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西方哲学史,P7)

7.7(西方哲学史,P7)

00:00
19:58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RPerfectionist

    三十而立不只是财富和地位,三十岁左右正是一个人身体,心灵成熟步入成熟的阶段,孔子说自己十五岁岁学习,三十岁有所成,老师这么不经意间比较中西,我有点不太舒服。我本人就是本科毕业后就业,三十岁之后,也是对自己的事业,生活,人生有体验和感悟的时候,三十年前的量变到了质变的阶段。中西文化侧重不一样,五四之后百年了,中国文化不是那个全部摒弃的年代了

    晴使黄 回复 @MRPerfectionist: 玻璃心是易碎物品

  • 焜黄的葵花

    赫拉克利特强调“流变”,巴门尼德正好相反,强调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是不动不变的。 ​巴门尼德认为人的认识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意见之路”:认为非存在存在,存在反倒不存在;一条是“真理之路”:认为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是不存在的。以存在为对象才是真理之路。“非存在”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既存在又不存在,始终处在流变中的)我们称之为叫作“现象”。 ​

  • 小鬼021

    泰勒斯说的这很牛逼了啊

  • 1390168pjdb

    大地浮在水上。

  • 幽然清韵

  • 灵魂175

    继续学习

  • 1390168pjdb

    只有变化是不变的。

  • 1390168pjdb

    万物充满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