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九川继续请教王阳明,认为“明明德”的功夫只是“诚意”,为什么还要有“格致”的工夫?后来又体会到意之诚伪必先“知觉”,所以要致知,可为什么又多出个“格物”的工夫?再仔细想来,意之善恶本来自知,只因物欲所蔽,才见不得,所以要格物,可这样一解释,格物在外,诚意在内,好像前后的功夫颠倒了,不成一片。九川有此惑,只因又将格物的“物”理解在外而不在内了。王阳明一语道:“身、心、意、知、物是一件”,这“一件”是什么东西呢?请听张讲师为我们精彩解读!
1 为什么我们要反复朗诵经典到很熟悉的地步?
2 求学问过程,为何说有真知者在身边很重要?
《传习录卷下》
(一)
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
乙卯归自京师,再见先生于洪都。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
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自‘明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诚意’上再去不得,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格物’工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不知意之善恶?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未尝不知耳。又自疑功夫颠倒,与‘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先生谓格物致知是诚意功夫,极好。’九川曰:‘如何是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濬所举颜子事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如何与身、心、意、知是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诚意,则随意所在某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便是诚意的功夫。”
充塞处为之身,主宰处为之心,心之发动处为之意,意之灵明处为之知,意之所在为之物。
诚意就是时刻有颗为人好的心!
一路学来,受益匪浅,谢谢张老师
❤刮了几天的大风,好久不见的天蓝云白,清晨阳光普照,秋风习习,心情瞬间变得阳光起来,做起事来也变的比以往更好。心情好,一切便都好起来。
感恩!20210318
经典
谁有三五的书,哪里能够请到?
黄庭心学 回复 @FB_BDDW9: 请私信
张老师,初五 二五 三五具体是什么书啊?
黄庭心学 回复 @13956362vpl: 您可以百度搜索“黄庭禅读经:东方圣贤学说 长养正气与智慧”,张讲师在这个视频里有详细的解说。
明明德功夫只是诚意,诚意是个着手处。意诚不诚要去心内感觉,就是致知。意执着攀附处是物,格物是格心内的物(物欲所蔽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