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中)
18丹溪出 罕与俦 元·朱震亨,字彥修,号丹溪,金华人。其立方视诸家颇高一格。(俦[chóu]字意为相比。朱震亨,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元代著名医家,是我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19阴宜补 阳匆浮 《丹溪心法》以补阴为主,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家俱辩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气即是阳气,精血皆其化生也。(说明一下,朱丹溪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的重要性,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丹溪心法》非朱丹溪自撰,是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
20杂病法 四字求 谓气、血、痰、郁是也,一切杂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
21若子和 主攻破 张子和(戴人)书中,所主多大黄、芒硝、牵牛、芫花、大戟、甘遂之类,意在驱邪,邪去而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介绍一下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于公元1151年,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我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强调病因多为外邪伤正,病以热证、实证为多,治病善用汗、吐、下三法,用药多主寒凉。)
22中病良 勿太过 子和之法,实证自不可废,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过则元气随邪气而俱散,挽无及矣。
23四大家 声名噪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考核不误。(《张氏医通》清·张璐撰写,共十六卷,刊于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
24必读书 错名号 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圣,三子岂可与之并论。(《医宗必读》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共十卷,由李中梓撰写于1637年。)
25明以后 须酌量 言医书充栋汗牛,可以博览之,以广见识,非谓诸家所著皆善本也。
26详而备 王肯堂 金坛王宇泰,讳肯堂。著《证治准绳》,虽无所采择,亦医林之备考也。(王肯堂,明朝人,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即今江苏金坛)人。王肯堂博览群书,因母亲生病而习医。历11年编成《证治准绳》44卷,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刊于1602年。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包括《证治准绳·杂病》八卷,《证治准绳·类方》八卷,《证治准绳·伤寒》八卷,《证治准绳·疡医》六卷,《证治准绳·幼科》九卷,《证治准绳·女科》五卷。)
27薛氏按 说骑墙 明·薛己,号立斋,吴县人。著《薛氏医按》十六种,大抵以四君子、六君子、逍遥散、归脾汤、六味丸主治、语多骑墙。(薛己,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薛氏医按》为薛己及其父亲薛铠等撰集校注的医书合刊而成,有24种、16种、9种等版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为十六种,即16种医书合刊。骑墙,意指立场不明。)
28士材说 守其常 李中梓,号士材,国朝人也。著《医宗必读》、《士材三书》。虽曰浅率,却是守常,初学者所不废也。(李中梓,明末清初的名医,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上海浦东人。)
29景岳出 著新方 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著《类经》、《质疑录》,全书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阵,其实不足以名方。古圣人明造化之机,探阴阳之本,制出一方,非可以思议及者。若仅以熟地补阴、人参补阳、姜附祛寒、芩连除热,随拈几味,皆可名方,何必定为某方乎?(张景岳,明代杰出医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别号通一子。他是古代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曾选辑古代医方,撰成《古方八阵》,借用药如用兵之义,以方药列八阵为“补(补其虚)、和(和其不和)、攻(攻其实)、散(散表证)、寒(清火除热)、热(除寒)、固(固其泄)、因(因其可因)”。又以己意化裁制定新方186首,仍分为上述八阵。)
30石顽续 温补乡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国朝人。著《医通》,立论多本张景岳,以温补为主。(张璐,清初医学家,晚号石顽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后世将其所著《医通》等书汇辑成《张氏医书七种》,又名《张氏医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