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孩子该不该比较?】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0205【孩子该不该比较?】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

00:00
08:02

别比啦,把孩子当人看!


       如果想要雕刻一对玉镯子,那么第一步就是要选对材料。无论所选材料的品相如何,它也必须得是玉,而不能是石头,否则雕刻出来的就不是玉镯子而是石头镯子。

       如果想要雕刻一尊檀木佛像,如果硬生生的用水泥做,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一尊水泥佛像,无论如何成不了檀木佛像,就算拥有高超的技巧在水泥佛像的外围用檀木包裹,也只能是一尊看似檀木佛像的水泥佛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播种下苦瓜的种子,而收获甜瓜的果实。想要吃甜瓜就必须播种甜瓜的种子,然后不好好用心培育还不行,否则甜瓜也是长不出来的。

       想要培养人才,那么培养对象就得针对是人才行。如果针对一条狗来展开,无论如何努力这条狗也成不了人才,顶多成为狗才,一条令行禁止、摇头摆尾、没有自我主见的狗。

       把孩子当人看,这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必要步骤。

       孩子有共性,但每个孩子也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禀赋,很难说哪一种禀赋好,哪一种禀赋不好。差异就是差异,而正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凸显了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有的孩子喜欢围棋,你问他为什么,他也答不上,就是单纯的喜欢;有的孩子喜欢唱歌,什么歌只要到嘴边三两下就能哼上;而有的孩子无论怎样就是不喜欢唱歌,您说,是喜欢唱歌的孩子好,还是不喜欢唱歌的孩子好?呵呵,这里面哪里有好与不好呢?都一样,都是孩子而已。

       当我们不再把孩子与孩子做比较的时候,把孩子当人看的第一步就坚实的迈出去了,而这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有了这一步我们才可能从把孩子与孩子比较而带来的焦虑、不满、失望中解脱出来,开始发现孩子身上的特质,并且去接纳这些特质,如果能开始欣赏这些特质那就更棒了。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被成年人接纳了,他开始放松、开始感受到安全,由接纳而带来的安全感。

       有了不再比较的第一步,然后配合上“推己及人”的同理心,那么这第一步就走得稳当了。什么叫做“推己及人”呢?我们成年人也是人,我想,我们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把我们和其他人比来比去吧。如果您夫人天天在您耳朵边告诉您,您如何如何没有隔壁张三强,怕您也是受不了的;而作为丈夫的,要是天天在老婆面前夸奖同办公室的李小姐是如何如何的漂亮和时尚,怕老婆离疯也不远了。

       孩子是人,所以他也不喜欢被比较,尤其不喜欢被爹妈拿来和其他他认识的小朋友比来比去的。这种比较是不客观而且极其片面的,非常伤孩子的自尊心,比的下场很难比出孩子的努力动力来,倒是让孩子暗暗生父母气的情况较多见。

       父母为什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来和其他的小孩比?我想大概几种原因:

第一,   想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目标没错,方法错了。

       因为要比某人好所以我要努力,这是什么逻辑?这样的生活有何乐趣?成长的动机和目的何在?费七八力的成长只是为了盖过他,当他不在了,还要不要成长?一旦盖不过他人便生心嫉妒、仇恨,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若是当他人在某些领域做得很好的时候,做得比我们强的时候,我们能给予真诚的高兴,为对方的成就感到高兴,那么嫉妒和仇恨便远离我们了。对于成长中因为不断的受到比较,而无意识中对他人时常心怀嫉妒与仇恨的,若能时时记得真诚的为对方感到高兴,这对于自己将会是莫大的好处。

       还好通过我们接触的那么多家庭,很少有孩子在父母的这种“比较式的推动”下获得成长动力的,这真是莫大的幸事,不过因此而亲子关系被破坏的却比比皆是,不能不让人感觉到很遗憾。

第二,   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这样自己的面子上有光。

       想面子上有光,干嘛搞得这样麻烦?弄得自己和孩子都不爽,面子就是脸,想要脸上有光,抹上几层猪油不就ok啦?保证光洁溜溜!

       如果面子真的对自己很重要的话,就自己和别人比嘛,比拿孩子当道具。

第三,   自己下意识的行为。

       这倒是蛮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自己不知不觉的会使用这种“比较式推动”呢?为什么不是下意识的使用些其他的方式呢?答案很有可能就是,作为父母的成年人,本人自己也是在这种比较的氛围中长大的,所以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这一招,并且毫不走样。       这种“本事”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此时不破更待何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元元_读书讲故事

    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你遇到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