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时间效率课程文章4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2)

9、时间效率课程文章4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2)

00:00
07:36

9、时间效率课程文章4工作计划与目标管理(2)

本课程文章分为2部分,以下是第2部分

三、 目标和计划的执行、追踪与修改 

1、目标和计划授权/控制

适当的授权;适当的控制;适时适地交换意见;提高部属的工作意愿;必要的支援与协调。

2、目标和任务的追踪,

应由其执行人定期(每月或每季)将工作实际进度及检讨结果,填列于目标卡上,送直属主管查核后发还。

最高管理主管欲控制及衡量各个部门及总目标和任务 ,必须依据各单位回馈的报告。此等报告乃目标管理制度的焦点,它提供下列四项功能:何事已经发生?何事正在发生?发生程度如何?为求目标的实现,目标执行人应使何事发生?

3、目标和任计划执行后的追踪与管制

主管欲追踪目标和任务进度,与部属之间讨论目标的执行过程,可透过目标卡加以追踪。

主管人员对于部属填制之追踪卡,应详加审阅;对于部属执行目标遭遇困难之原因,要加以深入研究,并提供解决的意见。若主管敷衍塞责,毫无关心与反应,则部属将对目标管理丧失信心与热忱。

4、不修正目标的原因

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目标”的订定,事先必经过一套很严谨而慎重的程序,

才产生“目标”。因此,原则上虽应尽量避免在期中更改或修正目标。

5、要修正目标的原因;

虽然已经设定的目标不可轻易改变,但是如果工作不能营运时,即非改变目标不可。例如外界情势产生变化,公司内部因素导致目标的意义发生变化,突发事件阻碍目标的达成等。

基于外界情势变化而修正目标;由于企业内部因素而修正目标;遭遇突发事件,目标达成受到阻碍时。

6、目标修正的基准

要变更原目标,应事先确定目标管理制度内的“变更基准”,符合条件,才加以考虑变动原目标。故“变更基准”应事先谋求对策,以应万变。变更基准如下:⑴由于情势变化,目标已失其效用或演变成亏损的情势时。发现定量目标超过容许之误差时(例如4%)。诸如上述之基准,应预先谋求对策,以应万变。

7、目标更动的变更程序

各级目标执行人若因生产计划、业务范围或其他管理活动有所变更,致原订目标难以达成或需提高时,应即填写目标修正卡,以便修正原订目标之内容或数值。

在变更程序先订好基准之情况下,拟好修正之目标,并检具变更理由,呈报直属主管,并送上级(例如企划部门)研议,会请有关部门签注意见后,呈请最高管理阶层核准。

四、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与奖励

1、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与奖励的特性

是目标由员工自愿达成;一旦执行,企业更应搭配考核办法加以评估。有考核,使员工从考核评估中得到奖惩,获得激励;若无考核,无从了解努力成果。

因此,目标和任务成果的评核与奖励管理制度的考核,实属重要的工作项目之一。

2、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

①达成结果的评价(绩效高低?成果满意否?偏差程度多少?

②达成过程的评价(达成目标活动是否顺利进行? 是否按进度行之?当环境变动时如何处理?……

3、目标和计划管理的成果评估与传统评估相比有何长处? 

以往的员工考核,员工的考绩是由主管凭借着对部属平常的印象,届期而临

时所做的决定,因此主观的评估较为浓厚,难免失之公允。

且传统的考核,所加评语总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例如“尚佳”、“甚优” ……

乏具体尺度,被评估人无从得知待努力事项与如何努力以争取绩效。

4、目标和计划管理的成果评估标准

目标管理在订目标时,即订有“目标项目及衡量数值”。考评时将实绩与预定目标对照,则完成程度就能算得出来。被评估人不但知道该做什么,且知道该做多少。

主管并且能根据目标,观察部属平时的努力程度,并考核目标执行的成果,

因事前有确实的标准,作为衡量绩效的尺码,事后有具体的数据及记载,可资佐证目标的达成程度。如此,所做的员工考绩自然比较可靠、合理。

5、目标执行中评估的步骤

先由部属根据目标与实绩,自我评定绩效程度;其次,再由主管予以复核与商讨。

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可在上下阶层定期评估检讨,检查期中目标是否达成,有何问题存在,以及是否须要作何纠正行动。因为目标设定后,若情况改变,目标就必须修正或设定新的目标。

