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我们讲到,在亲密关系中,不一致的两个人可以互补。我们也提到这里面存在着风险。
虽然这些风险客观上一直存在,但具备不同心理能力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和亲密关系中的体验直接相关。
请大家想象一个场景。
想象有一天你们家开车去露营,你提前做好了攻略,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开着开着,你发现路线跟手机地图不一样。前方道路不通,往回开又找错了方向,来到一片荒地,迷路了。周围没人,手机信号不好,天也快黑了。
对这样一个场景,你会有什么反应?
有人会感到很焦虑。
有人会后悔:当初就不该出门,干嘛要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露营?
有人会生地图的气,心想,地图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可以出错!
也有人会冷静下来,想办法,到处转一转,看能不能遇到个人指路什么的。
但是也有一种人,他的反应是:
「也好啊!反正我们都是要露营,这片荒地不正好用来露个营吗。」
虽然之前不是这个计划,但说不定是命运把我们引到这里来的。于是搭帐篷,找吃的,唱歌,玩耍,在这里制造一段珍贵的回忆。
跟前面几种相比,最后一种应对方式有什么不同?
前面几种方式,努力找原因也好,想办法也好,都想在不确定的状况中重新找回确定,让这个事情变得可控。只有最后一种,是直接接受不确定本身。
那并不是他计划中的旅行,也不确定那里隐藏了什么样的风险,接下来的行程如何安排?明天会遇到什么事?会不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这些他都不知道。但是不妨碍他享受当下这一刻。
这是一个隐喻,用来理解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状态。每个人在出发之前,都有对亲密关系的设想,甚至是非常具体的计划:
跟什么条件的人结婚?
结婚以后怎么相处?
但是当我们真的出发以后,常常发现跟想象的不一样。也不知道身边怎么会是这个人?或者,这个人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段关系会走向哪里?会不会越往前走,反而离当初的计划越远?
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重点是,我们用哪种心态应对?
心态的基础是观念。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用什么样的观念看待不确定。
人有追求确定性的本能。做事情之前为什么找资料,研究方案,做计划?迷路的时候为什么看地图?
都是为了减少不确定。
我有一个朋友,不管去哪旅游都会做一个表格。每一天看哪几个景点,中间到哪里坐车,几点去哪个饭店吃饭。都定下来。
很多人多少也会有类似这样的习惯,希望把凡事提前安排好,到时候不要有意外。对这些人来说,意外就代表着麻烦,越少越好。
在亲密关系当中,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承诺。
第一讲我在三元素理论里讲到,过去的人们组建家庭,生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用来减少人生不确定性的手段,再通过法律和信仰约束起来。
这就是过去对亲密关系的需要。
到今天还有这样的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就只有:稳定,可靠,不要有麻烦。
我在咨询当中遇到过这种人。回到家一句话都不讲,就在书房戴上耳机打游戏,老婆想要跟他聊点什么,他都很烦躁。
「任何人都不要给我找事,我就想一个人在家静静。」
我问他:「你想一个人,那干嘛要结婚呢?」
他也很坦诚,说:「结婚就是为了结婚。」
这样的人只想要确定性,恨不得别的什么事都不要有。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不这样。
举一个例子。每到节日、纪念日,你希望对方给你送礼物。这个礼物你希望确定下来吗?最确定的方式,就是提前选好你想要什么,这样绝对不会买错,然后再写到对方的待办事项里。到了时间就提醒他付款。
这样,可以保证你每个节日都收到最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这样做吗?
