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不断强调,格物之“物”皆是心中之事。而在本集中,学生陈九川也体悟到其中真意,但学问修持之间,依然有些许疑惑之处。九川只因厌恶迷乱于泛滥学说之间,而不明何为真正的动与静。对答之间,不难看出,从古至今,圣人学问皆是不离“良知”二字。所谓真正的静,并非无念,而是所发念头,皆是廓然大公,皆是正直无私的,此便是“无念”,便是真静。上天赋予我们的天机,在我们身中便是一股活泼泼的气,这股气是没有好恶,没有私欲的。跟随张讲师的讲解,一起来看看阳明先生是如何指导学生观照实相的。
1 为什么说【物】不一定就是【理】?
2 如何判断当下是不是私欲?
《传习录卷下》
(一)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又问:“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格物亦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便是。“
后有人问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先生亦云然。
(二)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曰:“当自有无念时否?”
先生曰:“实无无念时。”
曰:“如此却如何言静?”
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
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
坚持听下去,渐渐有所体悟!
中正无欲,无私才是真静
念头只要正的,就都是静;无欲,动亦定,静亦定,定在良知上
儒家思想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观自在,就是静。大公无私,就是静。
格物,这里的物不是事物,而且是心内的意必固我,去其人欲,归于天理,亦是良知之致。这就是诚意,亦是正心。 因为万事万物都靠心感知,无心则无身,无身则心亦无法感知,所以无身则无心,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意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上而格之,去其人欲,则天理、良知自现,这就是诚意,亦是格物致知,又何不是正心、致良知。
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
感恩!20210318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619
黄庭禅进修班什么时候来广州呢
黄庭心学 回复 @听友409683992: 您好,内地黄庭禅初阶课程,目前因疫情原因,停课了,推荐您加志工微信htzchina,等到有课程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同时推荐您多听张讲师讲的系列经典如:《张庆祥讲道德经》、《张庆祥讲六祖坛经》、《张庆祥讲心经》,《幸福内心禅》等有机会进入课堂跟着张讲师学习。 黄庭书院志工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