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黄明哲
在进入齐物论正文之前,我们先把齐物论的题意、主题思想,和它的基本结构做一个梳理。自古以来认为庄子是先秦诸子当中最难读透的,而齐物论这一篇,正是是庄子全篇的核心。所以大家读通了齐物论,也就读通了庄子,不过,你得做好烧脑的准备。
------------------------------------------------------------
我们先来说说齐物论这个题目。
齐物论这三个字怎么解,历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是齐之以物论,一派认为是齐物之论。实际上还有很多学者主张两种解释都可以。这个有点像道德经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人主张说的是无和有,有人主张说谈的是无名和有名,还有人说两种都可以。
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国文化思想最多元化、最丰盛的时期,那个时候百家争鸣,各家各派都对这个世界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也都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冲动,这些看法就叫做物论。为了争夺话语权,各派相互辩论,各执一词,相互批评,在辩论当中,各自的观点就容易走极端,而且争论的问题就会无限扩大,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鸡毛蒜皮,都要争个你对我错。所以,主张“齐之以物论”的一派就说,庄子看到战国时期的物论都是偏颇的,想要打通这些观点,做到齐一,统一到一个标杆下。
应该讲,这个看法有道理,也有问题。道家确实对儒家、墨家、法家有很多的批评,但本质上说,它还是主张多元化的,它没有思想大一统的要求,所以,说庄子要统一各家的物论,这个调门好像还是有点儿高了。另一方面来讲,齐物论这一篇,主要内容,还是在追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各种是非争议,他是要追根溯源,庄子要找的,是人类认知本身的BUG,探究的是更深更根本的问题,而他的结论,是要解决认知的BUG,回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所以我认为,可能还是齐物之论更合理一些。
------------------------------------------------------------
庄子说,人类认知是不完美的,它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局限。总体上说,大概存在是三个大的问题:
第一,人所体验到的自我,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庄子提出来,任何具体的认知,都是对自然的割裂。比如,你界定大地,就把大地和天空分开了,你界定人,就把人和自然界分开了。你砍掉一颗大树,制作一把椅子,就会丢掉各种枝叶,以及大部分的材料。人被有用的欲望驱使,从我需要一把椅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会觉得大树的其他部分都是垃圾,但实际上,它们曾经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曾经在阳光与雨露下摇曳生姿。
按照庄子的说法,人的“自我”“我相”也是这样一种东西,生命与自然万物本来是一体的,但一旦“自我”这个东西凸显出来,人就和大自然割裂开来了,这就好像树叶离开了树枝,生命与大自然的营养通道被斩断了,从此开始生老病死衰变的过程。
第二,人所认知的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人有没有可能知道,自己认识到的这些五光十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说只是一个缸中之脑的印象。缸中之脑是美国哲学家普特南在40年前提出来的一个假设,假设是这样的,有一个邪恶的科学家,把一个人的大脑分离出来,放进一个能够让大脑继续活着的营养液的大缸里,然后用计算机接上这些神经末梢,给大脑输入各种各样的模拟着各种感官的信息,让它继续在脑海里体验自己的人生,那么,大脑要如何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呢?真是细思极恐。一直到现在,缸中之脑还是很时髦的假说,黑客帝国这类虚拟世界观电影,也都是受了它的启发。
但是,如果真的回溯起来,庄子才是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哲学家,而且,庄子讲得还要深很多,“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庄子实际上在讲,众生的体验很可能是互联的,其他生命可能是在我们的梦境里生活,我们可能也同时生活在其他生命的梦境中。
第三,人所维护的自由意志,到底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如果说自我这个东西是从大自然中割裂出来的,那么我们平常体验的主观意识,自由意志,比如我们想要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这样一种冲动,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自己的本心流露出来的,还是被各种灌输而来的。做公众号运作的都知道,要想让人多转发,就要刺激他们的道德敏感点,制造各种匪夷所思的话题。而庄子可能要问了,这种道德敏感点,到底是你本来就有呢,还是社会观念灌输给你的呢。又或者说,你的生命,本来就有一种本源的动力,它总要寻找宣泄的出口;又或者是,我们以为自己是有本源动力的,而实际上,这个自由意志只是一个小漩涡,它是被更大的大漩涡带动起来的,根本就谈不上自主自由。
