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常偏见,有料有趣说语法。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语法课堂!
上节课,我们说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几大区别。给大家讲这种区别,让大家去解和重视这种差异性,是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对于一种语言来说,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完成一个主谓宾结构的构造,说或者是写一个正确的句子,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基础化的标准。
我们上那么多的语文课、英语课,我们去读名著、学名家名篇,我们去练习写作,用各种方式去提升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水平。那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呢?从语言的层面说,我们是要追求我们的语言表达精准、并且纯正。从文风上来说,我们希望语言能够优美并且高级。当然这里还是要再强调一下,我们在刚开始讲文言文翻译的时候也说过,我们大家一定要从“输出”而不是“输入”的角度去看待翻译这个过程它的价值。翻译不是帮助大家学英语的一个输入过程,不是说我们把英语单词逐个翻译成汉语,然后再形成理解,我们还是要用英语思维去理解英语。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尤其是我们这里讲的英译汉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我们掌握了母语和英语基础上的一种输出性的训练训练。那这个训练,它实际上是要让大家更有意识的去发掘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它们深层的语法差异和表达习惯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这对于我们学习这两种语言都是有好处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的深层次的区别,我们才能够在表达正确的基础上去追求这种优美和纯正。所以,咱们语法课上去讲英语和汉语这种深层次差异,就不是从“说的对”这个角度出发的,而是站在“说的好”“说的地道”这个角度去衡量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进行英译汉的时候,不仅能够根据英文原句给出一个相对准确或者叫对的中文翻译,更要追求给出一个地道的流畅、优美的中文翻译。
我们上节课讲了英语跟汉语有三大差异,那么再具体一点,这三大差异落实在句型上,还有这样一些特征,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首先,第一个就是关于从句。英语中有各种从句,比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主宾语从句”。咱们上节课讲过,说英语喜欢用长句,而长句的形成往往就跟这些从句的使用有关。但是我们汉语不一样,在汉语里第一,我们没有从句的概念;第二,在英语里从句这一类的修饰成分基本上都是后置的,而我们汉语并不常使用后置的修饰成分。
定语、状语无论多长都是前置的,为什么?因为后置的状语是什么?是补语。所以我们汉语里修饰成分不管多长,其实都是前置的。那么所以当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我们对从句的处理基本上有两种思路:最常见的将从句的内容,转化为一个前置的短语性的这样的汉语的修饰成分。比如说英语句子“the room of which windows are opposite to the sea is large. ”我们翻译的时候,就需要说“窗子对着大海的房间很大”,对吧?“窗子对着海”,在英语中它是用从句来实现的,放在“the room”的后面;但是在于汉语中,我们要把“窗子对着海”这个性质放前面,并且它从句子降级为一个短语,它不需要句子结构完整。
再比如说 “the last book that you bought is that I wanted to buy”翻译出来,就是说“你买的最后一本书正是我想买的”,对吧?在英文中它要用从句,“哪本书呢,你买的”,而且你看在英语中“ last”也是修饰书的;“you bought”也是修饰书的。短定语前置,长定语后置。但是对于汉语都是定语都前置,那只是根据修饰中心语的差异,我们给他排了个顺序叫“你买的最后一本书”,这是第一种思路,就是把后置的定语成分在汉语中变为前置的修饰性的成分。
那么还有第二种比较常见的思路,它是把从句拆分为汉语中的一个单独的小短句。比如说 “we don't want to enter the house,which is very cold. ”我们可以翻译成“我们不想进房间,因为太冷了”。再比如说“ they don't like that person who is noisy.” 我们翻译成“他们不喜欢那个人,因为他太吵了”。那么这里面 “which is very cold”还有“who is noisy”这两个它都是修饰 “house”或者修饰的“person的”,它属于修饰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而根据这个语境做定语合适,还是拆成小句合适,显然这两个句子它在解释原因,而不是单纯的要给宾语做一个限定性的成分。所以,在译文为了最准确的实现原义,我们不把它做定语,不作前置定语,而是单独拆出来做一个小句。
好,这是第一种情况,英语中的各种从句后置性的到了汉语中变成了前置性的修饰成分。
第二种句型也很重要“被动句”,咱们在讲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时候提过:我们说英语的被动它是一种语法需要,只要当受势对象,它要做主语,必须要用被动语态。但是对于我们汉语,第一我们没有这种语法需求,只有当要强调一个遭受这重含义的时候,我们才会用“被”这个字,我们才会说主语被如何了。所以在被动句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时,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被”字。其实多数时候都是不出现,你出现了反而是多余,显得不地道。
那么另外就是汉语对于“to be done”被动语态。语法含义不用“被”用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会用“是......的”,或者“让......给怎么样了”,甚至是书面化的时候,我们用“为......所”这样的结构去替代“被”这个字。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真正用“被”字的被动句,它的出现情境是很有限的。
那么第二就是,咱们上节课讲英汉差异的时候也提过,我们说汉语是动态性的,喜欢用强势动词,人做主语的情况更多,而英语相反,英语有更多的物做主语的句子喜欢用静态动词,所以被动句它的另一个常见的译法:其实是化被动为主动。
比如说英语里我们说“it is thought that she is a nurse. ”我们翻译喜欢说“人们都以为或者大家都以为她是个护士”。再比如说 “Vegetable oil has been known from antiquity”。那么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植物油,从远古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这是我刚才讲的第一种,不用“被”字,而用其他替代性结构;还有另一种方法化为主动。我们也可以说“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经认识植物油了”,这两种对于汉语来说都是比较地道的表达,哪个更好呢?这两句在实际使用情况中谁更好?其实取决于上下文语境。其他语句是一个什么样的顺序,谁作主语这一段话整体要强调什么?那么结合上下语境,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更好的翻译方式。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