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清西陵为何只有光绪陵寝遭盗掘?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127、清西陵为何只有光绪陵寝遭盗掘?答案令人啼笑皆非

00:00
18:38

从死后的安宁角度来看,和清东陵相比,埋葬在清西陵里的那些帝王和妃嫔显然是幸运的。清东陵除了顺治皇帝的孝陵因为没埋什么值钱的宝贝,侥幸逃过一劫外,其它各陵都没能逃脱被人盗掘的命运。反观清西陵,只有最后“入住”的光绪当了倒霉蛋儿,雍正、嘉庆、道光三位皇帝和他们后妃的地宫,居然都没事儿!慕陵、慕东陵、昌西陵、泰陵妃园寝虽然有人说被盗过,但起码以目前我们能掌握的证据来看,无法断定这些说法一定就是真的,唯一能确定被盗的,就是光绪的崇陵和崇陵妃园寝。

 

对于这个问题,虽然学术界没有专门的著述去讨论,但我们只要把清西陵和清东陵的情况做一下对比,就能搞清楚原因。清东陵在民国期间所遭遇的两次大的盗掘,都与军事行动有着密切联系,在那个时候“兵匪一家”是常事,孙殿英和王绍义都是土匪出身,逮着机会自然要做上一票。反观西陵这边,虽然离着北京和东陵距离差不多,但之前慈禧为了方便到西陵祭祖,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北京到清西陵的铁路,单程只要半天时间。即便有土匪想要盗掘,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分量镇得住北京那边的影响。说到底,还是清西陵的运气比东陵好,没遇到像孙殿英那种胆大妄为的军阀,地理位置也不是那种经常用兵的地方,所以没有被大规模的盗掘。雍正十三弟允祥的怡亲王墓就是个运气不佳的反例,虽然在北京房山旁边的涞水,但三五年的时候被宋哲元盯上了,一样被军队给洗劫一空。

 

只不过,清西陵虽然躲过了民国的那些“阎王”,但零零星星的“小鬼儿”还是有的。不然光绪的崇陵是被谁盗的?按理来说,清朝到了光绪死的时候,已经是国力衰颓,风雨飘摇,再加上光绪生前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就连自己的皇陵都是死后才开始修的,他的陪葬品的数量和质量,肯定不如清西陵里的其他三位皇帝。盗墓贼想要在西陵获得更多的利益,光绪的崇陵理应是最后的选择,为什么偏偏只有崇陵被盗掘了呢?

 

从崇陵地宫的发掘情况来看,这事儿啊,大概率还真就只能怪光绪自己倒霉。八零年六月,清西陵文管处就对崇陵做了保护性的清理,随后又打开了崇陵地宫的墓道。在将地宫中的泥水清理干净后,人们发现,光绪和隆裕的梓宫,都已经被人为破坏。隆裕那边相对而言还好一些,她的棺材是揭了盖的,虽然里面的东西大多被人偷走,起码骸骨还完好地躺在里头。光绪就比较惨了,盗墓贼当时没有耐心去撬他的棺材,直接从棺材尾部砍了个洞,试图把他的尸体从里头拖出来,可因为时间长了,光绪的遗体已经腐朽,盗墓贼只把他的两只脚拽了下来,扔在一旁,然后又爬到了棺材里头,把他身上正反两面儿的随葬品洗劫一空,只给光绪留下了手中的一对翠环和一块刻有鸳鸯荷花图案的白玉石。

 

为什么说光绪倒霉呢?因为这伙盗墓贼肯定是专业人士,他们在打盗洞的时候,巧妙地绕过了金刚墙,而不是像孙殿英那样直接上炸药炸门。以他们的实力,要在不惊扰当地人的情况下去盗掘其它皇陵或者皇后陵,想必也不在话下,可偏偏就选中了光绪的崇陵。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他们似乎又很业余,只是偷走了梓宫里的宝物,却没有动当初为陵寝定穴的金井里面的二百五十多件宝贝。因为这一点,针对盗墓者的身份又有了两种说法:一种说盗掘崇陵的是一伙番号不明的军人,虽然懂地宫的构造,但不了解皇家的陵寝制度。后来他们把里面的各种文物卖给了京西的洋人教会,换来了一些棉大衣。另一种说法是盗墓的只有父子二人,父亲在外面望风,儿子进入地宫盗窃,因为儿子的力气不够,按照行里的规矩父亲又不能下去,这才没能得手。从现场来看,盗墓贼大概率是知道金井里有宝贝的,因为夹着光绪棺材的龙山石有被撬动的痕迹,而金井就在棺材的正下方,只不过出于某种原因,盗墓贼最终放过了金井里的珍宝,让光绪的遗体避免了进一步遭受侮辱的命运。

