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嘉庆为什么选择处处平庸的道光承继大统?

119 嘉庆为什么选择处处平庸的道光承继大统?

00:00
17:56

在清朝的这些个皇帝里,要说最耻辱、最丢人的是哪一个,可能咱们一时半会儿还真比不清楚,因为清朝后面这些个皇帝,看上去确实都挺差劲的。可要说清朝是从哪一个皇帝那儿开始,在耻辱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的,那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发生在公元一八四零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年的鸦片战争,都有着深刻的记忆。英国人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不仅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也让中国因此沦亡百余年。


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无疑是难辞其咎的,他在应对外敌入侵时表现出的自大、无知和软弱,尤其令人感到愤慨。正因如此,当人们在评价这位帝王的一生时,难免“恨屋及乌”,将其一棒子打死,认为嘉庆选他当继承人,不光是清王朝的错误,更是整个中国的灾难。

嘉庆虽然执政水平不怎么样,可是他在位的时候,起码没有在世界上丢过这么大的脸,这大清国的日子在他的带领下,缝缝补补也能过得下去,作为守成之君还算及格。他怎么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家伙,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呢?


其实这种想法,属于典型的从结果倒推原因,我们不能因为道光丢掉了清朝的独立自主地位,就说他从一开始就不靠谱。恰恰相反,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之前,道光的一生简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表现得非常优秀,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也不会被后人看做绣花枕头。


因为父亲的缘故,道光从一出生就被整个皇室寄予厚望。他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这个时候嘉庆早就被乾隆秘密立为皇储。因为嘉庆的长子早夭,作为实际上的嫡长子的爱新觉罗·绵宁,不仅被父亲嘉庆所重视,也得到了乾隆的关注。按照皇家的规矩,绵宁从六岁就开始入学读书,先后师从秦承业、万承风、汪廷珍等儒学大家。除此之外,他每天还要学习满语和骑射功夫。从道光留下的诗文作品和相关史料来看,年幼的他确实很聪明,也很争气,没有辜负祖父和父亲的期望。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年仅十岁的绵宁,第一次随祖父乾隆到木兰围场打猎就大显身手,射杀了一头鹿。这让已经八十岁的乾隆龙颜大悦,不仅当场给他发了赏赐,还即兴赋诗一首。虽然乾隆的诗质量不怎么地,但是作为一个政治表态,这件事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因为它意味着小绵宁得到了乾隆的认可,这对于他未来的政治前途产生了非常有利的影响。


嘉庆元年,十五岁的绵宁从皇孙变成了皇长子,同年十一月,他同户部尚书布彦达赉的女儿钮祜禄氏结婚,在他的婚礼现场,乾隆、嘉庆两代帝王一同出席,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一时期的绵宁,表现越来越出色,他仪表大方、谦恭有礼,身上一点儿也没有皇室子弟普遍存在的那种纨绔习气。正因如此,嘉庆在亲政后不久,便将他确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把继位诏书放到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不过当时的绵宁,肯定还不知道这件事情。虽然他是嘉庆的嫡长子,但他也有三位弟弟,按照清朝的立储制度,谁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于是聪明的绵宁一方面在父皇面前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又从不显露出对权力的欲望,很少介入当时的热点事件。平日里,他深居简出,靠读书写字来修身养性,嘉庆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哪怕是枯燥无聊的杂务,绵宁都能办事情办得漂漂亮亮。久而久之,嘉庆对于绵宁自然是十分的满意。


而更让嘉庆感到欣喜的,是绵宁在嘉庆十八年发生的天理教起义当中的表现,在这起突发事件中,他不但展现出了处变不惊的果敢和勇气,也在事后体现出了良好的政治素养。


在这场无厘头的事变里,绵宁的表现十分出彩。他先是在养心殿开枪打死了两名已经爬上墙顶的天理教徒,随后有条不紊地下达了一系列指令,让几近失控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控制。接下来,他一方面到后宫安抚妃嫔们的情绪,另一方面派人快马加鞭,向正在避暑山庄的嘉庆汇报情况。宫外的援军赶来后,他又亲自带领侍卫,到西长安街搜查漏网之鱼。要知道在此之前,绵宁从来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也没处置过任何的突发事件。


收到绵宁的奏报后,嘉庆在震惊和愤怒之余,也为这位皇子的优异表现感到高兴,于是他在赶回北京的路上,就下旨晋封绵宁为智亲王,还将绵宁用来杀敌的枪赐名为“威烈”。和那些因为此事而被重重责罚的王公大臣相比,绵宁那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以绵宁的智慧,自然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他在受到嘉奖后,立马表现出了一副谦恭谨慎的姿态,不但没有居功自傲,还上折子说自己当时是因为事发突然,身不由己,所以才冒险和敌人火拼,等事情过去了,才发现自己越想越害怕——这话甭说他们爷俩了,其他在现场的人也不可能信。你胆小都已经有这么牛掰的表现了,这要是胆子大点,是不是直接就带头冲锋了?


嘉庆也不是傻子,当然明白绵宁的意思。一想到自己这位好儿子不光有勇有谋,还如此谦逊,当时就感动得流下了老父亲的眼泪,看来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绵宁就是个当皇帝的料!经过这么一件事,谁都知道,绵宁的储君之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也正因如此,当嘉庆在避暑山庄因病暴亡的时候,虽然大家没能及时找到立储诏书,但无论是随行的大臣,还是身在北京的孝和睿皇后,都没有对绵宁继承人的身份表示任何的疑义,而是急忙将其扶上皇位,以安定人心。时年三十八岁的绵宁,就此成为了大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


如果道光能够在这一刻就退出历史舞台的话,那么后世对他的评价绝对不会如此差劲,甚至可能会为他扼腕叹息。只可惜道光不但顺利登上了皇位,而且一干就是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道光在皇子时期苦心打造的良好人设被无情的现实一点点粉碎。年近不惑才登上皇位的道光,虽然对于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不缺乏了解,但面对积弊丛生的王朝,道光显然和他的父亲嘉庆一样,缺少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魄力,也搞不清楚问题的根源所在。彼时豪情满怀的他,并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天底下最难的一件事,更不曾想到祖宗留给他的偌大基业,将在自己这一代,迎来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请您继续关注《清代皇陵秘闻录》,跟我们一道了解清朝宫廷里的更多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多多是狗狗

    就老头学的像。可惜没有文化,经常出现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