气质在开始就显现出来,随后,大提琴奏出了“英雄主题”,很刚!

这个主题时不时的就会在后续各种声部出现,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个乐章的副部主题有三个,比较复杂,最终目的都为了丰富作曲家的表达。

庞大的展开部是“戏剧性”担当,通过调性、和声等要素的变换,可以听到冲突、紧张、寂静、孤独、呻吟等各种气氛,因此这部分是非常活跃的。

再现部不是简单的重复着呈示部,而是突破性的继续膨胀,最后在高潮中结束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是一首葬礼进行曲极慢板。经过了热闹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一开始便显得寂寥孤单。正如标题所示,这个乐章有着进行曲的特征,用小调的阴郁,表现一副哀悼、绝望的表情。

乐曲中部虽然由双簧管奏出了明朗的主题,但只是短暂的。

第三部分依然有着悲恸的色彩。罗曼·罗兰认为,这个乐章描写的是“英雄之死”、“全人类抬着英雄的棺椁”。


第三乐章是一首谐谑曲,活泼的快板。这个乐章的速度提升是必然的,从一开始就表达出来,音乐情绪趋向明快,既可以理解为与第一乐章的英雄形象相对应的比较轻松自然的一面,也可以理解为被唤醒激励的民众在英雄墓前的祭奠仪式。


第四乐章是终曲,很快的快板。这个乐章的特点是运用了变奏曲的形式,通过对两个主题的多次变奏,呈现一种胜利狂欢的场面。

贝多芬在变奏的运用上很自由,打破之前呆板的变奏曲手法,通过调式、调性、和声、配器等各种手段,打造了堪称360度的变奏,在技术上比较复杂,但是却构造了一个立体化的音乐世界,极大程度丰富了我们的听觉。


我这个岁数的人,可能都还记得一句Beyond乐队的经典歌词——“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它也可以借用来形容贝多芬的这部“英雄交响曲”。是的,正是自由的意志和不羁的灵魂,促使贝多芬谱写出这么伟大的交响乐。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欢乐,不仅是贝多芬一贯坚持的艺术创作逻辑,也应该是人类不屈精神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四月绿叶

    解说 诠释得一如既往的好 其实是超好 谢谢音乐灵魂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