 

如果说崇陵地宫的被盗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那崇陵妃园寝的被盗,就是彻头彻尾的乌龙事件。虽说陈宝国等人主演的电影《夜盗珍妃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很多人也因此牢牢记住了珍妃墓被盗的事情。但在真实的历史上,盗墓贼一开始想偷的是光绪宠妃珍妃的墓穴不假,结果却莫名其妙地让珍妃的姐姐瑾妃遭了殃。

 

盗掘崇陵妃园寝的主谋,是当地华北村的村民鄂士臣。1938年11月,鄂士臣找到自己的朋友关友仁,和他商量盗墓的事情。据关友仁的儿子关虎军讲,他们盗墓的动机还很符合“民族大义”,为的是筹钱招兵买马,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去。可是二人聊着聊着,发现眼前有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盗墓!这就跟现在很多搞创业的年轻人似的,点子主意一大堆,到落实的时候发现自己除了画蓝图,啥也不会干。

 

怎么办?找专业人士加盟呗!好在清西陵附近和东陵一样,曾经的守陵人们靠山吃山,很多人暗地里多少也做过盗墓的勾当。第二天,他们就分头找来了几个盗墓的老手,其中有一个叫李纪光的,经验最为丰富,因而也在盗墓小团伙里取得了仅次于鄂、关二人的话语权。他在开会的时候跟大伙儿分析说,咱们不能去盗皇陵,也不能盗皇后陵,别看那里头宝贝多,可相对的人家陵寝的建筑质量也高啊!就咱们这么几号人,手上也没多少专业工具,累死了估计也打不开地宫的门。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我们不该去盗皇陵,而应该盗妃子陵,用几天时间就能挖开,拿走里面的宝贝。等把宝物换成钱以后,想接着干的再去招兵买马,这样效率才高。

 

咱们得承认,先不提盗墓这件事儿到底对不对,这李纪光的话的确是有道理的。可是清西陵里有三座妃园寝,为什么又偏是光绪的崇陵妃园寝被选中呢?因为鄂士臣他们自觉人手不足,不想节外生枝惹出麻烦,当时在西边的慕东陵和昌陵妃园寝旁边有八路军的驻地,而泰陵妃园寝又离村庄很近,也容易被发现,相比之下,还就是崇陵妃园寝最合适。

 

和瑾妃相比,他们认为珍妃的地宫更有盗窃的价值。在他们看来,珍妃是光绪的宠妃,死后下葬的规格应该很高,所以里面的宝贝肯定也少不了。其实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脑补,珍妃虽然和光绪感情好,但她下葬的时候光绪已经连自身都难保了,哪还有能力给珍妃准备陪葬的宝物?相比之下,瑾妃虽然不得宠,但她一直活到了民国十三年,日子过得很滋润,要论陪葬宝物的多寡,瑾妃显然是要多于珍妃的。

 

然而俗话说傻人有傻福,鄂士臣等人对历史的不熟悉,反而成了他们盗墓的助力。他们在崇陵妃园寝看到里面有一东一西两座陵墓,东侧的要稍大一些,因此他们就断定,这大一点的是珍妃的墓穴。可实际上,东边儿的是瑾妃的坟,因为瑾妃是珍妃的姐姐,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认为东边的位置比西边更尊贵,民国初年满清小朝廷在下葬珍妃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两个人的位置,只不过这是朝廷内部的安排,外人并不知情而已。

 

能够为这起乌龙事件提供佐证的,还有盗墓者自己的供述。据李纪光等人说,棺椁中的所谓“珍妃”尸体并未完全腐烂,脸上的皮肉还在,甚至能分得出五官。可我们都知道,珍妃是投井而亡的,一九零一年打捞她尸体的时候,因为在水中泡的时间太久,已经看不出人的面貌了。所以说,盗墓贼们看到的尸体,只能是死于一九二四年的瑾妃。就这样,瑾妃在死后为自己苦命的妹妹挡了一劫,保住了她的安宁,尽管这其间的缘由并非出自她的本意。

 

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请您继续关注《清代皇陵秘闻录》,跟我们一道了解清朝宫廷里的更多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番w

    没什么好说的,夸,就对了

  • 完美_rg

    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