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28【前168年】晁错建议运粮入边塞备战

资治通鉴128【前168年】晁错建议运粮入边塞备战

00:00
12:53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公元前一六八年.癸酉


冬季,十二月,黄河在酸枣(河南省延津县)决口,洪水东突,金堤(一名千里堤·河南省濮阳市南)崩溃。东郡(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动员大批军工填塞。


春季,三月,西汉政府(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下令:以后出入关卡,不必再用通行证。


晁错上书西汉帝(五任文帝)刘恒(本年三十五岁):“圣明的帝王,高高在上统治,人民不挨饿受冻,并不是君主能耕田给他吃,织布给他穿,而是为人民开辟国家的资源财富。伊祁放勋(尧)时有九年大水,子天乙(汤)时有七年大旱,国家并没有遗弃一个病人。盖积蓄够多,准备充足(九年大水,七年大旱,连病人都不受影响,摇笔一挥,毫不费力就撒下大谎)。而今四海一家,土地之大,人民之众,不减子天乙(汤)、姒文命(禹)之时。又没有数年之久的水灾旱灾,而国家却毫无积蓄,原因何在?在于土地并未完全开发,民力并未完全投入,可以生产粮食的耕地没有全部耕种,山林水泽的宝藏,没有全部利用,纯消耗粮食的人(指工人、商人),没有全部务农。


“寒冷时需要衣服,保暖就行,不一定华丽。饥饿时需要饮食,喂饱就行,不一定美味。一旦饥寒交迫,就会丧失廉耻。一天之内,如果不吃第二顿饭,必然饥饿。一年之内,如果从不缝制衣服,必然寒冷。肚子挨饿而得不到饮食,肌肤受冻而得不到衣服,再慈爱的父亲,无法保有儿女。君王有什么办法,保有他的人民?贤明的领袖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教导人民耕耘田亩,种植桑麻,减低税收,多养家畜,务必使仓库满盈,用来防备水旱天灾。在这种情形下,父亲才能保有他的儿女,君王才能保有他的人民。人民为善或为恶,要看官员们如何教育感化。人民追求利禄,跟水向低处流一样,并不选择流的方向。


“珍珠、宝玉、金银,饥饿时不能当饭吃,寒冷时不能当衣穿,然而十分贵重,因为有在高位的人购买。它们体积既小,重量又轻,非常容易收藏。可以握在一只手中,周游四海,不必忧虑饥寒。它们可以促使臣僚背叛君王,诱惑人民轻易抛弃故乡。盗贼为之心动,逃亡的人携带它十分轻便。黍米(黄色小粒,北方人称“小米”)、稻米(白色大粒,南方人称“米”,北方人称“大米”)、布匹、丝缎,都由土地种植,按时成长,经过很多人力投入,才能收成,不是一天工夫就可到手。重量超过几石(音dàn【但】),一个普通男人,就搬不动。假如不去干奸邪勾当,一天不收成,饥寒就迎面而来。所以,贤明的君王,都重视五谷粮食,轻视金银财宝。


“农人五口之家,从事劳役的,不少于两个人,耕田的能力,不超过一百亩,而一百亩的收成,不过一百石。春季耕种,夏季锄草,秋季收割,冬季储藏。砍伐木柴,应付官衙,再为政府充当民夫。春天不能躲避尘沙,夏天不能躲避酷热,秋天不能躲避风雨,冬天不能躲避严寒。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休息。家族乡里之间,又要送往迎来,吊丧问病,抚养孤苦幼儿,使他们成长。勤劳辛苦到这种地步,还要面对突发的水旱天灾,以及遇到紧急征调跟临时征收。在农田正忙时,征调劳役;在农家青黄不接时,征收食粮。政府清晨下令,傍晚修改。有积蓄的,只好用半价把它卖掉;没有积蓄的,只好用加倍的利息向商人告借。有人遂不得不出卖田地房屋和妻子儿女,来偿还债务。而商人中,大商专门放高利贷,小商则坐在店铺里或买或卖,赚取利益,然后在街市上游荡享乐。乘人们困急,用加倍的价钱交易。他们的男人不耕田,女人不养蚕纺织,穿的却是绫罗绸缎,吃的却是上等的米、上等的肉。没有农夫的辛苦,而有农夫的收益,因为拥有丰富的财产,以致能够跟王侯交友,权力超过普通官员,更互相勾结,成为利益集团。千里之外,互相拜访,冠盖相望(官员有特定的豪华车辆【盖】跟特制的官帽【冠】,表示权势人物络绎于途),坐的是坚固的车,骑的是肥壮的马,穿的是丝织的鞋靴,披的是精美的衣裳。这是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离失所的原因。


