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丨存量房时代来临,多次换房将成趋势?

【同读一本书】《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丨存量房时代来临,多次换房将成趋势?

00:00
11:30

欢迎加入第五季的课程社群

点击加入>>



吴晓波频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周的同读一本书。


去年,有一篇题为《流浪到鹤岗,我花5万块买了套房》的文章在网上火了起来。故事的主人公李海是一个来自浙江舟山的海员。他大半年都在海上跟船漂泊,回到陆地上后,只想有一个自己的家,但是他的存款无法在自己的家乡买一套合适的房。一天,他在百度贴吧里看到有人在讨论鹤岗的房子,说是房价非常低。于是,他就坐火车一路向北,跑到黑龙江省的鹤岗市,花了5万8千块,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这则新闻的后续是,许多像李海一样买不起房的“流浪者”,跑到鹤岗或者其他房价较低的收缩型城市,用不多的积蓄买了一套期盼已久的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相信,不论是去鹤岗买房的李海,还是正在收听节目的各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给自己一个家,是大部分人的心愿。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书叫做《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作者冯仑是万通集团的创始人,深耕房地产市场二十多年,深谙其中的规律。在这本书里,他从楼市的宏观政策出发,谈到了房价、城市、税收、时机,还回答了“买新房还是二手房”、“租房还是买房”这些问题。今天,我就围绕“如何选房”这个问题,来跟大家分享书中的内容。

 

首先,我来讲讲冯仑提出的关于选房的5条最基本的逻辑


选房逻辑第一条,好的户型可以弥补住房面积的不足。

 

受制于房子的总价,很多人没有办法购买面积更大的房子。但是面积大的房子的实际使用效果就一定比面积小的房子好吗?当然不是。

 

小房子的格局设计好了,住起来不见得就比大房子差。如果你买了一个40平米的长条形开间,那么你可以通过在屋里打一个隔断,达到一居室的效果;如果你买了一个带有两个窗户的正方形开间,加上隔断,甚至可以实现两个全明的分区,居住起来一样很舒适,而且户型紧凑,不会浪费面积。

 

相反,大房子的格局不好,那就会造成面积的浪费。很多户型尽管面积有120平米,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它有很多空间是被浪费掉的,比如客厅转弯处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空间,厨房和洗手间的面积过大等等。

 

选房逻辑第二条,综合考量地段和通勤时间成本。

 

你愿意每天上班花上两个甚至三个小时吗?我相信,你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时间成本是很重要的,同时,过长的通勤时间会让你的生活幸福感直线下降,所以我们在选房的时候,务必要综合考量地段和交通便利程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住在市区,或者住在单位附近,那么你的地段优势明显,交通的便利程度可以稍微弱一些。而如果你的预备金不足,准备把房子买在离市区或者离单位远的地方,那么你就要选一个交通便利,离地铁站、公交站近一些的地方。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从小区到地铁站的这段距离会不会堵车,有些小区虽然写着距离地铁仅2公里,但如果这2公里早晚高峰时期永远在堵车,那么它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另外,现在很多城市在打造一系列新概念居住区,把新房建在中央商务区、工业园、科技园、产业园等,但是这些居住区周边的交通网络往往不是很发达,所以除非你就在附近工作,否则你就要慎重考虑。

 

选房逻辑第三条,买房不要老想着一步到位。

 

中国的大城市正在进入存量房时代,在未来几年换房是常态。什么叫存量房时代?通俗来讲,就是二手房成交量超过新房。北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成交的新房数量为6.96万套,二手房则超过前者的2倍,达到了14.5万套。从房价来看,2019年与2018年几乎持平,甚至还下降了0.56%。

 

在存量房时代,城市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新房的供应结构趋向于远郊化、大户型化、豪宅化,所以大部分刚需购房者、首套购房者选择二手房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另外,从购房者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刚刚结婚组建家庭的小夫妻,首次置业、购买能力有限、又要经常通勤上班,那么就可以选择总价低、交通条件好、离工作单位距离适中的小户型。

 

等到家庭成员增加,比如父母搬来照顾刚出生的孩子,那么就可以选择在郊区的大户型。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获取优势资源,那么再考虑去市中心购买学区房。等到孩子上了大学或者成家搬出去后,夫妻二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纪,那么就可以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购置养老型社区、改善型社区。

 

总之,我们在买房时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解决所有居住问题,理清当下自己最紧要的居住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才是当务之急。

 

选房逻辑第四条,合理依靠贷款杠杆,增加负债率,实现套利。

 