定期检讨,可使企业内部意见交流渠道畅通,促进上下层管理者间的情报交换,同时可有机会改进绩效。例如市场的发展新变化,可能须要有新的市场计划来争取增加销货的机会。

6、目标和计划绩效评估的次数

考核之目的若是仅为“了解”各部属的工作能力与实际表现,并加以口头奖励,则在每一目标预定之完成期限内,其评估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在实际上,要办一次全盘客观的考核,很耗费时间;同时,考核后采取奖惩(加减薪及升调

职)行动之前后数日,会造成员工暂时的不安,导致效率损失,所以主管者常希望考核次数愈少愈好。

7、目标结束时评估的标准步骤:

⑴由主管与当事者参加,决定每个职务的最重要问题(目标)。

针对最重要的问题,设定评定项目。

每个评定项目都设立一个基准,诸如排列重要程度的顺序,或者安置一个分数作基准。

上述⑴至⑶的决定,应在执行初期即已决定妥当,换言之,一开始即决定,“游戏规则”,才不会届时有异义。

⑷由执行者先自我评估,先行分析,以便认定自我绩效。

自我评估,将结果交付主管,由主管评估,并告知执行人(即部属)之优劣绩效。

上司定期给予评估,至于评估的程序,大致上分为三至五阶段。

关于评定的结果,有些公司会通知当事者并互相检讨。

8、绩效评估及打分

根据评估向度之评价标准,阶段进行评量,用以决定员工绩效表现应得的分数与等级。

1)评估过程要完全依据评估标准量,使个人主观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减至最低。

2)评估过程:一则要站在组织的立场,以公平、客观的态度将员工实际绩效表现反应出来; 二则在评估过程中亦应考量部属的发展,确实地将员工的发展潜力显现在评估结果中。

 3)将绩效评估当作管理职务之一,并对自己的评估结果负责。

 

(2)

本课程文章分为2部分,以下是第2部分

三、 目标和计划的执行、追踪与修改 

1、目标和计划授权/控制

适当的授权;适当的控制;适时适地交换意见;提高部属的工作意愿;必要的支援与协调。

2、目标和任务的追踪,

应由其执行人定期(每月或每季)将工作实际进度及检讨结果,填列于目标卡上,送直属主管查核后发还。

最高管理主管欲控制及衡量各个部门及总目标和任务 ,必须依据各单位回馈的报告。此等报告乃目标管理制度的焦点,它提供下列四项功能:何事已经发生?何事正在发生?发生程度如何?为求目标的实现,目标执行人应使何事发生?

3、目标和任计划执行后的追踪与管制

主管欲追踪目标和任务进度,与部属之间讨论目标的执行过程,可透过目标卡加以追踪。

主管人员对于部属填制之追踪卡,应详加审阅;对于部属执行目标遭遇困难之原因,要加以深入研究,并提供解决的意见。若主管敷衍塞责,毫无关心与反应,则部属将对目标管理丧失信心与热忱。

4、不修正目标的原因

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目标”的订定,事先必经过一套很严谨而慎重的程序,

才产生“目标”。因此,原则上虽应尽量避免在期中更改或修正目标。

5、要修正目标的原因;

虽然已经设定的目标不可轻易改变,但是如果工作不能营运时,即非改变目标不可。例如外界情势产生变化,公司内部因素导致目标的意义发生变化,突发事件阻碍目标的达成等。

基于外界情势变化而修正目标;由于企业内部因素而修正目标;遭遇突发事件,目标达成受到阻碍时。

6、目标修正的基准

要变更原目标,应事先确定目标管理制度内的“变更基准”,符合条件,才加以考虑变动原目标。故“变更基准”应事先谋求对策,以应万变。变更基准如下:⑴由于情势变化,目标已失其效用或演变成亏损的情势时。发现定量目标超过容许之误差时(例如4%)。诸如上述之基准,应预先谋求对策,以应万变。

