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说执著丨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打坐,也不在于诵经

019 说执著丨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于打坐,也不在于诵经

00:00
11:31

有人问,修行就是打坐吗?修定需要打坐,但打坐一万年,一定一万年,仍然解脱不了。为什么?因为修行的关键在于修心,而不是修身体。


禅宗有一则公案:车子不走,你是打车,还是打牛?当然是打牛。因为牛就是心。那么心不听话怎么办?修心,修出智慧,让智慧指导行为。


我的一些学生虽然没有修行的名相,但他们已经修得很好了,无我了。他们做的所有事,都是利众的事,他们没有自己。他们用智慧破除了执著。所以,只要用《金刚经》的智慧观照行为,就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六祖惠能成就之后,吃饭是修行,喝茶是修行,做农活也是修行,行住坐卧都是修行。为什么?因为他用智慧观照所有的行为,不生迷惑。


佛教创立之初,释迦牟尼也要求弟子这样修行,他带着一群弟子,用双脚丈量着印度大地。当时,他们一边走,一边修行,所有的走路、吃饭、休息,都是在修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在修行。当然,他们的禅定也是修行。对于修定的弟子,他教他禅定;对于修慧的弟子,他教他智慧。修智慧而解脱的弟子,被称为慧解脱阿罗汉;修禅定的弟子,哪怕证得四禅八定,最终还是得进入智慧,由定发慧之后,才能解脱,发不了慧,就解脱不了。


成佛除报障,而成法身德。


成就就是破除思惑和见惑,破掉多少惑,达到一个果位;破掉什么疑惑,升华到什么层次,不是说你一定十分钟、二十分钟,就是初果罗汉,不是那样的。一果、二果、三果、四果跟禅定有关系,但没有绝对关系,决定它的是智慧。而且,我所说的定,不是坐在那个地方的定,而是行为中的定。一些人的行为明明白白已经拥有智慧,明明白白已经不再造恶业,明明白白能奉行大善,明明白白知道如何解脱,明明白白知道般若智慧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定了,他的修行也已经很好了。在这种智慧指导下的行为,就是修行。有一天,当《金刚经》的智慧变成你的生命程序,你跟佛有了同一种精神境界时,就是成佛。当然,成佛还需要功德,需要事业,需要利他,除了智慧本身的要求之外,还有其他行为的要求。佛是自觉觉他的,不但自己要达到这种境界,还要觉他、要度化弟子,还要觉行圆满,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大功德。


如果有一个老汉,长着三根山羊胡须,躲在一个山洞里,唱着歌,说我解脱了,我解脱了。他认为自己解脱了,是的,他可能真的解脱了,死的时候,他也示现寂灭,但是对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来说,这种解脱意义不大。有一天,当这个老汉走出山洞,唱着歌,将自己证悟的真理传播开来,让很多人接收到他的智慧,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改变社会风气,将自己证悟的真理变成可以传承的文化时,他的解脱对人类、对世界才有意义。


所以,佛必须有影响力。“雪漠心学大系”中有《大手印瑜伽次第简表》,次第的要求有身、口、意、功德、事业、学养。只有身口意的成就,不是大成就。而阿罗汉的学养也肯定比不上佛的学养。因为佛陀的智慧大海能让众生解灵魂之渴,而阿罗汉的学养可能只有一杯水,只够自己喝。我的意思是,能滋润整个众生的时候,才是佛陀。所以,所有想要成佛者,都要努力去学习,让自己有智慧,有修养,也有一定的学识,这样才可能有佛的功德、事业和学养。光有成佛的念想,没有成佛的行为,不出离,不刻苦,不精进,不培养慈悲心,是不可能成佛的。


有一次,有个法师谈到他的一个居士,说那居士比佛更高了。我就笑了,说,比佛更高的是佛头上的鹦鹉。为什么?因为,当你具有佛的智慧时,你就和佛一样,无二无别了。那时,你就是佛,佛就是你,不会再有谁高谁低。虽然佛头上的鹦鹉比佛站得高,佛说“阿弥陀佛”,鹦鹉也说“阿弥陀佛”,佛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鹦鹉也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但鹦鹉永远都是鹦鹉,它没有佛的智慧,只懂鹦鹉学舌。所以,念经不要学鹦鹉,不要跟着佛的话说那些文字,要明白佛说那句话时的智慧境界。


刚开始达不到那种境界也不要紧,你明白佛的意思,慢慢地观照,慢慢地融入,慢慢地走近,慢慢地像一滴水进入大海那样,进入佛讲《金刚经》时的那种境界,去感受释迦牟尼佛的心跳,去感受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去感受传递了千年的利众精神,去感受让佛陀成为佛陀的那种智慧。最后,你要变成《金刚经》本身。《金刚经》的目的就是这个,因为佛经就是让你成佛的,不是保佑你平安健康梦想成真的。它不是让我们只望着星空,而不去走路的。佛在那儿招手,说孩子来吧!你就通过诵经,一步一步向佛走近。佛一边招手,一边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就按照他的说法往前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时你不要管路边的野草,也不要管路边的小花,哪怕你在路上看见一些很可怕的东西,你也不要管它。


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么你就“如是观”,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慢慢地,你就会投入佛的怀抱,和佛融为一体。佛讲的所有经,都是在朝你招手,让你走向他。有时候,一些孩子不肯来,佛就“空拳度子”,对一个走到悬崖边的孩子说,来来来,给你块糖,这里是极乐世界。那些贪吃的孩子就跑过去,结果到了佛陀跟前,才发现佛陀手里没有糖。这就是“空拳度子”的典故。但你不能说释迦牟尼骗人,因为他没有利己的目的,他所有的目的,就是把你从悬崖边引过来,让你远离苦,进入乐。这是佛的意义。所以,诵经时,要明白释迦牟尼招手的方向,明白他让你到什么地方去,然后走向他。如果你光坐在那里诵经,不走向他的话,佛经就没有意义了,诵经也没有意义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诵经的目的,要一步一步地接近佛,要让自己的生命融入佛,要让自己的境界升华到佛的境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潮明月

    成佛除报障,而成法身德。

  • 竹影摇书

    “佛陀的智慧大海能让众生解灵魂之渴"感恩生命中的一切幸会!!!

  • 七色光有毅力

    雪漠老师的这部书,太好了,太有智慧了

    冰雾隐 回复 @七色光有毅力: 25555552来来来还是,星吐露

  • 兴趣And阅读

    找到一盏明灯

  • 北枳413

    光有佛的念想,没有佛的行为,是不可能成佛的,一定要有行为,慈悲心,帮助别人。

  • SherrXu

    要有智慧,有修养,有一定的学识,还要利益众生。

  • 流星雨_hqh

    每次很痛苦时,就会找佛教书听,我都觉得是老天爷安排的折磨,让我走向佛,没有痛苦就不会去寻找解脱的出路

    沧洲 回复 @流星雨_hqh: 验证了“烦恼即菩提”

  • 听友237126068

    可是心怎么修呢

    参同1965 回复 @听友237126068: 安于平凡的人生,不要妄想成佛。在日常生活中,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一日三省。

  • 松林sun

    道经,坛经,周庄,修身修心。道理简单,做就难了

  • 听友495401708

    大手印瑜伽次第表大家找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