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宪问篇第十四(1)

40.宪问篇第十四(1)

00:00
13:53
宪问篇第十四(1)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有道,应做官得俸禄。国家无道,还做官得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没有很强的好胜心,不自我夸耀,不怨恨他人,没有贪欲,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做到仁了吧?”孔子说:“能做到这些应该说是很难得的了,至于说是不是做到了仁,我就不知道了。”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士如果怀恋安居的生活,那就不足以被称为士了。”

【故事链接】
志在回方

孔子的第五代孙中有一个名叫孔穿的。有一次,孔穿到赵国游历。在赵国期间,孔穿和平原君门下的门客邹文、季节成了朋友。时间飞逝而过,孔穿在赵国已经停留了好几个月,到了他该返回鲁国的时候了。

听闻孔穿即将离开,邹文和季节很是难过,他们先是摆了酒筵为孔穿送行,后又一路相送,一直送了三天,还是舍不得与孔穿分别。

第四天的清晨,孔穿站在旅店门口躬身向邹文和季节做了个揖,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两兄长还是请留步吧。”听到孔穿这话,邹文和季节心头一难过,竟流下泪来。而孔穿却好似没看见他们的泪水一样,转身就踏上了归程。

见孔穿丝毫没有与好友分别的难过神情,同行的人忍不住问他:"你的好友对你难舍难分,而你却如此绝情的离去,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啊。”孔穿回答那人说:"大丈夫应该有四方之志,怎么能一味儿女情长,长期聚在一起呢?”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国家有道的时候,要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的时候,要行为正直,言语谦顺。”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自己的言论主张,有言论主张的人不一定
有道德。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之心。”

【原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请教说:“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他们最后都没得善终。禹和稷亲自下田种地,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了,孔子说:“这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人真崇尚道德!”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中不仁德的人也是有的吧,但小人当中是不会有仁德
之人的。”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叫他辛劳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故事链接】
王羲之教子习字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在王献之还很小的时候,父亲王羲之就已经开始为他研习书法打基础了。每天天一亮,王羲之就让儿子起床舞剑,舞剑完毕还要爬山,以此来锻炼王献之的臂力、腕力和毅力。这样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有一天,王献之正在练字,王羲之想偷偷夺走王献之手中的笔,可笔却在王献之手中纹丝未动,这让王羲之非常高兴。

王献之跟父亲习字多年,书法日益长进,也渐渐有些名气了,时间长了,他的心中难免产生一些骄傲情绪。

一天,王献之问母亲:"我的字只要再练一年就可以了吧?”母亲听了轻轻摇了摇头。"那三年总成了吧?"母亲依旧摇头。"那到底还要多久呢?"王献之有些急了。"你还是先把院中那十八缸水都写完吧。这样你的字才会筋骨坚韧,血肉丰满,才能站得直、立得稳!"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就这样,在父亲严格的要求下,王献之克服了心中的急躁情绪,字越写越遒劲,越写越健美,多年以后,终于成为了可以和父亲相比肩的一代书法大家。

【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外交辞令时,会由裨谌来起草,由世叔提出意见,由子羽来加以修改,由东里的子产来进行文辞润色。”

【知识链接】
“乡校”是郑国人休闲聚会,讨论执政者施政措施好坏的地方。子产执掌:国政后,曾有人建议子产毁掉乡校。对此,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呢?阻止别人的议论就像堵塞河流不让它流淌一样,只会造成决口,倒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他们到乡校来讨论这些政策,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听取意见的渠道。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怨恨、推行仁政了呀。
由于子产善于听取意见,又擅长任用人才,所以很快就让郑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宽厚慈惠的人。
(那人又)问子西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那人又)问管仲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这是个仁人啊。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粗茶淡饭,但伯氏终身都对他没有丝毫怨言。”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却不骄傲,这容易做到。”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如果去做赵氏和魏氏的家臣,则能力足够,但他还做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知识链接】
孟公绰为人清心寡欲,做官清正廉洁,品行十分高尚,因而孔子对他非常尊敬,也时常用孟公绰的品行来教育自己的弟子。可是在这里,孔子为什么说孟公绰做赵氏和魏
氏那样显赫的大夫家的家臣能做得很好,而做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却做不好呢?
要知道,家臣多半做的是具体的执行工作,而大夫却要做更多的决策工作,而这两种工作的性质是不同的。一个人能把具体工作做好,并不代表他也适合做决策工作。孔子这样评价孟公绰恰恰说明孔子对他是十分了解的,因而这种评价也是客观、公允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