7、目标更动的变更程序

各级目标执行人若因生产计划、业务范围或其他管理活动有所变更,致原订目标难以达成或需提高时,应即填写目标修正卡,以便修正原订目标之内容或数值。

在变更程序先订好基准之情况下,拟好修正之目标,并检具变更理由,呈报直属主管,并送上级(例如企划部门)研议,会请有关部门签注意见后,呈请最高管理阶层核准。

四、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与奖励

1、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与奖励的特性

是目标由员工自愿达成;一旦执行,企业更应搭配考核办法加以评估。有考核,使员工从考核评估中得到奖惩,获得激励;若无考核,无从了解努力成果。

因此,目标和任务成果的评核与奖励管理制度的考核,实属重要的工作项目之一。

2、目标和计划成果的评核

①达成结果的评价(绩效高低?成果满意否?偏差程度多少?

②达成过程的评价(达成目标活动是否顺利进行? 是否按进度行之?当环境变动时如何处理?……

3、目标和计划管理的成果评估与传统评估相比有何长处? 

以往的员工考核,员工的考绩是由主管凭借着对部属平常的印象,届期而临

时所做的决定,因此主观的评估较为浓厚,难免失之公允。

且传统的考核,所加评语总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例如“尚佳”、“甚优” ……

乏具体尺度,被评估人无从得知待努力事项与如何努力以争取绩效。

4、目标和计划管理的成果评估标准

目标管理在订目标时,即订有“目标项目及衡量数值”。考评时将实绩与预定目标对照,则完成程度就能算得出来。被评估人不但知道该做什么,且知道该做多少。

主管并且能根据目标,观察部属平时的努力程度,并考核目标执行的成果,

因事前有确实的标准,作为衡量绩效的尺码,事后有具体的数据及记载,可资佐证目标的达成程度。如此,所做的员工考绩自然比较可靠、合理。

5、目标执行中评估的步骤

先由部属根据目标与实绩,自我评定绩效程度;其次,再由主管予以复核与商讨。

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可在上下阶层定期评估检讨,检查期中目标是否达成,有何问题存在,以及是否须要作何纠正行动。因为目标设定后,若情况改变,目标就必须修正或设定新的目标。

定期检讨,可使企业内部意见交流渠道畅通,促进上下层管理者间的情报交换,同时可有机会改进绩效。例如市场的发展新变化,可能须要有新的市场计划来争取增加销货的机会。

6、目标和计划绩效评估的次数

考核之目的若是仅为“了解”各部属的工作能力与实际表现,并加以口头奖励,则在每一目标预定之完成期限内,其评估次数愈多愈好;不过在实际上,要办一次全盘客观的考核,很耗费时间;同时,考核后采取奖惩(加减薪及升调

职)行动之前后数日,会造成员工暂时的不安,导致效率损失,所以主管者常希望考核次数愈少愈好。

7、目标结束时评估的标准步骤:

⑴由主管与当事者参加,决定每个职务的最重要问题(目标)。

针对最重要的问题,设定评定项目。

每个评定项目都设立一个基准,诸如排列重要程度的顺序,或者安置一个分数作基准。

上述⑴至⑶的决定,应在执行初期即已决定妥当,换言之,一开始即决定,“游戏规则”,才不会届时有异义。

⑷由执行者先自我评估,先行分析,以便认定自我绩效。

自我评估,将结果交付主管,由主管评估,并告知执行人(即部属)之优劣绩效。

上司定期给予评估,至于评估的程序,大致上分为三至五阶段。

关于评定的结果,有些公司会通知当事者并互相检讨。

8、绩效评估及打分

根据评估向度之评价标准,阶段进行评量,用以决定员工绩效表现应得的分数与等级。

1)评估过程要完全依据评估标准量,使个人主观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减至最低。

2)评估过程:一则要站在组织的立场,以公平、客观的态度将员工实际绩效表现反应出来; 二则在评估过程中亦应考量部属的发展,确实地将员工的发展潜力显现在评估结果中。

 3)将绩效评估当作管理职务之一,并对自己的评估结果负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