很多人嘴上说愿意,真这么做,感觉还是怪怪的。
他们会说:「我要的真的只是礼物吗?不是!我要的是背后那份心意。」
那份心意是不确定的。因为不确定,它才有价值。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提到,人在解决了底层需求之后,就会产生上一层的需求。对确定性的需求,总的来说是靠近原始和底层的。
物资匮乏的时候,我只想要一份礼物,只要有人付款就够了。
现在我自己也能买,所以重要的不是这个东西,重要的是他亲自给我选,而且要他主动记得。
这是因为底层需求解决了,只有「确定性」就不够了。
这种时候,人们就越来越不想按照固定的安排过日子了。
总的来说,男性更看重确定,女性更追求不确定。
上一代更追求确定,年轻人更追求不确定。
上一代总觉得:「你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工作稳定,伴侣也可靠,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你干嘛还要折腾?」
年轻人说:「我不想要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
有的男人问老婆:「你生日想要什么?别让我猜,你就把淘宝链接给我。」
老婆的回答是:「如果礼物是我要来的话,那我就不想要了。」
这些冲突的本质,来自于新一代人对确定性的厌倦和对不确定性的追求。
对方说你要什么我就买什么的时候,提供的只是安稳和确定。而这已经不能满足伴侣了。
从一味地追求稳定,到适度地寻求不确定的刺激。我们的心理结构在进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改变观念,发展更成熟的能力,来应对现代人的亲密需求。我们后面的每一节课,其实都建立在新观念的基础上。
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接受不确定性是亲密的一部分。
在亲密关系里,不确定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你在关系里把自己打开得越多,面对的不确定性就越强。
你永远没法保证你得到什么回应。
对方的爱不确定有多长,或者就算有爱又怎么样?长期相处下来,会不会有什么难以解释的误会?你们会不会因为别的因素分开?
比如家庭、户口、房子。
会不会有一些客观的困难?
比如两个人因为工作或者别的原因,被迫异地甚至异国。还有韩剧最喜欢的桥段——生病。
只要你看重这段关系,就意味着你有受伤害的风险。就算你从来没受过伤害,风险也是不会消失的。
唯一确保没有风险的办法,就是不进入一段关系,或者只以非常浅的方式,进入这段关系。只求在一段婚姻里相安无事,不再想要更多。
这是契约式的婚姻。假如两个人都愿意,也可以维持这样一段婚姻。
但我们又不愿意。我们想要更亲密。
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就需要为选择付出代价。想要更亲密的关系,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冒险。
第二,进化出匹配的心智模型。
接受不确定性之后,你需要一个相应的心智模型才能应对它。
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心智模型,叫做「规划模型」。
人类社会最近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大多在用这个模型消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规划的意思,就是问题都可以提前设计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就拿出门旅行举例:
对比今天的旅行和几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几十年前的人是怎么出门的:
酒店不订,路线不了解,怎么换车查不到,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就出门了。
这些问题在今天,都可以规划成一个攻略:
最优路线是什么?评分最高的餐厅在哪里?我们的生活已经被驯化成一套规律的、可预测的模式。
像这节课开头讲的迷路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在这种每一时每一事都可以被规划好的大背景下,用一句浪漫的说法,亲密关系是不确定性最后的栖息地。
接受不确定,就要放下想单方面规划好一段关系的幻想。在此基础上就会发展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心智模型。
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叫「漂流模型」。
漂流,就是接受水流对你的作用,同时去把控方向。这就不可能按照规划的航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技术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只靠自己就决定小船的前进。除开你个人的意志,还有很多因素共同决定你和船的状态。
每一步都只能看到眼前,投入眼前。
有不确定,又要在不确定中寻求一定的方向。
有时需要你努力,有时又需要听从命运的声音。
这个模型意味着,我们的内心结构从一元走向二元,甚至多元。
「我」变得没有那么主宰,那么全能了。不再认为「我」想要什么,事情就一定能变成什么样。或者「我」讨厌什么,关系里就不应该出现什么。
我只能一边努力,一边又被更大的力量裹挟着向前。
必须承认对方作为另一种意志的存在,他与「我」同等重要。他存在,我就要让出一定的掌控权。这种放下的感觉,既刺激又圆满。
有人会有困惑:那不等于任人宰割了吗?
如果他打我,骂我,背叛我,怎么办?
