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真君子 莫以成败论英雄

见义勇为真君子 莫以成败论英雄

00:00
13:42



郑弘,字巨君,东汉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汉宣帝时期任西域都护郑吉的重孙。


郑弘年轻时为乡啬夫(郡县级以下的官员),他办事公道,当地百姓都称颂他爱民如子。有一次,会稽郡的太守第五伦例行下乡劝农,并关心百姓的衣食情况,被郑弘的事迹感动,于是推举郑弘为孝廉


郑弘为人刚直不屈、尊师重义。他曾拜同县的河东太守焦贶为师


永平十三年(公元七十年),因楚王刘英谋反案发,焦贶因此而受到牵连被朝廷抓捕,不幸在押解的路上患病而逝,焦贶的妻儿也全都被关入牢中


在这种情况下,焦贶生前的学生和故友怕被此事牵连惹祸上身,纷纷改名换姓避难,唯独郑弘既没有改名换姓,也没有逃走,而是剃去头发,背着腰斩的刑具来到皇宫大殿门前,替恩师焦贶上书伸冤



郑弘的这一举动受到显宗皇帝的重视,于是再次下令查明情况之后,便释放了焦贶的家人。


郑弘又亲自护送老师焦贶的灵柩和妻儿老小返乡安顿


郑弘在危难面前,甚至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之时,仍然刚正不阿,一心只为恩师伸冤,他尊师重义的品行也因此流传开来。


此后,郑弘受到朝廷的重用,被升任为驺县县令。郑弘任县令期间,为政清廉,减免税赋,人民安居乐业,他努力实行德教,用道德来感化乡民


在郑弘的管辖境内,有一位叫王逢的乡民,在路上捡到他人丢失的宝物却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挂在路边,以便前来寻找宝物的主人看到。


开春之时,山东地区遭遇大旱,各地的收成都不好,唯独驺县风调雨顺,当年庄稼大获丰收


永平十五年(公元七二年),泰山一带又闹蝗灾,波及到整个郡县地区,可蝗虫唯独路过驺县的时候没有停留。因此,郡守上书明帝陈述当时的情状,明帝不信,派官吏前去调查,结果正如郡守所言。


不久后,郑弘被升任为淮阳太守,他屡行仁政,减租减息、减免赋税徭役、保养民力


建初八年(公元八三年),郑弘升任大司农。旧交趾七郡(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转运进贡的物品,平时都是从东冶县(今福建泉州)的海路而来,因受到风浪的阻碍,时常有沉船的事情发生,郑弘便上奏开通零陵、桂阳山道(皆属湖南省),于是山道被拓宽夷平,成为以后过路的通道。


郑弘任大司农的两年间,所节省下来的资财达三亿万计


当时天下又遭旱灾,百姓们的粮食严重不足,而国库还很充足,郑弘又上奏,应该减徭费,利益饥民,都被汉章帝所采纳。


元和三年(公元八六年),郑弘见外戚窦宪专权,势力日渐强大,最终要危及朝廷社稷,因此屡次上书章帝请求处置。章帝因碍于窦皇后的面子,每次只是温颜听受而并未加以制裁。


章和元年(公元八七年),郑弘又上奏章帝称尚书张林依附窦宪,平时行为多有不检,恶迹昭彰;同时弹劾洛阳令杨光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杨光本是窦宪的门客,得知自己被郑弘弹劾后,立即到窦宪那里求救。窦宪听说后大为恼火,立即进宫弹劾郑弘,反称郑弘泄露国家机密,有失太尉的身份。郑弘因此而受到章帝的责罚,并收缴了他太尉的印绶




郑弘无奈请求辞官归田,章帝又不允许,郑弘因此积愤成疾,卧床不起。直到病笃弥留之时,还依然上奏朝廷陈述窦宪的罪状,其中说道:


“窦宪的奸恶已经贯通天地,天下人对此疑惑不解,无论是贤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憎恶他,都说:‘窦宪用了什么办法迷住了圣上!近代王莽之祸,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陛下居于天子的尊位,守护万世长存的帝业,却信任进谗献媚的奸臣,而不管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我虽然命在顷刻之间,但死而不忘效忠,愿陛下效法舜帝除掉‘四凶’,惩办奸臣之罪,以平息人神之愤!”


章帝看了郑弘的奏章终于有所醒悟,立即派御医为郑弘治病,可是等御医到了府上,郑弘已溘然长逝。郑弘的妻儿遵照他的遗嘱,将朝廷赐给他的物品全部归还,布衣入殓、素木为棺、轻车简从、扶柩还乡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郑弘一生的行谊可谓是有勇有义,他的义至刚至正、有严有法、无偏无党,就像是春天的惊雷、秋冬的霜雪一样不可侵犯。


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合乎道义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行不通的。


郑弘的恩师遭难入狱,他挺身而出为其平反;为官期间,深恤民间疾苦,屡屡上奏为民解忧;看到朝廷内部的隐患,依然是冒死进谏,直至临终前还心系社稷,死后布衣薄葬,可谓是仁义之至、忠诚之至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