以上就是齐物论的三大认识论问题:体验的自我是否真实,我们认知到的世界是否真实,主观意识自由意志是否真实。庄子的回答是一言以蔽之:“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非,真假,是梦是醒,这些在庄子看来,都是认知本身的BUG。如果能够放下个体的执念,回归自然的和谐齐一,人生也就超脱出这些真假是非的问题了。
具体的论述过程,大家可以在进入正文后仔细琢磨琢磨。
-------------------------------------------------------
我们再讲讲齐物论的结构。
齐物论这一篇,在中国传统经典里,是名副其实的大章,它的内容划分开来,可以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体量最大,包括两个故事、一个寓言和若干论述。这一板块,主要是以天籁、地籁、人籁三重境界来说明问题 。所谓人籁,就是人的声音,人但凡发声,必然有所诉求,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看法去影响对方,所以人与人之间就陷入了是非对错、斗争博弈的纠缠之中。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把自我与众生、自我与自然界割裂开了。在这个板块里,庄子提出了齐彼此、齐是非、其物我三个大的齐一的观念,总体上讲,就是齐万物。所谓齐万物,尊重万物的个性,尊重万物共生的大自然母体,自己在精神上也就拜托了那种割裂的焦虑,从而豁然大通,快乐无忧。
第二个板块,讲啮缺问于王倪。啮缺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是这世间究竟有没有可以评价万物的绝对的单一标准,也就是说,能不能对芸芸众生进行一刀切,排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这个故事很促狭,它实际上描绘的是,在认知割裂后,一切都要搞出个是非对错的那种价值强迫症。那么在探讨过程中,王倪为啮缺解说了至人的境界,那就是,胸中根本没有高低利害的概念,他完全尊重万物,又超出一切是非纠结之外。
第三个板块,瞿鹊子问于长梧子,问的是关于圣人的境界。这个板块实际上是在齐彼此、齐是非、其物我之后,再补充一个齐生死。这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艾地的丽姬被晋王劫持了,本来哭得不行了,等到了王宫,发现晋王对她很好,过得生活是在老家根本过不上的,就又后悔当初不应该哭的那么伤心。庄子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们对生死的态度,谁知道生不是在艾地的生活,而死却是在晋王身边的生活呢?这个故事真是意味深长、出人意料。
第四个板块,由魍魉问影和庄周梦蝶两个寓言构成,魍魉问影暗喻自由意志的真实性,庄周梦蝶暗喻的是认知的真实性问题。这两个寓言的想象力实在是太过于高明,它们的隐喻,又是直指哲学认识论最深层问题的,我认为在古今中外的经典中都找不到对手。
好,齐物论的主题和结构就介绍这里,以下请大家进入第一板块的正文解读。
没有领悟能力的人,学习庄子的思想,反而会堕入虚无主义的泥坑里
黄明哲博士 回复 @子虚大隐隐于市: 学通了就好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大概是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听不同老师讲庄子的时候呢,也各有不同,大概是学的时间少,所以听到的东西都非常的新奇,继续听,继续学
齐物论只有逐字逐句反复阅读才能慢慢领悟,
忍冬_gy 回复 @子虚大隐隐于市: 真的
老师好,我也经常做梦,有时候还是噩梦。各种天马行空。听了老师的课,先是听了老师的《道德经》意识到了珍惜自己的身家,不过分的无条件的善良。又跟着老师学《金刚经》,意识到“观”(我不知道这个“观”法门具体是怎么实践的,但我就跳出自己去看自己”)自身。后来老师开《庄子》,意识到做梦也没什么不好的,也是一种体验。关于之前自己过分执着于“真假”“真实”的执念少了很多。再有就是老师您讲的时候我可能脑子一开窍就懂了,过了几天我可能有忘记了。要继续努力。总结一下:我就是老师的迷妹一只。哈哈哈哈😂
黄明哲博士 回复 @何小何_3: 听课时明白,后来又好像迷糊了。这个很正常。进步都是螺旋形的
万物是共生的,万物也是竞争的,如何协调共生和竞争的关系?
黄明哲博士 回复 @ivy666666666: 应该朝着资源流通更顺畅的方向调整
无论是听黄老师讲的庄子,还是道德经,感觉一遍和一遍始终是不一样的,听完了一遍,然后再听一遍,总之感觉是不一样的,但却说不出来什么,只能继续听下去,写下去😀😀
黄明哲博士 回复 @红梅读书: 感谢支持!
老师过年好,这一节关于人的认知的bug问题的第二怎么也理解不了,关于人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缸中之脑的印象,我认为应该是真实的,缸中之脑的假说到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还是另有我们凡人不能理解的其他境界。
黄明哲博士 回复 @1505858wuwx: 体验确实在,可是你看看虚拟现实技术,它也确实能创造出体验
太深刻了,精彩
博大,深远不一样层次,感恩黄老师人生道路上的救济,您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