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
总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昨天发生的事,仔细一算,它竟然已经过去整整12年了。
震撼的画面,绽放的礼花,欢腾的人潮……
还有,穿着红裙,梳着双马尾,站在舞台中央,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那个小姑娘。
那天天气很热,在摄像机镜头扫到她之前,她已经独自站在那个位置很久了。
刘海湿溻溻地黏在她的额头上。
后来她说,她不知道什么是开幕式,她只是想按照大人的指示把那首歌唱完就好。
而她也不知道,那首被唱过千万遍的歌,竟然在之后很多年为她带来了如此大的争议和风波。
那个姑娘叫林妙可。
登上奥运会舞台那一年,她九岁。
年纪虽小,可她举手投足间却又散发着一种怪异的成熟。
无论是妆容、动作、还是神情,每一帧画面都很完美,可似乎又完美的有点虚假。
奥运会不是林妙可的第一个舞台。
在那之前,她已经被母亲带着参与过很多广告的拍摄了。
林妙可的妈妈叫刘喆平,
生林妙可那年,她39岁。
老来得女,刘喆平恨不得对女儿倾注她所有的爱。
林妙可一岁多时,刘喆平发现了女儿的不同——刚刚学会走路,她便开始模仿电视里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
刘喆平觉得,这是女儿从自己和摄影师丈夫身上继承来的艺术天赋。
于是,为了将女儿培养成她梦想中的艺术家,刘喆平果断辞去了她大学教授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眼中只有女儿的全职妈妈。
照顾女儿的日常起居,带着女儿参加各种广告面试。
刘喆平替女儿打理好一切,也在她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那几年,北京刚好出现了一批爆红的童星。
《家有儿女》里的杨紫、张一山、尤浩然,《武林外传》里饰演莫小贝的王莎莎……
像很多家长一样,刘喆平也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抓住一个成名的机会。
在拍了几部广告和电视剧之后,林妙可和母亲等到了那个机会。
2008年,林妙可被挑中成为了开幕式独唱的小演员备选之一。
另一个和她竞争最终上场机会的女孩,叫杨沛宜。
在很久之后的一段采访中,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回忆过那时的情景:虽然从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杨沛宜在演唱上却极具天赋。
只是不巧的是,在奥运会排练期间,比林妙可小两岁的杨沛宜正值换牙期。
林妙可呢?年龄稍大,外型似乎占一点点的优势。
可是,她的音准却是个不小的问题。
两个女孩儿优缺点分明,到底应该选谁,导演组一直无法确定。
重压之下, 张艺谋做出了他的抉择:林妙可上场,放杨沛宜的声音。
反正外国人只是看个样儿,唱什么他们也听不懂。
可这个决定,让张艺谋后悔了十年。
开幕式结束后的第三天,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在采访时,透露了林妙可当时借用其他女孩儿声音的真相。
一瞬间,一夜爆红的林妙可被顶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友们疯狂地拿出两位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
“杨沛宜这么可爱,她差在哪儿了?为什么要在最后一秒淘汰她?”
有人说:
“假唱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林妙可如果没有背景,她怎能站在奥运会的位置上?”
有后台、装、是娱乐机器、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其实现在再回忆起这些事,很多网友的想法已经变了。
那时候林妙可只有九岁而已。
一个孩子,在这样严肃的场合和被大人掌控的世界里,她又能有什么决定权呢?
可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
大家只觉得,是林妙可用“手段”挤掉了杨沛宜,她偷走了本应该属于杨沛宜的荣誉和人生。
的确,在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红了。
那时没有微博、微信,林妙可被母亲运营的实名微博一夜涨粉无数。
亲戚朋友的电话不停地打到家里、打到手机上。
很长一段时间,林妙可不敢再梳着两只辫子出门——开幕式上的那个形象太经典了,每个人都认识她,每个人都想和她打招呼合影。
甚至她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那两年,林妙可像时代偶像一样被捧上了天。
女儿成名,刘喆平算是梦想成真了。
面对着蜂拥而至的采访和合约,刘喆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没有请专门的团队,也不愿意把女儿的事情经别人的手。
刘喆平对家里这个“宝贝”监控的更严,控制的也更紧了。
合约要亲自过目,时间要亲自安排,女儿的妆容要经过她协调,女儿的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子,也都要她亲自挑选。
可刘喆平忽略了一个问题:
她不懂经营,也不懂时尚,她离娱乐圈太远了,她和这个多金又神秘的世界间有一条太过宽阔的鸿沟。
所以,翻看林妙可的新闻,大多都是在嘲这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儿土、成熟、装大人、早熟、矫揉造作……
