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日常偏见,有料有趣说语法。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语法课堂!
我们今天会接着来说文言文的翻译问题。在上节课我们讲过“翻译”不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输入过程,而是反映我们对文言文理解程度的一个输出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为了理解一篇文章才要去翻译的,而是基于我们已经理解了这篇文章,要形成一个表达,告诉你的读者也好,你的考官也好,你理解了这篇文章。大家要从这个角度去认识文言文翻译,所以我们考试阶段要求的文言文翻译,它遵循我们上节课说的“信、达、雅”三字的原则中的前两条。那么,甚至为了尽可能准确的去表现原文内容,或者说是真实地反映我们对原文的理解程度,有时候我们会对“雅”甚至是“达”就是语言的美感层面的做一定的让步。
那么从另一个维度“翻译方法”上来说,为了保证准确,我们要求大家在翻译的时候采用“直译”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原文怎么说我就怎么翻,追求的是什么?是形似!不仅用词上要尽量的准确,语序上也要尽量的依照原文的次序,那么这就叫“形似”。而与此相对的是什么?是“意译”,意译它追求的是一种异曲同工之妙,它贵在神似。我的用词、用字可以不一样,语序甚至也可以不一样。但是在传达的核心信息上,甚至是在表达的气质、精神、文风上有一种巧妙的相似。虽然一般来说直译往往它是意译的基础,但是直译和意译事实上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高下之别,更多的我们考虑的其实是翻译场景和翻译目的的区别。比如说,如果对于历史文献记录等等这一类的,我们其实更追求它的准确性,更喜欢直译或者说尽可能地要用直译;而对于文学类作品而言,那么意译基本上就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具体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来说,我们为什么在大家做翻译的时候,老师你看往往会强调大家说:“不要简单去照搬照抄网上的、现成的或者是参考资料里面现成的翻译,就是因为咱们的课文节选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的名章名篇,是典范中的典范。”所以,它们其实多数通常都会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比较典范和优美的译文。那么这样的译文它出于“信、达、雅”里面这个“雅”的追求,通常都会有意译的成分在。而这样的翻译其实并不是我们考试中想让大家做的翻译。
那么接下来咱们具体说一说,直译应该怎么“译”?直译其实它的基本原则就是照着译,什么叫照着译?依照原文的语序,词语顺序逐词对译。也就是说原文用了哪些词?我们就按照原文的这些词的排列顺序,依次地、逐个地找到它们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最准确的翻译或者是对应词落下来连缀成句,原文有什么,你的译文也有什么,原文什么次序,你就用什么次序,这就是最基本的直译的原则。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遇到的第一个难点、通常也是考试的考点,就是你能够找到原文词语的准确的现代文的对应一词,在词语选择这个层面首先就要准确。
那么这里大家回想一下,咱们前面讲词语部分的时候,强调过几个重点:一是我们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古代汉语的词,为它单音节的缘故往往都是多义的,那么它对应到现代汉语中应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哪一个含义最符合原文,这是大家首先要衡量的。
第二,就是古今异义问题。这个要求大家对基本的、常见的这些古今异义词要形成一个积累。再有就是一些实词,它的古今义项、含义上差别比较大,并且在文言文中并不是那么常见,不是经常出现,所以对于这样的词大家就要格外留心。一旦学过、一旦课文中出现,大家就一定要注意积累,因为这样的词大概率上一定会成为考试的重点或者是考点。那么在找到准确的翻译词这个过程中,还有几个情况也需要大家特别去注意。
第一,我们说逐词对译,但有一类词不需要翻译,就是专有名词。所谓专有名词指什么呢?常见的比如说人名、地名、官职名,还有比如各种年号,这里包括纪年的方式、包括月日的表示方式,这些都是专有名词,不需要翻译。比如“庆历四年春”,庆历、四年这都不需要翻译,这都是表时间的专有名词;
第二,成语通常来说是不翻译,但是对于我们考试而言,成语要翻译。这个原因咱们在上节课讲信达雅三原则的时候咱们提过,对吧?比如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那这个“气象万千”,你就得翻译,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我刚才说逐词对译,主词大家一定要注意,有一种情况你特别容易忽略的就是古今异义现象。我们现代汉语容易把它误认为是“一个词”,但事实上他在古代汉语的原文中是两个词,对吧?那么你就要对这两个单音节词一次翻译不能有省略,更不能想当然地就按现代汉语翻译。举个例子,比如《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在现代汉语中它已经是一个词了,形容人品性不好。但是在古代汉语中,这是两个词,所以你得依次翻译,这个“卑”是他的出生地,这个“鄙”是指他的见识浅,这两层含义都得翻译出来。这个情况还相对容易识别,哪怕说咱们语文不好,根据咱们仅有的这点历史常识,也知道这个“卑鄙”肯定不是形容诸葛亮性情的。
还有一些情况更隐蔽、更容易出错,比如说高中课本里《游褒禅山记》里说“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在现代汉语是一个词,上下连接表示一个过渡的。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这篇文章中“于”是引介一个动作对象的,它是个介词相当于“对”;而“是”在古代汉语里都是代词“这”。所以“于是”其实就是“对此”,对于原文上一段提到的情况,说“对此”对这个情况我有感叹,那么这个于是如果你按现代汉语就这样落下来,不翻译,那就错了。
好,以上是关于直译的基本情况,但是还有很多格外要注意的,也就是说你光依照原文逐词对译落下来,这个句子很可能它就不是一个好句子。那么我们怎么让它成为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译文,并且尽可能遵照原文呢?我们在下节课里具体来说,我们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