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陆原静第五次来书,道良知乃人之本体,为何需长时学习?又道知无不良是否就是良知,若是如此,自己明明知无不良,却为何无法体验到良知寂然不动、廓然大公的感觉?先生道良知即是气,即是人之性,但因物欲所蔽,常无法彰显。虽感觉此刻心无坏心眼,却不知深处依存有一丝人欲造作,故需要时时观照气的变化,去除人欲之私,而后良知方可彰显,常存宽和的态度实为见良知的方便道路。良知是实相的真知,它是有体有用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聆听张讲师是如何阐述阳明先生所谓良知的体与用。
1、【见性】的捷径是什么?
2、如何去除我们的习性?
《答陆原静书》
(五)
来书云: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必待于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于体用之外乎?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既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良知不是良心,良知是心之本体所发,因为人本性善,本性有侧隐、羞恶、是非,本性知道子当孝、朋友有信、父子有爱等等。而社会是一个染池,私欲遮挡了良知,所以我们学习的工夫也是内观认知用心认知心上附着的私欲、直到复其本心。明本心的过程也是内心廓然大公的过程,内心会感到愉悦和敞亮。请各位前辈多指出不足和不当的地方?。
未发之中时的静谧是良知之体,发而中杰时的泰和是良知之用。体是良知,用亦是良知,体用一源,共同呈现才完备。
廓然大公,未发之中,发而中节,气机实相等等到底是什么感觉,好玄呀
感恩!20210310
这章是精髓
walter83 回复 @张九川9: 好玄呀,你体悟到了?
一
感恩
感恩
良知的体用 未发是本体,发后看本质一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