驾驭不属于她年龄的衣服和鞋子,在一群明星中她总是显得十分突兀。
同时,因为接了太多的工作,林妙可在本应上学的年纪却要经常从学校请假、消失。
她和原本亲近的同龄的朋友愈发的疏远,她也没有了像正常孩子那样呼朋唤友出去玩的机会。
在她的周围,是各种工作人员、是各种明星、是永远会忽略她内心需求的大人……
还有,那个永远围绕在她身边,做二十四小时保姆的妈妈。
林妙可的一段采访让我印象深刻。
镜头中,她的每个动作、说话的口吻,都像是被工作撕扯得过分圆滑的中年人。
她说直到十五岁的时候,她还不懂得怎样一个人过马路。
只有在一次参加旅行综艺节目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真正离开了父母,与其他人生活了十四天。
即便是这样,无法适应、思念父母的她在拍摄完成后,就要立刻与妈妈视频才会感觉安稳。
妈妈把她当做全部,不愿放手。
她也习惯了照顾和依赖,也许她想过自由,可是到底怎样才是自由呢?大概她的心里也没有答案。
其实,林妙可的家庭环境就是很多典型中国家庭的样子。
刘喆平说过这样的话:
“林妙可的任何事都会经过我,这是我们家的分工,她的爸爸不管的,他是那种心大的人。”
一个撒手不管的父亲,一个控制欲强的母亲,还有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这样的家庭模式很普遍,可普遍并不代表是正确的。
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男人最重要的是赚钱,能够撑起一个家的经济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父亲。
其实不是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太需要爸爸的参与了。
“林妙可还是个孩子,当然我要做决定。”
“她的手机密码我有,她是没有秘密的。”
孩子怎么会没有秘密呢?尤其是当一个人长到青春期的时候。
暗涌的情愫、对自我身体和心理的认知,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在《羔羊们的平安夜》里,作者西泽保彦曾说:
“拥有不让父母知道的秘密,是人生自立的第一步。”
大人总是自私的认为“我都是为你好”,殊不知正是这种自我感动的爱,正是阻止他们成长的最大武器。
很多演艺界的前辈其实也委婉或直接地提醒过林妙可和她的妈妈:是时候应该做出些改变了。
陈小艺说:“我老和她妈妈说不要让她这么讲话,可是她改不了。”
濮存昕也说:“这个孩子应该停一停。”
可林妙可的妈妈并没有想要停止。
甚至她变本加厉地控制,到了一种恐怖的地步。
为了让女儿赚更多的钱,她会私自更改合同内容。
有一次,当享誉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来访中国时,林妙可的母亲想方设法让女儿变成了那个给卡雷拉斯献花的少先队代表。
可当所有人都到了现场,刘喆平却要求主办方多给林妙可增加200元的酬劳。
200元,不多。
主办方为了避免麻烦,立即把钱塞过去了。
可他们说,这样的人,他们再也不敢用了。
在这样的掌控下,一转眼,林妙可已经20岁了。
童星长大,面对的困境之一便是转型。
如果转型失败,像今年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曾经大火的王莎莎和曹骏,都身披童星光环,却面临着无戏可拍的窘境。
林妙可也是。
因为家庭和舆论的压力,林妙可承认自己有暴饮暴食的毛病。
从发育期开始,她便在母亲的要求下减肥。可压力越大,她便越渴望食物,减肥也就越难。
林妙可是好看的。
只是在人人都好看的娱乐圈,她的美变得越来越普通和平凡。
在媒体的关注下,林妙可的几次艺考都失败了。
最终,她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作为自己实现大学愿望的地方。
离开了家,过上了独立的生活,林妙可说,自己好像终于摆脱了乖乖的样子,第一次变得叛逆。
虽然她的举手投足间还残留着模仿大人的样子,但有时候变得“坏”一点,学会与父母对抗,也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这几天,因为访谈,21岁的林妙可登上了热搜。
很多人不由得想问:那个躲在开幕式背后的杨沛宜,又怎么样了呢?
说她没有被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奥运会之后,懂事的杨沛宜还是哭了,她说:原本那里也应该有我的。
经历了风波,杨沛宜的家人没有选择炒作,反而他们用了另一种方式好好的保护女儿。
像所有普通学生一样,杨沛宜按部就班的读书,过着安静快乐的童年。
她有很多朋友,有很多爱好,也考入了中国交响乐团。
长大后,她迷上了化妆,去世界各地转转,继续玩着她的音乐。
错过了那么盛大的奥运会,说不遗憾是不可能的。
可遗憾本身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这十多年里,林妙可和杨沛宜的人生再也没有什么交集。
曾经因为大人的一个决定,两个孩子走上了不同的路。
如今,她们也成为了大人。
如果非要给大人两个字划定一个节点的话,相比十八岁,我觉得从精神独立的那一刻算起更有意义。
甩开父母的庇护,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作为成年人的一种快乐。
希望林妙可和杨沛宜能享受这种快乐。
希望每个成年人都能享受到这种快乐。
事实真这样,为200涨价,这格局...
都是欲望作祟
声音过于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