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三讲】生命是一场流变,其中可有真我?

【齐物论·第三讲】生命是一场流变,其中可有真我?

00:00
15:11

本集文稿 

下面我们把前面的思路整理一下。


子綦说了三种声响:人籁、地籁和天籁。


人籁是人去吹动管弦,引申开来就是人说话。庄子说,人说话都是很有目的性的,容易陷入到勾心斗角、彼此纠缠当中。人每天都觉得自己老谋深算,但算来算去,却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地在消损。


地籁,指的是大自然的风,吹动各种孔窍,这种声音是随风而响,风停而止,它是无所执着的。


庄子问,在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一个根本的力量,整个吹动了人籁和地籁,是它使人籁和地籁都能够发挥作用。


庄子把这种力量叫做真宰。


如果万物的背后,确实存在着某种普遍联系,有某种底层、决定性的源动力,那就可以肯定,用勾心斗角、上下跳梁的方式来追求幸福生活,肯定就是南辕北辙了。


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使那个割裂出来的自我,和万物重新建立联系,使自我的生命力,重新连接上底层的源动力。所以,用自己的智慧去体悟天道、体悟自然法则,然后,主动调整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是长生可持续之道。


庄子在这里说的意思,和老子说的“辅天道而为”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老子说的是治世,而庄子说的个人的修为体验。


------------------------------------------------------------------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zhèn。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gāi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yuè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磨,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nié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大家都能理解一个道理,所谓彼此、你我只是一个相对立的概念,人一旦确立了所谓的“我”,其实也就意味着你把你自己从大自然的、或者说整个社会的一个系统当中割裂出来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所谓割裂出来的自我,那么也就谈不上你的种种的情态,也就没有前面说的所谓的人籁的“八态”,也就谈不上喜怒哀乐、虑叹恋慹。


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庄子说已经不错了,也就是明白所谓自我实际上是对于整个生态的一次割裂,西方心理学叫做“剪断了脐带”,当然这是一个正面的说法。


“而不知其所为使”,到了这个境界就不错了,但是还是不知道背后的力量到底在哪。那么是不是真有一个真正的主宰呢?


这个世界有主宰吗?如果有的话,我们又找不到一个征兆,找不到它在哪儿,具体指也指不出来。我们说道的作用隐藏在所有的事物背后,但是你拎不出一个“道”来,做不到。正是因为它在所有东西的潜在的层面上,所以你不可能把它单独提出来说,这就是道,或者说这个是道的力量。我们只能进行一种意会的描述,也就是《道德经》中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都只是一个描绘。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但是这样的一种作用,确实又是有信用的,它的运作,天地轮回,它的信用是非常明确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你要去观察所有的现象,背后它都有这样一种统一的东西,但是,不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的形态上看见它,它有感应,有启动,有结束,就是找不到它的形态。


怎么办呢?再转一个比喻。


庄子说,“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也就是说,人体大概有一百多块骨头。有九窍,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还有下阴两窍,总共是九窍;有六藏,六藏的说法不太明确,有人说是心肝脾肺肾,肾是两个,所以叫“六藏”,但好像肺还不止两个,所以我们就权且把它视作是五脏吧,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


这些都齐备了,它们组合起来成为了一个人体。那么,你的意识跟谁更亲呢?你对它们都感到喜悦,还是你对其中的一藏或其中的一窍,特别的有私心?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互为君臣主妾的关系,还是它们互相之间轮流治理身体,轮流做君臣呢?还是说,有一个内在的、贯穿于其中的主导的力量在呢?


这是在做比喻。他说人身体就是这样的,你找不到一个主宰的力量,但是整个身体却被串起来,浑然一体地运作。整个宇宙也是这样的,你找不到一个所谓的独立的宇宙意识,但是它确实在背后有条不紊的运作着。


所以他说“其有真君存焉!”,这个就是“真君”、“主宰”。“如求得其情与不得”,不管你能不能够找到它最明确的反应,“无益损乎其真”,你怀疑还是不怀疑,有没有找到具体的感应的证据,这些都不重要,它确实在这儿。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再做辩论了,只能做一个比喻。


有些事情只能做比喻。你在说天底下的底层生命力的存在的时候,怎么论证它呢?所有的其他现象都是它演化出来的,这时候该怎么论证它的存在呢?“日用而不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果用佛教的话,叫“法尔如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它是可以观察却不可以证明的事情!所有可以证明的事情都是在关系当中的,都是有一个系统关系,然后你可以用这一边去证明那一边,用那一边去证明这一边。


-----------------------------------------------------------


那么说到主宰之后,紧接着又来劲了,说“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看了这个之后真让人伤心。作为人来说,作为万物来说,一旦受了这个形了,一旦受身了,想死也不一定死的掉。


一旦落入万物的轨道,你成其为人籁,因为一念贪痴,一念爱染,托生出这么一个生命,转动出这么一个系统,从自然中割裂出来,那好,就会有你的生老病死,就会“不亡以待尽”,只要不死,就是等死。


