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帝王专制的反思

28-2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帝王专制的反思

00:00
11:30




正文

我们这堂课简单的了解一个人,叫黄宗羲,浙江余姚人,他老家有个地名叫梨州,所以又称梨洲老人黄梨洲。黄宗羲出生于1610年,去世是1695年,活了85岁。他这一生成就非常多,在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音韵学、考据等等,方方面面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类似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才。不独是黄宗羲,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的人才,基本上是个全才。那么我们简单对黄宗羲的一些学术思想,以及他个人的成就做一点介绍。


黄宗羲曾经对他的这一生有一个概括,在临终的前四天,给他的孙女婿信中写了一句话,“年纪到此可死”,活到今天,可以死,言外之意有欣慰的感觉。他说“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我反思一下,这一辈子做了多大的善事谈不上,但是也没有伤天害理、做大恶,这一生内心里无愧。下面,“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对先人、列祖列宗,多少还有一些没有承担使命,可是想一想也没有多少亏欠,也觉得可死。下面“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他说我写的著作很多,可是都能名垂青史,被后世子孙捧着读,这个不一定。但是我相信,我这一生取得的成就,写的东西,和古代的那些大家相比差不多少,也很自信。“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他说这四个可以死,到生命的终点向自己告别的时候,可以很欣慰。


这几句话,是黄宗羲对他个人的总结。那么黄宗羲的成就有几方面,我简单介绍几点。


第一个就是政治思想。他有一本书,叫《明夷待访录》,明夷是《易经》的第三十六卦,叫地火明夷,上面是地,下边是火,光明在地下,就好比说太阳已经落山了,或者太阳还没有出来。《明夷待访录》,就代表着他写的这本书,像太阳和光亮一样在地下面,早晚有一天会升起,会有明白人,或者后来的子孙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对他的政治思想做了比较集中的概括,他对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和否定。向世人表达了一种,比较朴素的民主的精神。在《明夷待访录》里,有一篇是《原君》,讲君主是为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皇帝本来的责任,不是自己吃喝玩乐,死了传给子孙。皇帝其实他的价值就是让天下人受益,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不利于天下的事不要发生,这叫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以私利兴公利,是君主的责任。也就是说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这个话就跟我们今天,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有相似的地方,所以“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下面“凡君之避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真正的政治的常态,天下是主人,老百姓是主人,君王只是老老实实以你的责任和能力,为老百姓谋福利。这个话从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时的价值,在我们整个历史上都有价值。黄宗羲指出,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君主本来的角色模糊了。后来的君主,是“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成了天下的主人了,老百姓成为玩物了,这个时候天下所有的好事都归于君主一个人,不好的事就让别人去承担,这样就背离了黄宗羲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他还指出,后来的世袭制度,以自己的家凌驾于天下之上,叫做“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于子孙,享受无穷”。他对君主的家天下,从根本上否定它的合法性。他在政治运作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就是君主一定要限制他的权力。他说“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也就是说君臣的关系,不是像传统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实际上官和君是一体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分工不同,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不同的角色。君和臣应该合起来,共同为老百姓谋福利。大家看得出来,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那个时代有很强的反君主独裁、反专制的思想。同时他为了限制君权提出要设立丞相。因为明朝从朱元璋之后,丞相被去掉了,他认为丞相某种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最高权力的分权就使得一个人独裁凌驾社会之上的可能性大大减弱。可见黄宗羲在政治上,不光是批判君主专制独裁,而且在制度设计上也开始想办法。


此外我再说一点他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也和政治思想相关联。比如学校的使命是什么?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学子们成长提供机会的地方。可是黄宗羲指出,学校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他可以议政,是可以在这里面发表对现实问题的看法。一个国家或者政治生活的生机勃勃,一定能够纳言,老百姓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的看法,要有一个渠道,反映在政治那里。不管什么样的制度,它总是有各种问题,但是遇到问题以后你能不能改?就是老百姓对政治哪里不满意,一定有一个表达的渠道。如果说一个社会,老百姓的声音没办法反映到政治的设计里边,最终的结果是政治集团和管理集团与老百姓离的越来越远,老百姓怨声载道了,你还我行我素,这样一个社会制度就容易走向穷途末路,甚至被推翻。所以黄宗羲在讲教育制度的时候,他就指出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可以发表对社会治理的看法。政治,应该从学校这种发表见解的地方,吸取如何管理好社会的经验,或者吸取他们的建议。


讲到这里我们的政治运作,也一定是上下畅通,老百姓有发表对社会治理看法的权利。第二个就是这些看法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政治的决策者那里,就使得广开言路,让老百姓心情舒畅。比如新冠肺炎期间,李文亮医生的事,全国就讨论,说为别人报信的人不能冻死在风雨之中,这就是老百姓的声音。国家监察委员会马上进驻湖北进行调查,这就叫老百姓的声音及时的被社会管理体系所吸纳,这样就会有良性的互动。不断地吸纳老百姓的看法,回应老百姓的期待,这个社会是新鲜的,体制也是鲜活的。


在黄宗羲的思想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民本思想。那么他限制君权是为了谁?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为老百姓的权利去张目、去呼吁。他不仅主张整个管理制度,包括君王包括官员都是为老百姓做事的,而且在税收上,他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观点,就叫黄宗羲定律,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就提到黄宗羲在研究中国经济学的时候,发现历史上的一个现象,统治者为了减轻负担,就减税。减税的结果是隔一段时间以后,税收又重新升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往往是越减税越高。最终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不堪重负,大厦将倾,一个朝代被推翻。那么黄宗羲定律,应该说引起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黄宗羲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对老百姓收税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人口是什么情况,土地是什么情况,经营是什么情况,一定要细致。比如说哪一年年景不好,哪一个土地的产值不好,或者哪一年粮食价格的高和低,根据实际,让老百姓的税收保持在一定合理的水平。这个时候才能切实地让老百姓受益,来解决越减越增税,最后社会不堪重负,从而引起社会动荡的根源。这是黄宗羲在经济上的一个成就。


那么黄宗羲在哲学上,对王阳明的心学比较重视。他对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有一个解释。致就是行,他的解释就是行良知。这个解释我是赞成的,因为致本身就是讲怎么样证出自己的良知,就是行。而且黄宗羲提出一个更现实的东西,就是普通人讲心性、修养,那些形而上的话语不一定知道。什么叫行良知呢?在生活中间孝敬父母、好好工作,对大家、对社会都好,这就是行。这种行良知应该说是对王阳明致良知一种发展和落实,对每一个普通的人怎么样扩大自己的优点,减少自己的缺点,从而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进都是有价值的。


此外黄宗羲在天文历算,数学地理,文学历史方方面面都有比较大的成就,我就不一一给大家说。总之黄宗羲先生,在当时的历史机缘中间,对整个时代问题的把握是敏锐的,所提出的主张,今天来看也有相当的价值。他是在中国时代转换的过程中,率先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只可惜中国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波折,但是这种波折,掩盖不住黄宗羲等这一波学者的价值。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小派小派派

    为天下公仆

  • 清荷_3d4

    中国共产党将“初心”根植于民、造福于民、党民合一才能实现我们的康庄幸福路!

  • 清荷_3d4

    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