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借款人可以选择贷款额最高的方式买房,虽然在还款的过程中会痛苦,但在利率合适的时候,合理的负债是一种基于机会成本的套利。从低成本的地方拿到钱,放到收益相对更高的地方是明智的。

 

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大环境下,货币贬值是大概率事件。对于买房者来说,能够贷款买房时尽量贷款,贷款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货币贬值反而会减少你的负担。

 

举个例子,为什么现在买车便宜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贷款买车?这和贷款买房的原理是一样的,当银行理财的利息比还贷的利息高,我们通过贷款买房,把家庭的多余资金分散到其他收益更高的领域做投资,才是明智之举。

 

选房逻辑第五条,做充分的调查后再交定金。

 

这个调查包括开放商、物业公司和小区周边环境等等。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房地产项目的风格和品质。现在的品牌开发商都为自己设置了一个标签——刚需专家、别墅专家、豪宅开发商、养老地产领军者等等。

 

开发商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园林绿化、配套设施,有的擅长户型设计、物业管理,有的擅长科技住宅。冯仑总结到,一般来说,闽系开发商比较注重户型,粤系开发商比较注重房子质量,京系开发商更加注重社区。

 

除了开发商,购买者也要关注一下小区的物业由哪家公司承包。同时,还要多走走,看看附近是否存在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等企业,周边的小区是豪宅还是经济适用房、会不会新建学校、医院、商业地块容积率是低还是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你今后生活的便利度,以及房子的升值空间。

 

说完这5条最基本的选房逻辑,我们再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如何挑选二手房和新房。

 

在房地产市场里,我们能选的无非就是新房和二手房。在十年前,如果我问你买新房还是二手房,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买新不买旧”。

 

不过如今情况却变了,存量房时代已经到来,新房供给少了,许多城市要排队摇号,甚至要求提前冻结银行账户里的首付资金。所以,很多人将眼光投向了二手房市场,然而二手房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价格倒挂,一套产权只剩50年的老房子的单价,也许比新房还贵了不少。

 

所以,到底该如何选择新房或者二手房呢?冯仑从购买成本的角度,总结出了6条选房指南。

 

第一条指南是,比较税费

 

不论买哪种房,你都需要交税,在同等房款下,二手房的税要超过新房。新房要交契税、公共维修基金和物业费,而二手房则要交契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物业费,以及一笔额外的中介费,价格一般为总房款的1%~3%。

 

第二条指南是,比较首付

 

新房的首付是比较好计算的。比如在上海,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是不低于35%,二套房的首付是不低于50%,首付可以直接算出来。但是二手房的首付就不一样了,在二手房的交易过程中,如果实际成交价低于专业机构的评估价,那么贷款部分只能按评估价计算,剩余差价也需要在首付中补足。

 

第三条指南是,比较产权年限

 

新房的产权年限,住宅为70年,公寓为40年,而二手房则会短一些。这个年限不仅会影响居住时长,还会影响贷款年限,如果一套二手房只剩15年产权,那你最多只能贷15年,月供就会变高。

 

第四条指南是,比较还贷速度

 

新房还贷从楼盘封顶后开始,有几个月的缓冲期,二手房则从过户的次月开始还贷。

 

从上面四条来看,二手房的性价比完全被新房碾压,不过二手房也有一定的优势。

 

冯仑提出的第五条选房指南是,比较配套设施

 

新房是“买未来”,二手房是“买现在”。新房就是一张白纸,不仅内部装修是空白的,小区的外部建设也比不上成熟的二手房,不确定因素大。如果你是刚需,马上就要结婚,或者孩子马上就要念书,那么二手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一条指南是,比较议价空间

 

新房的定价是由政府批准的,不会涨价,也不会轻易降价。二手房市场则是一个自由市场,如果你碰上个急于套现的房主,很有可能谈下一个合适的价格。不过也要注意,二手房的交易流程比较繁琐,存在房东违约、假房源等风险。

 

好了,本期的同读一本书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行行止止123

    怎么都不是吴老师的声音?好失望,喜欢吴老师的音调和语速

  • Suzie无敌苏

    买房不能一步到位,学到了!感谢分享

  • 听友223626859

    你的课程听到没有什么意思哦

  • mr_cao

    调查后再交订金?😂😂😂被忽悠得隔夜排队用抢的😂,天真

  • 听友240418239

    想听的是吴晓波的课,这个频道怎么不说明一下,误导人

  • 沙僧爱吃水煮鱼

    真能扯淡

  • 薇儿vr

    不喜欢加餐

  • 天堂飞3

    y z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