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戊戌变法后,光绪的人生有多悲惨?

125、戊戌变法后,光绪的人生有多悲惨?

00:00
22:01

 

众所周知,光绪的政治生命之所以结束,乃至于后半生都被囚禁于宫墙之中,其原因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戊戌政变”。这场政变不仅终结了时长仅有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维新”,还让光绪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政治傀儡。在慈禧的权威面前,不仅光绪的意志变得无足轻重,他本人也被软禁在瀛台之中,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境地。朝野上下都知道,如果慈禧动了杀心,那光绪莫说是政治生命了,就算性命不保也很有可能。

 

说来讽刺,对于慈禧的跋扈,反映最强烈的不是整天把“忠君报国”挂在最边上的那些王公大臣,而是各国列强。因为此时的光绪和他想要打造的维新政府,在列强眼中,是能够信守不平等条约、保障他们在华特权的合适人选。相比之下,慈禧太后的政策偏向于保守,可能会让中国回到鸦片战争之前排斥外国人的时代。由于戊戌政变事发突然,列强驻华外交机构在手足无措之余,一方面尽力保护康有为、梁启超这些被清政府迫害的维新人士,另一方面也在想尽办法打听光绪的下落。

 

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慈禧对外发布了光绪病重,命各省推荐医生进京的谕旨,不曾想这反而加剧了外国人对光绪已经在政变中被慈禧杀害的担忧,他们认为这道谕旨,只是慈禧在欲盖弥彰。于是各国公使纷纷向清政府试压,甚至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清政府证明光绪尚在人世。不得已之下,清廷同意法国医生戴瑟维进宫为光绪看病,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也亲自面见光绪,证实了光绪的健在。

 

列强的疑虑打消了,可慈禧想要以光绪病重为由废黜皇帝的阴谋也随之流产。恼羞成怒的慈禧并没有因此就放过光绪一马,她确信只要光绪还顶着皇帝的头衔,自己就随时有可能被身在国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借着光绪的名义,里应外合,夺走手中的大权。想要一劳永逸,还是得废黜光绪,像当年那样再立一个傀儡皇帝。

 

此时的光绪和同治一样,膝下空空,没有儿子。所以慈禧要行废立之事,还是得从其他亲王那儿以过继的方式填补亏空。到这个时候,慈禧也不讲究什么血统远近的问题了,她最需要的是这个新皇帝听她的话。找来找去,端郡王载漪(yī)的儿子溥俊,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其他的要么已经成年或者即将成年,满足不了慈禧继续掌权的需要,要么在爵位和血缘关系上实在是远到说不过去了——不管怎么说,这皇家的事情还是得讲点脸面的对不?

 

然而让慈禧窝火的是,载漪、溥俊这对儿父子,实在是太不要脸了。当爹的年轻时候就不好好读书,要不是他爹把他过继出来,连这个郡王的爵位都混不上。他儿子溥俊就更极品了,聪明是聪明,可从来不用到正地方上,最喜欢的两件事是唱戏和做手工。按理说,清朝都已经混到这地步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清楚,这样的人能当皇帝吗?慈禧当然也知道答案,但是她实在是等不及了,溥俊无非也就是个傀儡,就算再混账,装个样子总没问题吧?心怀着这么一丝侥幸,慈禧在公元1899年,也就是农历的己亥年年底,宣布把溥俊过继给同治当儿子,以所谓“大阿哥”的身份在宫中读书,并准备在第二年举办禅位典礼,取代光绪,史称“己亥建储”。

 

 

虽然以荣禄、李鸿章为首的许多满汉重臣,先后对己亥建储表示了反对,但在载漪、刚毅等一干顽固派的鼓噪下,慈禧还是下定决心废黜光绪。果不其然,这个消息在国内和国外的华人社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说来诡异的是,本来被普遍认为会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的外国列强,在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居然普遍表现得很冷淡,并没有像清政府所担心的那样横加阻挠。

 

当然了,这几个国家因为在华利益的多寡和关注重心的不同,反应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俄国和法国因为本就倾向于慈禧太后一方,所以表现得最为冷淡;德国和美国因为占了足够多的便宜,还没消化完,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和清廷产生冲突;至于利益最大的英国,当时正忙着和南非的布尔人打仗,既然戊戌变法以后没见慈禧怎么损害他们的利益,那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连对建储反应最强烈的日本,也因为势单力薄,选择了冷眼旁观。此情此景,跟之前光绪被软禁时的严正抗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上去,列强这一次似乎是真的要对光绪不闻不问了。

 

但我们都知道,就在己亥建储后不久,列强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由,对中国再一次发动了侵略战争。虽然从客观上讲,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咱们有一说一,清廷里的顽固派在这件事上,的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想要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打击列强在华势力,进而满足一己私欲。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念头,除了对西方列强固有的敌视和恐惧情绪外,那些反对废立的大臣狐假虎威,以外国干涉相威胁也是一个原因。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这些封疆大吏,在奏折中给慈禧营造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让她认为只要光绪被废,洋人就会以此为借口进行武力干涉。

 

为了确认列强的态度,慈禧在向各国发出立储照会的同时,还提出了让各国公使入宫庆贺的要求,然而她的这个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响应。在这位不懂外交的老太太看来,列强的冷淡等同于对废黜光绪的不满,进一步讲,也就是对她的不满。眼看着自己的权力岌岌可危,慈禧也不考虑什么力量对比的问题了,干脆放任顽固派,支持义和团搞“扶清灭洋”的事业,反正那些人不是号称刀枪不入吗?要真有这本事,她慈禧岂不是能中兴大清了?即便是假的,到时候把义和团一卖,大不了再多割点儿地、赔点儿款,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不但让慈禧为之丧胆,匆匆逃离了北京,也让列强觉得不能再这样惯着慈禧了,必须先让慈禧下台,然后才能和清政府和谈。于是他们故技重施,再次把光绪抬了出来。各国驻华使节纷纷向庆亲王奕劻发出照会,要求光绪回到北京,重掌大权,以便同他们谈判。为了表现出对光绪的“关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日本明志天皇还专门写信,声称愿意以隆重的礼节迎接光绪的圣驾,并用武力保护他的安全。已是惊弓之鸟的慈禧,干脆地选择了顺坡下驴,表示愿意进一步放弃主权,来换取自己的地位。为了体现诚意,她按照列强的要求,将载漪、溥俊父子当做替罪羊流放新疆,后者的大阿哥之位自然也被废除。至于光绪,在列强的利益得到满足后,又有谁会去在乎他的死活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