“当今最主要的事,莫过于鼓励人民务农。想使人民务农,必须把粮食的价格提高。提高粮食价格的方法,最好用粮食作为赏罚的工具。因此,我建议:凡人民把粮食捐给政府的,政府就给他爵位,并可以免除他的罪刑。这样的话,富农有爵位,贫农有金钱,粮食不致被囤积。能够缴纳粮食换取爵位的,粮食一定多余。用多余的粮食供给政府,贫农的赋税就可减轻,正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发布,人民立刻得到利益。


“现在,人民捐献车一辆、马一匹的,免除三个人的官差劳役。因车辆马匹,是战争武器,所以可以免除官差劳役。神农氏有言:‘城墙高十仞(一仞四米),护城河宽一百步,武装部队一百万,却没有粮食,就守不住。’由此可知,粮食是国家的至宝,政府的基础。而今人民缴纳粮食,封他五大夫(文官第十二级)以上,才不过免除一个人的官差劳役,跟缴纳车辆马匹的待遇,相差太远。封人爵位,是君主的专利,只要张嘴,要封什么就封什么。而粮食,是人民的生产,种在田地之上,不会缺乏。得到高贵爵位跟免除罪刑,是人民的愿望。假使下令教人民自己把粮食直接运到边塞,就可封爵免罪。我判断,不出三年,边塞粮食,必有大量储存。”


刘恒接受这项建议,下令人民直接把粮食运到边塞,并以输送粮食多寡,厘定爵位的等级(西汉王朝沿用秦王朝官等,最高一级【彻侯】,最低二十级【公士】,参考前三五九年。西汉王朝规定,缴纳粮食六百石,授十九级【上造】以后逐渐升高,缴纳粮食四千石,授十二级【五大夫】。缴纳粮食一万二千石,授三级【大庶长】。三级官阶已是高层,跟部长将军同等地位)。


晁错再上书,说:“陛下决定使天下运送粮食到边塞,用封爵回报,是国家的大幸。因为担心边防军粮食不足,才想办法阻止内地人民囤积居奇。不过,一旦等到边塞积蓄到足够五年使用,就可以停止。而教农民把缴纳的粮食,运送到所属的郡政府和县政府。等到郡政府县政府积蓄到足够一年的使用,就可以随时下令,免除农民的田赋捐税。如此,恩德广被万民,人民越发勤于耕种,将更富有、更快乐。”


刘恒再接纳这项建议,下诏说:“劝导人民,在于从根本着手。我亲率全国农民,从事耕种,到今天已经十年,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也从没有一年有过大大的丰收,人民脸上仍露着饥饿的颜色,这是务农的人太少和官员领导不力。我曾颁布过多少次诏书,劝告人民栽桑种麻,可是没有效果。因为官员对我的诏书并未遵行,也没有努力辅佐。我们的农民生活悲苦,官吏却毫不关心,怎么能够鼓励?现在,免除今年农民一半田赋捐税。”


资治通鉴原文 

太宗孝文皇帝下十二年(癸酉,公元前一六八年)


冬,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


春,三月,除关,无用传。


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畮,百畮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馀,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帝从之,令民入粟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功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眼睛疼疼

    其实给农民发高利贷,并且在饥荒年洗劫农民的,根本不是什么商人,而是豪绅大族、皇亲国戚,就算出面的是商人,其背后也是这些人在支持,出面的商人不过是白手套而已! 不过晁错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后世在这个方法上面的变种很多,比如运粮去边疆的发给盐引,回来就可以用盐引来换盐! 虽然晁错非常看不起商人,但是其实这种办法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政府提供爵位、官位、盐引等专属物资,地方百姓提供粮食和运力!双方各取所需,政府并没有实际支出什么,还减少了很多环节,更减少了其中贪腐的可能性,何乐而不为呢?

  • 6bta

    晁错,一个低级官僚,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滔滔不绝对国家军事政治经济战略发表纲领性建议,不知天高地厚的废物,终究误国!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