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讲 “无用之为大用”

第八十二讲 “无用之为大用”

00:00
12:0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作为庄子代言人的南伯子綦,一眼就看穿了那棵树的秘密。他就说:“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不材之木”就是一无是处、毫无作用,这棵树正因为如此,才会这么高大茂盛。不然的话,早就被人砍伐了。半晌才摇头叹息说:“嗟乎神人,以此不材。”这句话有好几种理解,一是说怪不得神人也是这样显示自己的不才啊!二是说怪不得神人也会像这棵树一样自称无才啊!三是说怪不得神人也要呆在这个不材无用的地方啊!不管是哪一种理解,都是说无用的样子是神人追求的样态。这样“无用之为大用”的树木有很多。比如说在宋国荆氏这个地方,很适合   树、柏   树、桑树的生长,这些树木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当这些树木的树干长到“拱把而上者”,两手展开叫拱,一只手叫把,就是说树干长到一两把粗的时候,有人就会让做猴子木桩的人把树木砍掉。当树干长到三围、四围那么粗的时候,那些地位高的人,就会去砍掉拿来做房屋的栋梁用。如果树干长到七围、八围粗的时候,那些达官贵人就会去砍掉做棺木用。总之,这些树木都没法活到自然的年寿,在半道上被刀斧  砍伐夭折了。为什么这些树不能终其天年,中途就被砍伐了呢?还不是因为“此材之患也”引起的吗,这些树太有用了才会招致祸害啊!

可见,有时候“无用”也不要觉得委屈,说不定关键时刻正是这“无用”才保全了自己。就拿祭品来说,古人在祷告神灵帮助消灾祈福的时候,一般都要拿牲畜作为祭品,甚至有时候还会拿人去做祭品用。所以对祭品的要求就很高,遇到白色额头的牛不会用,遇到鼻孔高高向上番的猪,也不会去用。还有生了痔疮的人就很脏,也不会被沉到河里面当祭祀用。总之,有一点污垢缺陷的,都不能用作祭品。这一点,巫师们很清楚,因为不吉祥的东西是绝不能用作祭品的。有意思的是,这些被巫师认为不吉祥的东西,被拿来当祭品都不合格的东西,在像庄子这样的“神人”这里,却是“大祥”之物。为什么啊?因为表面上缺陷导致的“无用”,才没有被巫师们拿去供在那里当祭品啊。这不但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且在外面还能继续保持逍遥自在。这不就是典型的“无用之为大用”吗?

上面谈到“无用之为大用”,选用的主角模型都是树木或者低等动物。在这一段的最后,庄子特地拿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再次从正面衬托了“无用之为大用”的道理。二是从反面证明那些看似有“大用”的人,却是危险愚昧的很啊! 

先说第一个例子。这次找了一个形貌奇丑无比的人,来体现“无用之为大用”的道理。这位出场的主角叫疏,因为相貌支离不全,奇丑无比,所以叫支离疏。估计也是庄子虚构出来的乌有先生。丑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可以尽情地展开想象。据说下巴隐藏在肚脐下面,双肩竟然比他的头顶还要高,头顶后脑下的发髻  指向天空。而且“五管在上”。这里的五管,通常指眉、眼、鼻、耳、口这“五官”的出口,不是朝前面,而是朝上开。他的两个大腿跟两边的胸肋   几乎并在了一起。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人,估计在生活当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当然这也是被庄子故意拿来说事用的,所以越是“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越是有说服力。这种人虽然奇丑无比,但是他的生活无虞。你看他“挫针治獬   ”,给别人缝补新旧衣服可以养活自己。而且,他还有一种“鼓荚播精”的技能,就是给人卜  筮算命,挣得粮食也足足可以养活十来个人。这么一个奇丑无比的人,凭他自己的勤劳与手艺,虽然未能大富大贵,但是养活自己与家人还是绰绰有余的。此外,遇到“上征武士”,国家要征兵的时候,形貌齐全的人都在那里东逃西躲。自己因为相貌不全,知道不会被征上,支离疏就“攘臂于其间”,大摇大摆地出入于征集的场所。此外,当遇到“上有大役”的时候,就是国家有大的差役之时,这位支离疏因为形体残缺不全,就被免除了劳役。上面都是说,国家有需要劳累的事情,都轮不到支离疏去干。但是有意思的是,有好处的时候,往往都有他的份。这里不是说“上与病者粟  ”吗?就是政府在赈济穷苦病人的时候,尤其像支离疏这么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自然是要分一些粮食给他的。能分到多少呢?这里说“受三钟,与十束薪”,就是三钟粮食十捆柴草。虽然不多,但毕竟是不劳而获啊!

像支离疏这样的人,仅靠给别人缝补衣服与占卦就足以养活家庭,还能终其“天年”。中国人的“天年”是指活到125岁左右,就是说一个人一生当中没有因身体病魔、刑法而死亡,甚至其他的横死,而能够享受自然年寿死亡,就叫活到了“天年”。而且,像支离疏这样“支离其形”的“无用”之人,竟然还坏事没有,好事连连,充分显示了“大用”的效果。而德行长期残缺不全的“支离其德”之人,被人唾   弃、鄙视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支离其形”之人。在世间人眼里,这些“支离其德”之人就更是“无用”了,而在庄子眼里,却应该更要做到“无用之为大用”的奇效才行。当然,这里倒不是宣扬“支离其德”之人,只不过是借用了他的“无用”程度来阐明“大用”罢了。所以,庄子在最后才说像支离疏这样“支离其形”的人,尚且都能做到这样子,更何况那些“支离其德”之人呢?

刚才是从正面角度谈了“无用之为大用”的道理,下面则是从反面角度来谈“有用”的大忌,反衬了“无用之为大用”的高明。

在《人间世》收尾之际,庄子把孔子再次请了出来作总结。估计这一次也是孔子在《庄子》这部戏里面的最后一次出场了。孔子在《庄子》这部书里面,经常被庄子请出来根据剧情需要,不停地变换身份,有时候充当庄子的说客与代言人,有时候又被作为反面人物来批评。很多人读《庄子》的时候,被孔子变来变去的身份搞糊涂了。有时候我甚至想如果把《庄子》这部书当中的孔子,专门拎出来研究一下,也挺有意思的。不知道这一次的孔子又会是什么形象出现呢?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