的确,它和我们从小熟悉的,把一切规划好的感觉很不一样。
但漂流不等于随波逐流,不是放弃掌控,而是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与对方一起合作,一边接受一边争取。
后面一个模块的课程,会帮你更好地建立、应用这种心智模型。
第三点,放下掌控的愿望。
在漂流模型中,你应对问题的风格跟在「规划模型」中的风格完全不同。
在规划模型中,我们用固定的套路解决问题。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法搞定,这是我们用来掌控物理世界的法宝——可重复,可验证。找到有效的方法,不断重复就可以了。每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人对这门课可能也有这种期待,希望我教给你一些方法,作为亲密关系的「攻略」,只要遇到麻烦,用这套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
如果这样想,你的亲密关系会有更多麻烦。
十几年前,我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找我咨询。他和女朋友有一些矛盾,希望从咨询中学到一些方法。
那时我也不懂这些道理,就教他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这些技巧,我在这门课也会讲到,都是很实用的技巧。
他拿去用,刚开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一天他说,女朋友生气了,因为每次发生矛盾,他都用同样的方法沟通。
女朋友就发火了,说:「以后你再用那个心理咨询师教你的办法来对付我,我们就不要再过下去了!」
那个男生跟我讲了以后,我很震惊。
我想我没有在对付她啊?这些方法是好的,男生的用意也是解决问题,怎么女生反而觉得被「对付」了呢?
后来我再想这件事,我理解了。
当我们想找一个攻略把这段关系稳定下来的时候,其实,是想把和她的关系纳入一个永远不会超出掌控的,模式化的框架。
这时候,也就抹煞了对方作为一个生命的存在。
所以我真的是在「对付」她,希望把她变成一个套路,一个搞得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课程,叫做PUA。现在很多人知道它是因为精神操控。
最早这门课流行起来的时候,是总结一些搭讪的套路。尤其是那些不擅于跟女生交往的男生,老师教他怎么做,分几步,可以快速把关系拉近。
这个项目注定会失败。因为被套路的女生很不舒服,其实男生也很不舒服。
它不是在教人建立一段关系,而是怎么能把对方这个人变得不是一个人,变成一个目标,一个分步骤可以解决的问题。
关系被掌控的时候,人就不是人了。
最后一点,发展不一样的技能。
放下掌控,不代表无能为力。它只是需要一个人发展不同的能力。
技术高超的人不但可以在漂流时如鱼得水,甚至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这些技能的关键词包括:适应、理解、沟通、合作、尝试、多种可能、弹性、平衡……
甚至包括,在某些时候学会放手。
之前那个男生一门心思想找一个方法,掌控他的女朋友:道歉,买包,写保证书……他越用力,那个女生反而越不舒服。
男生也很挫败:「为什么你这么难以取悦?我什么都做了,你怎么还不能理解我?」
然后他不得不承认,做不到,他真的搞不懂这个女孩。
他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失去这段关系。
可是在他最沮丧的时候,他放下了掌控的欲望,女朋友反而说「你现在理解我的感受了。我不生你气了,我们好好过下去吧。」
这就是亲密关系最奇妙的地方。
两个人不一致的时候会很痛,但痛也能让人看到彼此。因为对方感知到了你的在乎。有时候你放下掌控欲,接受不一致,反而让关系更安全。
在这门课里,你会学到这些技能。但所有技能是为了漂流而服务的,你先要投入到水中,享受你和水的关系,这些技能才会帮助你找到平衡。
看完了全部课程后,我翻回来想找找亲密关系的好处。重新意识到,你还是在找确定性,你在找的是“旅行攻略”。你还没有尝试过更多打开自己,真正看见一个人,抱着寻求亲密的目的,勇敢走进一段一段的关系。
难道现代人不追求安全感了吗?
好玩
漂流的隐喻,很好!也可以适用于事业!也可以适用于家教!也可以用于友谊!也可以用于……