“与物相刃相磨,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成天跟其他的事物打架,相互消耗,相互爱慕。相磨啊,好也是一种磨,坏也是一种磨,耳鬓厮磨也是磨,怨憎会苦也是磨。反正就是磨啊磨,最后如何呢?连结束也不是你自己能定的,不是你想结束就能结束的;到了结束的时候,也不是你自己想不结束就可以不结束的。


这在佛家就一个字形容叫“苦”,窘迫,就是怎么着也不自在,反正不归你管;不归你管,还不得不管。这事本质上是管不了的。生死是你能管得了的吗?喜怒哀乐是你能管理的吗?但你还得管!你就在当中被慢慢消磨。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你想要的成功在哪?你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成功的概念,还好一点,但是,那是真的成功吗?庄子其实在隐喻,如果一个人没能够成就天籁,那就不是成功,因为这个人整个状态就是“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在这当中只是自己给自己设立了一些假目标,搞了一些假想敌,如此而已!


当然,活的充实不充实,还有有区别的;小知和大知还是有区别的,斑鸠和大鹏还是有区别的,但总的来讲都是一样的,都还是“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所以他对小知和大知同样持一个批评的态度。


“终身役役”, 就是役于役。终身就像是服劳役一样,而最终的目标在哪都不知道。最终的目标在哪儿?死亡是你的目标吗?还是投胎是你的目标,它是一个连环串,始终在里面相磨。


“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苶然就是毫无意义,毫无意义地在里面奔波,因为这个奔波没头,有头也不是自己定的。不知道最终的归宿,“可不哀邪”,这还不是悲哀的事吗?


“人谓之不死,奚益”!不死能怎样呢?也不活啊。你认为你还没死,但你也没活啊。如果真的活了,就应该从这个通道里跳出来了,不会再继续遭受这样的一个尴尬的局面,这个才叫“活”,不然就是不死不活,这话说的太苛刻了。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你的身形每天随着这个时间的流逝而消磨,精神也随着身形的消磨而逐渐的枯竭,这还不是最悲哀的事情了吗?


所以庄子讲“哀莫大于心死”。


谁说坐忘是要让心死啊?坐忘恰恰是要让心活。心怎么能活起来?必须要吹奏起天籁的乐章!因为天籁是不枯竭的,这个就是道家“小死大活”的真意。这是真正的活,活于道。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人活在世上,就是这么浑浑噩噩吗?是我一个人浑浑噩噩,还是人们都是浑浑噩噩?


这段大家都听明白了吧。我觉得讲的有点儿吃力。形容人生的窘境的时候,很困难。但是庄子的话这么漂亮,这一句给我太深的印象了:“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在下安和

    自从学了老庄,特别想当图书管理员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在下安和: 图书管理员里,现代就出过大人物

  • 灵虚君

    按照徐文兵的说法,第六藏是心神统摄。前面的五脏心是心包,实体的心。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灵虚君: 按前后文来看,心神统摄之说不妥。这里说的九窍百骸都是物理的,突然跑出个精神功能,太牵强了

  • 元修257

    庄子好玩,但是一旦到治世处事的地方时,却无法用力,没有踩踏点。黄老师指教

    明心见性一LZ 回复 @元修257: 治世用老师讲的道德经啊,庄子不是用来治世,是治身的

  • 2020黄祥斌

    六脏是五脏加心包,对应六腑的三焦

    黄明哲博士 回复 @2020黄祥斌: 这个可以参考,是中医上的说法吧

  • 明心见性一LZ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 真正的大明白,同时也不消极, 只是如实观照,太好了!

  • 你的标神

    庄子说自我与万物不改割裂,割裂了就会有这种那种的痛苦,那鱼并没有与自然割裂,而其实人是不知鱼之乐也不知鱼之苦的,所以庄子只是说明了割裂会苦而无法证明不割裂就不苦,但从现实来看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也是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感觉即使合一了也并未超越,因为超越并不是逃避也不是无知,而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他讲的齐物和超越不就是儒家讲的中庸吗?

  • 听友269053592

    这个喜马拉雅你买过会员,后边再听还要钱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听友269053592: 问问客服是啥回事

  • CV自在

    如果人太满了,堆满了废弃杂物,天风通不过,都清理出去了,成了一个空的器,天风就能通过,人就能得先天一气的大养,也就是回到母体,不再割离。万物交响,和谐生发。

  • 梦蝶0蝶梦

    总有一些时候会莫名的烦躁,静不下来。听一听黄老师对《道德经》《庄子》的讲解,会豁然开朗、精神通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事情是大事,为之烦心,殊不知人生只不过过眼云烟,人最多也是沧海一粟……过好自己的人生,需要豁达的心境~修炼也便是放下所有,让心自在~(不知体会是否合道,请指正)

  • 起个昵称脑壳疼

    这个顺序有问题吧 能重新排序整理 方便循序渐进地理解

    黄明哲博士 回复 @起个昵称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