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不能理解佛法,切勿诽谤。
由于佛陀的思想对我们凡夫的思想是极具颠覆性的,因此学习理解佛陀教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听了佛陀三时教法,不能理解,不能认同,也没有关系。可以把佛陀的教法当作一种思想文化来学习,看看历史上竟然还有这样的思想者如此地理解、看待我们这个世界。特别要提醒的是,务必不要自己不理解佛陀的教法而生诽谤,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二、识和智
“境界自心现”的“心”既代表凡夫心,也代表圣者心。在《楞伽经》当中圣者心起名叫“智”,对应的梵文是jñāna。凡夫心起名叫“识”,对应的梵文是vijñāna。
印度语言学家认为“名出于动”,认为所有的名词都必须来源于动词,动词就是这个名词的动词词根。要准确把握名词的含义,就必须找到这个名词的来源——它的动词词根。vijñāna和jñāna这两个词有一个共同的词根就是jñā,意思是知道、了知、了解。
识的梵文词比智的梵文词多了一个词头vi,词头vi表示分离、分开。表示凡夫心的识vijñāna,就是一种分离的认知模式。而表示圣者心的智jñāna,没有vi,表达的是一种不分离的认知模式。
三、藏识
1、藏识的“藏”对应的梵文是ālaya,基本含义是房间,引申义就是能储藏东西的空间。很多翻译家把ālaya译作藏,就是收藏的意思。这个词也经常音译成阿赖耶。所以藏识——阿赖耶识,对应的梵文是ālayavijñāna,就是具有收藏的功能的识。
2、藏识(阿赖耶识)排在八识中的第八位。说有八个识只是一种说法的方便。其实识只有一个,就是藏识(阿赖耶识)。前七个识只是这个藏识在某种情况下显现出来的功能而已。前七个识并不独立于这个藏识之外。
3、藏识是三时教法的核心词汇,二时教法不讲藏识。阿赖耶识是三时教法的标志性名言,大讲特讲阿赖耶识的经典一定是三时教法的经典。在二时教法、般若经里边,讲的是六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4、为什么二时教法不讲藏识,而三时教法才讲藏识呢?这是由三时教法的特点决定的。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向凡夫说法,藏识就属于“自所得圣智证法”。
藏识是登初地以上的菩萨、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藏识是圣者才能见,这件事是重点中的重点,是要害中的要害。
为什么二时教法里没有藏识?因为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向凡夫说法,因此二时教法里的凡夫心是凡夫自己当下的这个觉知,就只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二时教法也无法讲第七识末那识。为什么?《楞伽经》后面经文讲:“依于藏识故,而得有意转”。就是只有依止于藏识,才有末那识的转起。因此不讲藏识就无法讲末那识。
請問音頻里提到的答疑群二維碼在哪裏?如何入群?謝謝
于晓非_ 回复 @1366019qomd: 请在微信中搜索“净名精舍读书会”公众号,其中有二 维 码,可以扫 码入群学习。
如果没有听到于老师的课,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种思想,对生命的看法全部颠覆。
于晓非_ 回复 @我爱小金猪1:
藏识是登初地以上的菩萨、圣者才能见的凡夫心。藏识是圣者才能见,这件事是重点中的重点,是要害中的要害。
智,圣者心 识,凡夫心 阿赖耶识,就是藏识,具有收藏功能的识。
白玛若巴 回复 @听友64524376: 是阿赖耶识种子现行,没有“我”,境界自心现,不是“我的”境界自心现。 如果您还没有学过于晓非老师的金刚经导读,建议先学习,然后再学楞伽经导读,会比较顺利。随喜您的认真。
于老师每次讲解末尾,说的是什么咒语?
于晓非_ 回复 @昱兵修持: 药师咒
请问一下老师:凡夫心是圣者能见的,我们凡夫见不着,导读上说不是凡夫当下的觉知心,凡夫当下的觉知心根本不存在,那凡夫们怎么学习佛法呢?学习佛法这件本来也不存在吗?
小房学司 回复 @汪酝进: 凡夫当下的觉知心是不存在,这个结论是圣者见到的告诉我们的! 本来是不存在,可是你现在不是认为存在吗?那就用你认为存在的觉知心去思维原来能觉知的心是不存在的!这就是以楔出楔!
如何进学习群?那个二维码无效?
于晓非_ 回复 @金成真jcz: 群已解散
净名老师好:请问 三时教法说识只有一个,前七识只是这个藏识在某种情况下显现出来的功能而己。要问的是:“某种情况下”是哪种情况下?
晶晶_g9m 回复 @汪酝进: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
老师,还有群吗?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487013989: 群已解散
于师字字句句之间充满了弘法的真切,语速之协调深怕我们听漏了,听不明白,对听众这样的关切照顾之心渗透在了每一个音符里!大善之心令人无比称赞👍🏻
于晓非_ 回复 @云海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